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汽車產業低迷,但寶馬依舊在加大研發投入。
近期寶馬集團公布的2019財報數據顯示,根據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全年研發費用達59.52億歐元,同比增加11.9%,這相當于華為2019手機研發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從2015開始,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都超過50億歐元。其中2015年投入51.59萬元歐元、2016年投入51.64億歐元、2017年投入61.08億歐元、2018年更是達到了68.9億歐元。
寶馬表示,持續的高額研發投入除了加速新車型尤其是新能源車型的推出,加強全球生產網絡的現代化與靈活生產能力之外,投資重點還聚焦于電動出行、自動化、數字化等面向未來的創新領域。
為此,寶馬集團已創建了全方位的研發網絡隨時關注市場脈搏。位于慕尼黑的寶馬集團研究與創新中心(德文 Forschung und Innovation Zentrum,縮寫FIZ)、自動駕駛研究中心以及電芯技術中心等,均在未來出行研發工作中占據重要位置。
電動化方面,寶馬正在全面推動電動化戰略和產品線擴張。目前寶馬在全球市場共提供12款新能源車型。到2021年底,寶馬集團將提供五款純電動車型;到2023年,寶馬集團新能源產品線計劃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為純電動車型。
具體車型層面,除寶馬i3外,MINI COOPER SE(MINI純電動)車型已于2019年底在英國牛津工廠投產;今年,寶馬iX3在中國沈陽投產;2021年,寶馬iNEXT將在德國丁格芬工廠生產,寶馬i4在慕尼黑工廠生產。后三款車型將搭載第五代寶馬eDrive電力驅動技術。
電芯技術中心
為推動系能源發展,2019年11月,投資2億歐元的寶馬集團電芯技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推動寶馬集團在電芯技術方面的發展,并促進相關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過程中。寶馬集團電芯技術中心的研究工作涵蓋整個電芯技術價值鏈,包括前期研發、電芯結構和設計,是否適合批量生產,以及電池回收。
以 BMW i3 使用的現款電芯為例,到2030年,寶馬計劃實現電芯的能量密度翻番,從而為客戶以同樣體積的電池提供兩倍的純電續航里程。
在自動駕駛方面,寶馬集團采用“以數據驅動研發”的策略。自動駕駛高度依賴大量數據,自身也會產生大量數據。
在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幾公里之外,寶馬集團在2019年初建立高性能數據驅動開發平臺,將通過自動駕駛測試車隊采集實際道路駕駛數據,根據有效數據進行模擬測試,保證在自動駕駛研發中充分考慮實際駕駛的多樣性。
2019年7月,寶馬宣布與騰訊合作建立寶馬集團中國高性能數據驅動開發平臺,助力寶馬根據中國實際需求研發出更加符合本土市場的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
此外,寶馬集團自動駕駛虛擬模擬實驗室已經于2018年8月開始建設,預計今年投入使用,總投資1億歐元。虛擬模擬實驗室可以對同一種駕駛情景進行反復測試,或測試現實中罕見或者危險系數較高的情景。
電磁兼容性實驗室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集團擁有兩個電磁兼容性實驗室 (EMC)吸收廳,用于測試車輛中所有系統的電磁兼容性。實驗室不僅提供可再生的實驗條件,還可模擬動態駕駛狀況,從而可以基于現實行駛狀態,模擬不同電子系統和輔助功能之間潛在的交互影響。實驗室每年測試車輛約450臺。
據了解,寶馬集團于2017年啟動名為“FIZ Future”的擴張計劃,第一階段投入4億歐元,已經于2019年完工。接下來計劃到2050年,再為1.5萬人創造工作空間,為未來研發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作為寶馬集團推進未來出行的重要市場和創新中心,將承擔更多的工作。
目前,寶馬集團已完成北京、上海、沈陽三大研發中心的全新升級,在中國構建起德國之外最大研發網絡,覆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數字化服務及設計等前沿領域,旨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研發符合本土市場的出行技術和產品。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34瀏覽量
231736 -
寶馬
+關注
關注
7文章
759瀏覽量
32521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77瀏覽量
1666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