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眾所周知,心率是運動中極其重要的一項指標,各種智能設備相繼推出了心率監測功能,它的準確度如何?用到了哪些技術?目前來講,成熟的心率無創測量手段有血氧法、光電容積法、心電信號法和動脈壓力法。
如果大家讀書時候做過臺階測試(一種心肺功能的測試)的話,那么一定對這種心率測試方法不陌生,那種夾在食指尖的心率測試儀就是采用這種方案。一般來講,完整的血氧飽和度儀往往有兩種發光二極管:一種波長660nm,是可見光的紅光;一種波長900多nm,是紅外線。血管中攜氧的血紅蛋白和不攜帶氧的血紅蛋白,對兩種光的吸收率是不同的。同時,血管中的氧含量,是有消耗——心臟泵血增加——再消耗這樣的周期過程的。這個周期剛好與心率是一致的。
血氧法的優勢是提供心率和血氧飽和度兩種信號,劣勢是由于需要在另一端接受透射光信號,那么這部分人體組織就必須足夠薄才行,全身上下合適的位置就只有指尖和耳垂。手腕太厚了,可見光根本無法穿透,使用范圍比較受限制。光電體積法,這種方案是追蹤可見光(綠光)在人體組織中的反射,通常是有兩個綠色LED向手腕發出可見光,然后中間有個光電傳感器感應反射光。如下:
人體的皮膚、骨骼、肉、脂肪等對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毛細血管和動脈靜脈由于隨著脈搏容積不停變大變小,所以對光的反射是波動值。這個波動的頻率就是脈搏,一般也跟心率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只能得到心率信號,但是相對對運動帶來的噪聲抵抗力比較強,很適合目前的運動腕表,之所以用綠光是因為綠光對外界溫度變化造成的信號漂移是最小的。
心電信號法,竇房結有節律地控制心臟收縮舒張從而向軀干泵血,這個控制信號是一個電信號(人體神經信號在神經上都表現為電信號),會逐漸擴散到體表,可以在皮膚通過電極測量,大家去醫院一般用的心電儀就是采用這個原理。這個節奏就是心率,除此之外,心電信號還可以為醫生診斷提供很多參考信息。目前市面上最精確的可穿戴心率測量儀器,心率帶,也是采用這個方法。
但是由于心電信號的波長非常長,為了測得足夠精度的信號,信號電極和參考電極就必須在軀干空間上隔得足夠遠,一般是胸上比較遠得兩點,或者左手和右手,或者手和腳等。腕表就比較難采用這個方案,除非有人愿意同時帶兩個表。
動脈血壓法,這其實是最古老的方法——中醫的診脈,在手腕或者頸部兩側,都可以經皮膚摸到動脈的壓力有規律地漲落。通過壓力傳感器可以將這個信號變成心率。這個方案也是目前商用最不成熟的,原因一是壓力傳感器需要長期對穿戴者的動脈半壓迫,有不適感。二是壓力傳感器難以以合適的方式固定在皮膚表面:固定地太緊會導致血流不暢,固定地太松又無法實現測量。這個問題在運動腕表設計中表現得格外明顯,所以該方法一般只在醫院中對手術中手術后的靜息病人使用。
(責任編輯:fqj)
-
心率監測
+關注
關注
1文章
51瀏覽量
25058 -
智能手環
+關注
關注
47文章
796瀏覽量
730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