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鴻蒙的野心 三分天下有其一》刷屏了,作者是才女梁寧。
本來這文章把干貨都抖摟的差不多了,但只是有一個問題——一般的讀者看起來比較會讀不懂,因為太干、太專業了。
加上筆者最近也一直在研究鴻蒙的問題,所以干脆寫一篇有點科普性質的文章,在梁才女的觀點指引下,把這個問題說深說透。
至于芯片問題,不參與。不是沒話說,是因為隨時可能有變化。比如TT,看似無解的問題居然有了解法,但這個解法又建立在極脆弱的基礎上。
風云長宜放眼量,說說那些我們自己能把握的問題,只有我們自己能把握的問題,才有討論價值。
為什么要有鴻蒙?
2009年,華為的高層組織在一起看了場災難大片《2012》,任正非看了后很震撼。
按任老當年的想法,整個人類,都可以在一夜之間面臨滅亡的災難,一個企業,又怎么能沒有憂患意識。于是他成立了2020實驗室,來研究基礎項目,找華為增長的底層數學模型。
結果,真的在2012年,華為和上海交大開始合作,搞起了操作系統的自主研發。為了證明這件事,筆者找來了一張可能是當時用來做匯報的PPT照片,這份PPT還顯示,該項目在2012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且已經用于華為手機的安全模塊中。
沒有人知道,這就是鴻蒙的開頭。
受近兩年來美國對華為窮追猛打的影響,很多人有了一個印象——鴻蒙=華為對應安卓系統的PLAN B,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谷歌在安卓上的發難,就永遠不會有鴻蒙。
這顯然是一個從根兒上就有偏差的理解。
鴻蒙初生,是華為的憂患意識決定的,就像任正非在好多年前談海思一樣,他當時說:“我們可能堅持做,幾十年都不用,但是還得做。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
現在看,這句話好像一語成讖。
至于當時是不是就把鴻蒙當做安卓的備胎,筆者的理解—不是的。我們更傾向于認為——華為可能從十年前起就開始意識到一件事,必須有整個操作系統方向的PLAN B,必須有自己的底層操作系統技術積累,以備不時之需。
但一開始的重點肯定不是手機操作系統,應該說,一開始這就是一個邊界模糊的計劃,它反而顯示了——華為在那時候就有一個預期:對于未來的世界,華為的提供的設備將不僅僅是通訊設備和手機,而還將涉及物聯網,物聯網則包括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方方面面。(這得想的多遠?)
為什么這么說呢?主要是要從鴻蒙的定義來理解的,鴻蒙的標準介紹一開頭就是——鴻蒙是一個分布式的操作系統。
這個概念比較艱深。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其實我們現在的每個智能設備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比如你的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慧屏、智能家居設備。
但是,這些系統開發的時候,各有各的底層,比如手機可能是IOS的,手表可能是安卓的,智能屏可能是Linux的……它們之間可以通訊、可以協同,但效率低下而且“智慧”有限,說白了畢竟各家系統的底層不太一致,打通是個復雜的活兒。
但鴻蒙就沒有這個問題,它的本質是,通過一套分布式的系統,讓每個設備上的操作系統都可以方便的互通,從而讓一組相互連接并能交換信息的設備,形成一個智能網絡。
所以,鴻蒙與其說是一個操作系統,不如說是一組操作系統,架構在鴻蒙上的這些設備之間可以相互通信,可以共享網絡上其它的資源,而且由于來自一個底層架構,所以協同的效率很高。
就好像治理網約車這事,為什么很難呢?因為公安交管、運管、工商都不是一個系統的,持法方向和規定也自有一套,所以配合起來就很難。而比較好的做法是,把所有的和網約車有關的部門都統一到一個常設機構里去,設立一個“網約車管理局”,這樣,在合規、上路、執法方面就先天能協同一致了。
據說,鴻蒙操作系統還能夠與印刷電路板、交換機、路由器、智能手機以及數據中心等兼容。也就是說,你能想到的一切設備,都能用鴻蒙系統聯合起來并且高效互動,而且下到消費級上到工業級,都連成一體。
華為的胸真大,不,是心胸真大。
但是任老也不是神仙,他也并沒有預測到2019年以來的國際關系逆流,也沒有預測到谷歌下手的方向,所以鴻蒙的開發一直在進行,但并沒有特別偏向手機端,而是更偏向物聯網……所以,當突發問題出現時,任老突然發現,鴻蒙在手機端的成熟度還不夠,現在還不能很好替代安卓,雖然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當然,鴻蒙也一直沒怎么做過宣傳。比如,2015年5月20日,在2015華為網絡大會上,出現了LiteOS,當時的介紹是“LiteOS是華為公司基于華為本身的傳感和通訊網絡開發的一個操作系統,解決的是物聯網設備的固件和聯網問題”,其實,這就是鴻蒙的初次亮相,只不過當時沒有突出這個概念而已。
但后來業界對于LiteOS的反響不一,說明當時的鴻蒙還在比較初級的階段。
物聯網操作系統,并不是一個比手機或者電腦操作系統“低一檔”的概念,事實上,它的要求更高。華為曾有個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設備數量連接將會接近1000億個,新的傳感器部署速度將達到每小時新出現200萬個。面對著上千億的連接需求,一套新的、全局性的系統必須應運而生。
也不要覺得物聯網的操作系統競爭就不激烈,相反,由于物聯網的概念還沒有閉合,所以參與物聯網競爭的操作系統更多,有Contiki、TinyOS、Nano-RK、t-Kernel,還有三星快放棄的Tizen(國內現在還可以買到Tizen系統的三星智能電視),而微軟和谷歌也有物聯網的野望,前者想從Win10延伸,后者開發了基于Android系統(也有一說是閹割)的Brillo。
一場隱秘的戰爭早就開始了,這次,鴻蒙屬于先發之列,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受制于人。
怎么理解鴻蒙與安卓?
在這一點上,我們首先把用于手機的安卓和用于手機的鴻蒙系統作對比,只有這樣對比才有意義。
鴻蒙與安卓最大的不同,前面解釋過了,鴻蒙想通過分布式技術,將手機與IOT設備進行無限組合,形成超級終端。
比如,現在大家的計算中心是手機本地的CPU和GPU,但將來就不一樣了。車上有鴻蒙,家里有鴻蒙,算力和存儲可以分享,不但降低了手機的負載,也提供了更高的計算能力。關鍵就在于,這些設備間天然互通,不用做二次、三次開發。
你說為什么車上要有鴻蒙,家里要有鴻蒙……朋友,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來了,你買的車不要有高級的駕駛輔助功能么?你買的家電不要能支持智能家居么?這是個趨勢。
安卓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比較難,有大量的適配工作,除非這些智能設備一開始都用安卓版的內核開發,但這很難啊。難就在于,安卓要一統天下,就需要大量的重新開發和適配,因為安卓已經成型了。
但是鴻蒙,它是初生的,它一開始就可以為了支持在不同大小和形態下的設備支持,采取多種內核策略,以求在每個設備上都達到最優性能,連接起來是更優解。
但是作為手機操作系統的鴻蒙和安卓比起來最大的不足是什么呢,是沒有生態的支持。
目前基于安卓系統,有300萬個APP。這300萬個APP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10年里,全球的開發者、企業,殫精竭慮的做出來的,它們形成了一道極高的護城河。
鴻蒙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比如2~3年)組織人開發出300萬個APP么?顯然不能。
那手機版鴻蒙還有什么意義呢?(黑人問號臉)
手機版鴻蒙的意義就在于,兼容安卓。也就是說,內核是自己的,安卓的APP也可以在我的環境下運行。
不是有谷歌作梗么?但谷歌只能控制自己旗下的GMS拒絕和華為的生態兼容,但不能控制整個安卓世界,谷歌對安卓世界的掌控力和蘋果對IOS生態的掌握不是一個量級的。
在這個世界上,后發的操作系統要趕超先發的,只有兩個選擇:兼容前者,或不兼容前者但具備比前者更好的生態。
后一種是很困難的,因為你永遠無法用一個成功者的成功之道來超越它取得成功(夠繞的,但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在鴻蒙之前,中國人已經嘗試過自己做手機操作系統,一次是阿里云OS,一次是盛大創新院的VISION OS。
但這兩個系統都選擇了兼容安卓,為什么沒有大成呢?是當時的主持者(當年的阿里和盛大)的資源,不足以支持這個系統長大。
比如,阿里搞出了阿里云OS,內置了安卓虛擬機,也就是可以兼容安卓。結果,在2012年的9月13日,很多媒體發現,當天在上海將要舉行的阿里云與宏碁的聯合發布會,黃了。
宏碁也就是ACER,雖然它的本行是做筆記本,但也算國際頂流的制造商,在歐美還是很有人氣的。可以說,阿里云OS如果邁過這道坎,也算進入主流了。
可是,發布會硬是沒有開成。幾天后,阿里方面說了,合作伙伴宏碁受到了來自谷歌方面的壓力。谷歌直接通知宏碁——你們如果膽敢在其新產品上搭載阿里云OS操作系統,谷歌公司將會解除與宏碁在安卓產品的所有合作和相關技術授權。
這段歷史,當下Tech仔細寫過,請參閱《如果華為夢回2012,記曾經的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夢》。
谷歌這家公司,在很多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所以,它在中國的搜索市場被百度擊敗,同情它的卻很多。在安卓的發展史上,谷歌也確實做了很多貢獻,但是,它和一切資本家一樣,對有損自己利益的事兒,是趕盡殺絕的。
其實,嚴格意義上講,谷歌雖然有安卓的商標權,但谷歌的安卓只是安卓大家庭的一個分支(當然是最有影響力的分支),這種影響力主要體現在硬件制造商需要使用很多安卓的授權和谷歌的應用。所以,當年的ACER慌了,現在的華為當然硬氣多了,自己干。
不過,也別說當年阿里不行,據說馬云爸爸支持阿里云OS系統的力度,已經到了出錢給將近2億臺中低端手機預裝了阿里云OS,但阿里云還是沒有被扶起來。
為什么呢?因為沒有意義,阿里云可以兼容安卓。但既然原生的可以用,為啥還要用兼容的?除非你做的比我的體驗好很多,但當時的阿里云OS又做不到。
阿里云當時的差異化是什么呢?是所謂的“云手機”,也就是應用在本地,計算在云端,但2012年的時候4G還沒有普及,云手機的概念很好但跑不起來,阿里自己的應用也很少,用戶不會為用一個“云手機”版的淘寶就去捧場你的操作系統吧?
這里面很重要的一點,是阿里當時沒有做手機硬件的能力,而愿意接受阿里花錢預裝的,都是配置較低的國產手機。新生的操作系統+落后的硬件,這不是個有吸引力的組合。
如果當年的阿里云OS有如今華為一樣犀利的硬件來承托,我們完全有可能看到一個新的國產操作系統的崛起。
所以,筆者才要說,如果有一天鴻蒙版的手機真的出來了,大家能支持的還是支持一下,不要勉強,略近綿薄之力就可以。
為什么說不要勉強呢?因為一個后發系統要是想超越之前的,它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IOS之于安卓,就更流暢、安全、精美,又比如安卓之于微軟的smartphone,就更開放、優化、開源。
所以,要么是有殺手級的應用體驗,要么是有更好的生態,你總得給換用你的消費者一個理由是不是?
從今天看來,鴻蒙是有機會的,一則,今天的華為比當年的阿里在硬件、物聯網、通訊方面的基礎好太多,在市場號召力、消費者情感上也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但你要說,這還抵擋不了谷歌的生態優勢啊。
是,抵擋不了。
所以,原本華為鴻蒙的路線,是曲線救國——手機上我就用安卓,然后暗搓搓的往里面不斷加鴻蒙的技術。然后我做外圍啊,做物聯網芯片,做5G物聯網應用……等到三年五載,你除了手里那臺手機還是安卓的,周圍所有的軟件和硬件應用都是華為或包含華為技術的時候,當你們家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都內置鴻蒙的芯片和微內核的時候,你還愁消費者不考慮換個鴻蒙的手機么?
是的,這就是暗度陳倉、假道滅虢……可惜,天不假年,鴻蒙還沒有做好真正的生態準備,安卓的挑戰和陰招就來了。
中國,是鴻蒙最有力的后盾
這個先放一個觀點出來——鴻蒙要想崛起,必須在中國,必須依靠中國消費者。
這不是什么道德綁架,前面說了,不要勉強,好用再換。
但為什么說鴻蒙的崛起,取決于中國呢?
因為任何一個操作系統的崛起,都取決于用的人的多少,進而由這群用戶總量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決定開發者的取向和選擇。
為什么谷歌只敢封殺華為一家,對其它也很厲害的國產手機廠商卻不聞不問,是谷歌真的心慈手軟么?
恰好不是,是因為安卓也需要中國,全球1/2的安卓手機是中國品牌,全球1/4的安卓手機賣給中國用戶。就連Google網站自己披露的非手機類ODM合作伙伴,一共50家左右,都是中國企業,具體來說,7成在深圳,近3成在上海地區。
所以,沒有了中國,安卓的日子,或說谷歌的日子也會過得很難。
為什么說中國的消費者有理由支持鴻蒙,我認為必須考慮到幾點:
1. 從最淺的層次說,中國消費者對于谷歌系APP的依賴度為0,一切都有且有更好的應用,所以谷歌在中國的存在感很低;
2. 中國有發展最快的應用創新層的互聯網企業(BAT\TMD),也有完整的通訊-物聯網-5G解決方案提供商,一旦如前文所述的,基于鴻蒙的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真的成了氣候,擁有14億手機用戶且沒有谷歌依賴癥的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夠成就鴻蒙成為一個10億級生態的最豐厚的土壤,全球再也沒有這樣好的土壤;
3. 鴻蒙對安卓有務實的態度,不但選擇兼容,而且支持移植。換句話說,老的應用移植到鴻蒙,只需要在多設備互動的功能中使用新API增量開發,大大降低應用適配難度。
4. 在谷歌、蘋果的應用商店中,近四成的收入由中國開發者貢獻,中國開發者早就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將是未來移動生態中最重要的開發力量。
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生態發展部總裁汪嚴旻最近透露,華為自建的HMS生態問世剛剛一年,已經取得十分不錯的進展:擁有180萬開發者,HMS集成應用9.6萬個,活躍用戶4.9億,應用累計分發量2610億。在體量上已經擁有與谷歌GMS、蘋果IOS生態抗衡的能力。
你可能會說,還有更多的APP呢?最近互聯網女王徐新剛好發了一個視頻,她說,人們常用的APP只有12個,最多不過20個……也就是說,生態切換這事,沒有你想象中這么難。
再說中國消費者除了情和理之外,還有什么支持華為的理由呢,有!
在移動生態中,谷歌、蘋果的雙寡頭壟斷已經持續十余年,對于包括開發者在內的產業各個環節都不是一件好事……但是這已經是既成事實了,那么,在未來的物聯網、車聯網方面,我們自主的元素多一些,是不是一個對我們整個經濟系統都有意義的大事情呢?
你說鴻蒙到底好在哪里?最近,筆者買了一臺搭載了鴻蒙的榮耀智慧屏,只要1999元,可以說異常的流暢;而那臺搭載了安卓8.0價格近萬的索尼電視,現在放視頻已經開始卡了……10月,搭載鴻蒙的華為手表會問世;11月,搭載鴻蒙的智能家電會問世……一場從外圍包抄滲透的鴻蒙打法,現在正在一點點地露出真實的面容。
據說,鴻蒙的志向,是未來三分天下有其一,我們祝愿它夢想成真。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80瀏覽量
252185 -
安卓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3瀏覽量
20592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4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