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如約來襲。
世界機器人大會以每年一屆的節奏舉辦了五屆。高峰論壇、產品博覽、智技大賽——已然成為中國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國際元素最豐富的國際會議,在推動全球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牽引作用,并產生了不同凡響的國際效應。
一個機器人的世界,帶給我們怎樣的意外和驚喜?
機器人長成啥模樣
“Robota”源于歐洲捷克國家的話劇舞臺,它一出世,模樣很像人。到了中國,譯成了“機器人”,于是,在國人的心目中,自然會把機器人想象成“人”一樣——不僅要有人的本事,還要有人的模樣。
2015首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一款日本混血“美女”機器人驚艷觀眾。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維妙維肖的“人形”機器人爆美全場,就連膚肌、發際、五官也逼真地令人嗟呀。不少觀眾表示,好看是好看,如果半夜醒來看到一個“人”站在一旁,心里會發悚。這給科研人員和生產廠家提出一個新問題:機器人要不要像“人”?
專家們認為,機器人是為實現一定功能而設計研發的“機器”,長相不一定非要像人,當然,特殊需要除外。
▲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
今年博覽會的B館是服務機器人展區,各種各樣的商用機器人、家用機器人、醫用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養老助殘機器人爭奇斗艷。它們長得像人,但不逼真,在造型創意上,更多地顯示出科技工作者新穎、奇異的獨創性和亮麗的唯美性。如今,它們俏麗的面孔和英姿頻頻出現在政務服務、健康護理、情感陪護、家政、教學和娛樂等多種場合,讓人感受到“似人非人”的優美魅力。
▲骨科手術機器人
對于那些工業、特種、物流等機器人來說,完全是根據功能需要而設計定型的。在A、D、E展館內,千姿百態的機器人會讓你大開眼界。
機器人能耐有多大
如今,智能機器人不再是工廠里單純的制造者,它已漫步在天空、海洋和大地的深處。它的觸角已伸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開始走進千家萬戶,正在制造美好的生活。
OVIS智能行李箱就是一款新穎的機器人,它開創性地使用了計算機視覺技術主導算法和多傳感器融合的跟隨方案,重新定義了智能行李箱市場標準。它像一只訓練有素的護衛犬,在主人的側面或后方緊跟隨行,絕不會丟失。這位可愛的“小貼心”,會讓你的旅行更為輕松、瀟灑,并帶來無窮的樂趣。
在服務機器人展區,U05H機器人引來眾人圍觀,它是康力優藍公司2019年推出的優友酒店智能服務機器人。U05H裝載深度攝像頭、環境感應器、感應發卡機、熱敏打印機、身份閱讀器,可以幫助客人辦理酒店入住手續,協助清潔酒店衛生,為客人送餐等。它使酒店服務實現了高效和品質升級。入住優友酒店,可以帶給客人全新的住宿體驗。誰能不說服務機器人U05H是個“能人”?
在特種機器人展館里,四足機器人ANYmal令參觀者嘖嘖贊嘆。ANYmal來自瑞士,看起來跟波士頓動力的SpotMini比較相似,但是,它不僅會使用電梯,還能在負載的情況下,自如地穿越臺階、障礙物等各種復雜的地形,而且耐用、防水。誰敢說它不是“超人”?
▲四足機器人
在D館特種機器人展區,你會看到那些消防機器人、戰場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空中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管道機器人、爬壁機器人各色“人”等的相互炫酷。它們在軍用、安防、排爆、消防、農業、水下等領域里盡顯其能,令人眼花瞭亂。
在E館物流機器人展區,還可以觀賞到從物流機器人、AGV、無人倉儲到無人配送、軟件集成系統等全鏈路一體化模式。機器人相互間的密切協作,可以實現點對點之間的準確快遞。
2017年6月,京東無人配送車在中國人民大學完成首單配送任務,這意味著無人配送機器人正式投入運營;當年10月,京東建成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儲。2018年3月,順豐拿到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許可證,標志中國正式步入無人機運輸新階段。物流機器人作為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必不可少的主角,正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潮起,迎來迅速發展的窗口期。
在一些文學作品和科幻電影里,出現過不少神侶大俠通過意念移動物體或戰勝對手的場景。腦—機接口(BCI)技術的出現已將這類“意念操控”超能力,已由科幻變為現實。
腦—機接口(BCI)技術,就是通過對人體神經系統電活動和特征信號的收集、識別及轉化,使人腦發出的指令能夠直接傳遞給指定的機器終端,執行大腦的意念,稱為“腦控”技術。
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智技大賽新增了技能挑戰賽——腦控無人機項目。腦控無人機選手通過操控無人機進行比拼。這也是“腦控”無人機首次登上競技舞臺。
世界范圍的“腦控”技術研究已有多年歷程,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科學家在腦科學和認知科學領域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可觀的進展。這項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助殘康復、災害救援、娛樂體驗等多個領域,并在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國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已經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中科院于2017年成立了包含20個院所80個精英實驗室組成的腦科學和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中國腦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
這次大會設有腦控機械臂、腦控機器人、腦控游戲、腦控無人機、腦控外骨骼等創意專屬展示區,向大眾全方位展示“腦控”技術在各領域的最新應用成果。觀眾在現場可以感受超前的“腦控”技術,近距離一睹這項未來黑科技的神奇魅力。
走進博覽會,聽一聽專家論壇,欣賞一下智技大賽,深切感受到“智能革命”浪潮撲面而來氣息。機器人還有什么不可為之的?無所不能的機器人正在悄然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
機器人技術還會不斷延伸。它能替代人所做的許多工作;人做不到的,它也能做到。機器人正向人類的極限環境、生命科學及未知領域不斷滲透。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以“人”的方式不僅取代人的體力勞動,實現“動作解放”,更會延伸人的精神世界,實現人的“心腦解放”。
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腦機結合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推動人類社會向智能時代加速演進。
機器人“搶”工作怎么辦
在B館服務機器人展區,一款無人駕駛清掃車“蝸小白”倍受青睞。它集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于一體,能在路面上自主完成清掃、灑水、垃圾收集等工作。顯然,“蝸小白”的出現提高了環衛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讓清潔更智能。人們欣喜之余又生憂慮:環衛工人怎么辦?
▲無人駕駛清掃車
美團無人配送車可以隨時完成美團外賣、閃送等核心業務,而且,它與現有的配送流程相結合,可以構成無人配送整體解決方案——無人機、高/低速無人車,能夠在公開道路、樓宇、園區等不同場景下,實現外賣即時配送,最終實現“無人配送服務觸達世界每個角落”的愿景。
面對這種奇妙的無人配送車,也許公眾會問:千萬快遞小哥產業大軍怎么辦?
▲無人配送車
無人工廠、無人酒店、無人駕駛……凡此種種。機器人的能耐帶來驚喜,也帶來焦慮。人們不僅會問:人到哪兒去?人去干什么?
面對公眾的關切和現實的拷問,專家給出的答案是,當一種新技術產生并被應用,在取代一部分工種的同時,也會衍生出新的工種。人,不會失業,而會換崗。這已被科技發展的歷史進程所證實。
不過,這種“換崗”是新技術的升級,也是新技術倒逼從業者通過提升自身的素質實現崗位升級。未來,新技術淘汰你不商量,甚至與你無關。只有不斷學習,實現自我升級,才能應對“失業”危機。
看來,我們擔憂的不該是崗位,而是自身的素質能否跟進。
人與機器人咋相處
機器人的能耐越來越大,人們更為擔憂的是,它長大了,還能否與人友好相處。
記得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前夕,歐洲一家機器人公司發生了一起機器人致人死亡事件,一度引起人們對機器人的恐慌。事后查明,這是一起意外工傷事故,但卻引起業內專家和公眾的高度關注。
的確,就像人類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創新一樣,“機器人革命”不僅會推動生產力的提升,更會帶來深遠的社會影響。
人們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像科幻大片里那樣與人類為敵,成為“對手”?
一些科學大師也曾發出駭人警告。
面對人們的擔憂,我國科學家提出“人機共融”的話題,成為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國專家們的熱議,并形成《北京共識》宣言中的世界遵循。
此后,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制定了“共融機器人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重大課題研究規劃,集中了一批相關領域里的專家、學者針對共融機器人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點、熱點應用方向、未來發展深入進行理論探討和技術研發,成就卓然。如今,在制造業,人機交互、和諧協作,已成為“人機和美”的普遍場景。
在這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新松公司推出了GCR20-1100新一代協作機器人,其有效負載達到20KG,不僅具有大負載、簡易操作、低功耗、快速部署的優勢,而且采用安全分級設計,具有完善的安全策略和碰撞檢測功能,可與人協同工作,更可靠,更友好。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自主研發的HRG-T5協作機器人可幫助企業打造柔性化產線,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部署靈活,運行安全、操作便捷,也被廣泛應用。
前景廣闊更美好
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以“智能新生態,開放新時代”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聯合承辦。被譽為機器人界的“達沃斯”、“大聯歡”和智能競技的“奧運會”。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機器人博覽會成為歷屆大會中公眾參與度最高的活動板塊之一。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智能物流機器人等5大展區組成,新增醫療機器人和多足機器人動態展示區。匯集了全球近160家機器人領域著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集中展示了21個行業應用的700余款(套)最新科研成果、應用產品及解決方案。展覽面積達到52000㎡,為全球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的先進產品與研究成果提供了展示舞臺。
探訪其中,給我留下的突出印象是,東方“巨人”在成長,而且,越來越“能”。
數據統計,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12—2017年5年間,平均增長率達31.1%,高于同期全球機器人市場17%的平均增長率,國內整體市場規模仍在進一步擴大。而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交互技術的快速生育,尤其5G的應用,將給機器人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機器人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復興的強力助推者。未來是一個“人—機”相融的美好世界。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32瀏覽量
208345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2312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2瀏覽量
258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