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IHS Markit專業分析公司發布了一項關于華為5G芯片的報告。
報告中指出,華為的5G調制解調器芯片巴龍5000“效率低且尺寸太大”。
此外,還指出了已經商用的華為Mate X 5G版不盡如人意的5G體驗。
從之前的各項數據來看,華為的5G芯片都是處于全面領先的地位,技術層面的成果更有2160項專利來證明。
那么這份報告為什么會這樣說,華為5G芯片和高通X50的差距大嗎?
我們都知道華為的巴龍5000 5G調制解調器芯片確實在各種測試中實力還是很強的。
在5G網絡Sub-6GHz頻段下載速率可達4.6Gbps,mmWave(毫米波)頻段峰值下載速率達6.5Gbps,同步支持SA和NSA兩種5G組網方式。
報告中重點在于華為的手機配置上,是將巴龍5000融入到本身自帶4G / 3G / 2G支持功能的麒麟980處理器上,就會產生處理環節有重合的部分。
在手機運行時特別是在網絡切換時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并且尺寸過大就會導致處理效率降低。
而高通的X50和三星Exynos 5100都比華為巴龍5000尺寸更小,換句話說就是高通X50效率更高一些。
整體上報告的意思就是,華為目前的巴龍5000 5G調制解調器芯片確實是下載速度提上去了,兼容性更強了,但是拋棄了成本和功耗問題。
這樣會導致價格偏高,消費者體驗差,過于追求速度總體上不如高通多方面考慮的穩步推進。
這樣的報告出來無疑打破了大家之前對華為巴龍5000獨占鰲頭的局面的認識。
但其實,從5G剛開始興起到后面的專利大戰,高通自身的技術突破相對于華為而言都要慢一步。
巴龍5000率先支持SA和NSA兩種5G組網,高通目前的X50為單模單芯片,僅支持5G NSA。
同時,在同一頻段下巴龍5000的最高速率是遠遠超過高通X50。
所以,目前巴龍5000的實力到底如何一看就明。就IHS Markit指出的具體用戶體驗較差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用戶反饋。
不過尺寸太大、芯片太多確實能反映出一定的功耗和占用其它元件的問題,所有處理器運行起來之后可能散熱比較難,這確實需要引起重視。
此外,如果手機其它配件跟不上,也很容易出問題。
但是從工藝來看巴龍5000是7nm的制程,而驍龍X50是28nm。所以論集成度上高通其實還差一大截。
況且高通X50的單模和華為巴龍5000融合了5G/4G/3G/2G的基帶相比,要求都低一些運作自然也要輕松些。
所以,最開始起點都不一樣再拿來比較確實不是太好。
-
高通
+關注
關注
76文章
7481瀏覽量
190781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6瀏覽量
2521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