B輪融資后不到半年,浪潮云3月17日宣布已完成C輪融資,估值突破100億元。這將是浪潮云最后一輪融資,因為其計劃于下半年在科創板上市。
浪潮云的母公司浪潮集團,是中國第一批IT品牌企業,比華為要早。
浪潮,從PC、網絡時代立足硬件、腳踏實地,到開啟中國政務云時代,乃至進軍工業互聯網浪潮的當下,其實也已超乎人們想象。
“跟上浪潮”
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信息化浪潮開始席卷神州大地。
彼時,任正非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正帶領華為自主研發交換機;但在Intel標志性的“等燈等燈等燈”過后,卻出現了四個字:“跟上浪潮”。
1983年,中國第一臺PC機“0520A”在浪潮誕生。1990年,浪潮營收已經破億,PC產品占據全國25%的市場份額,成為與長城、東海鼎立的“三大品牌”。
然而時代的浪潮更加詭譎多變。1992年,中國開始取消國外電腦進口配額,國際巨頭殺入中國市場,聯想、方正等后起之秀也開始崛起,以至于在隨后多年的殘酷競爭中,許多從事電腦硬件的公司一個個成為炮灰。
而浪潮卻獨辟蹊徑,殺入服務器領域。要知道,當時中國廠商在服務器上一片空白,技術更是被美國等極少數國家壟斷。
1993年,中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SMP2000研發成功。浪潮掌門人孫丕恕更是一戰封神,從此被尊為“中國服務器之父”。
同年,華為也終于研制出了自己的大型交換機C&C08機,盡管期間一度因為失誤損失6000萬以上,但存活已經是勝利——國內95%以上的交換機企業都死掉了。
后來的故事大概家喻戶曉。當前,浪潮牢牢占據著國產服務器的頭把交椅,以及全球服務器第三名的位置,華為更是在通訊領域獨樹一幟。
不可否認的是,“專注”的力量是空前強大的。兩者的發展歷程也十分相似,浪潮和華為都是從做硬件起家,繼而在主營業務上都掌握核心技術,從而走上攻城略地的征伐之路。
遭遇天花板
2000年,主營服務器業務的浪潮信息在A股上市。
但在浪潮努力賣服務器的時候,大洋彼岸的IBM卻在2004年,果斷剝離了PC業務,賣給了聯想;然后,又在2014年剝離服務器業務,等于把市場讓給了浪潮;而國內服務器市場占有率第二的華為,也在去年宣布將會擇機退出服務器市場。
對手一個接一個的“自動消失”,浪潮服務器的發展之路,可謂是走得一帆風順。
但服務器真的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嗎?
根據IDC全球服務器市場季度追蹤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全球服務器出貨量為864萬臺,同比下滑1.12%;全球服務器市場規模618億美元,同比下滑2.01%。所以即便浪潮服務器的全球市占率在同步提升,天花板也清晰可見。
再看服務器行業的市場現狀。浪潮雖然在服務器領域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組建服務器的關鍵設備,依然依賴于上游廠商。其中,CPU主要由英特爾壟斷;內存基本由三星壟斷;磁盤也是掌握在希捷等少數幾個廠家手里。
相比之下,華為對供應鏈的掌控力更強,主要就是因為華為在芯片和系統層面都擁有強大的自研能力。中美貿易戰就給了華為一個展示實力的極佳舞臺,即便美國對華為實行技術封鎖,華為在供應鏈上仍留有“后手”。
而從下游看,浪潮服務器的客戶也非常集中,大多都是強勢的互聯網企業以及政府,所以浪潮信息的議價權較弱,公司整體的毛利率水平較低,2019年Q3僅為11%左右。
綜上不難看出,硬件的服務器業務其實很難作為浪潮長久發展的護城河。對于用戶來說,即便沒有浪潮,其他廠商也能完成“補位”。
幸運的是,時代的潮水再次改變方向。浪潮也迎來了再次勇立潮頭的機遇。
開啟“云時代”
2010年,浪潮研發出中國第一代融合架構云服務器。采購的企業,迅速踏破了浪潮的門檻。
以往,由成百上千臺服務器構成的數據中心,正被幾萬、幾十萬服務器組成的云計算集群取代。量的巨變,正引發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革命。
是年,浪潮提出“云計算戰略1.0”,開始向云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
而浪潮選擇的突破口是“政務云”。當時在圈內看來,“云”的概念本身就很超前,更別說讓政府立刻接受。
2013年,浪潮的不屈不撓終于說動了濟南市政府,成立了濟南市浪潮云計算中心。而濟南市也很快發現,上云之后,“沉睡”在不同部門的割裂數據,徹底通了、活了,并大幅提高了政府運行、人民辦事的效率。
浪潮云官網顯示,截止目前政務云業務已經服務了180多個省市、12個部委,在國內政務云市場市占率第一。
事實上,政務云的成功只是表面,真正的精華在于浪潮背后掌握的“政務數據”。
搜索、社交、電商、出行……互聯網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而互聯網公司的本質就是如何運營這些數據。但人們不知道的是,這些被互聯網巨頭掙破頭“搜刮”出來的數據只占到總數據量的20%,剩下的80%還藏在企業和政府機構的防火墻后。
而隨著互聯網對公眾消費數據的挖掘已到極致,人們才真正明白浪潮當初進軍政務云的深謀遠慮。
這也是華為乃至BAT巨頭都沒有的底氣。
搭上“新基建”順風車
隨著“新基建”的到來,浪潮再一次站上風口浪尖。
相比傳統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華為無疑是5G建設的領頭羊,浪潮云則準備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大展拳腳。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中國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必要手段。其演進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數據聯通讓企業打通上下游鏈條,實現精細化生產。
實現這一切并不容易。
從能力上看,跨行業的經驗儲備和業務實踐水平決定了誰能建設、以及建設好這樣一個托舉制造業未來的平臺——基礎的云服務能力、企業信息化服務能力、以及先進制造業的模式經驗等都將不可或缺。
浪潮云的“幸運”之處則在于,浪潮集團在政府、企業信息化領域30余年的經驗與技術積累早已全面覆蓋了以上領域。
當云計算自消費互聯網起步時,這些經驗積累可能并未顯示出優勢;而當云計算的熱潮轉向產業時,這些積累將變得彌足珍貴。
挑戰仍然存在。浪潮云的目標是2022年進入全球云服務商TOP5,但在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中,中國的“云四強”分別為阿里云、騰訊云、電信云和金山云,暫未有浪潮云的身影。
相較于阿里、騰訊的生態,電信的渠道和政企背景,金山云主攻應用場景,“云四強”各有各的市場優勢。從戰略布局上看,浪潮云要實現TOP5的目標,“政務云”和“工業互聯網”是發展關鍵。
“政務云”的發展無法一蹴而就,跟不同地方政府的磨合需要時間;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也需要解決實體經濟對企業上云、數字化轉型的畏難情緒。
但從潮頭跌落并不可怕,永遠擁有站上潮頭的勇氣,才是浪潮一次次超乎人們想象的原因所在。
責任編輯;zl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62瀏覽量
251824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58瀏覽量
103351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59瀏覽量
5643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