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論壇成立于1997年,是北美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由學生組織的中***會。論壇旨為富有建設性的對話提供平臺,深入探討中國面臨的挑戰、問題和趨勢。論壇邀請商界、學界、政界等領袖精英各抒己見,與會者有機會聽取世界知名專家對各種與中國相關話題的見解。論壇于每年四月在哈佛大學召開。
美國東部時間4月7日,2018年哈佛中國論壇在波士頓Seaport 會展中心隆重舉行。 在科技板塊的討論中,云知聲首席執行官黃偉、BrainCo首席執行官韓壁丞、紀源資本管理人童士豪、Drive.ai聯合創始人王弢和華為美國研究所高級副總裁Miguel Dajer對“一場人工智能的革命”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刻的討論,他們認為,對于正在風口浪尖上AI領域的發展,美國具備扎實的技術能力,而中國則擁有大量的數據、人才和資本的涌入。
云知聲CEO黃偉
在歐美公司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中國科技公司如何適應并推動國際AI領域的發展成了會議探討的重點。特別是中美AI產業中的比較問題,市場上很想急切的分出高低。對于這個問題,BrainCo首席執行官韓壁丞首先表示:“中國一直在努力,總有一天會超越。”
他從幾個角度闡釋了他的觀點。首先是從資金的角度上講, 2017年全球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一共有152億美金,其中中國占到48%,而美國是 38%。而在未來五年里,中國將投入1500億美金,從國家的層面去支持人工智能產業。從企業融資來講,云知聲、Face ++、商湯等一系列公司近期融資了幾億美金。韓壁丞表示:“這個現象在美國是很難見到的,所以中國投資力度的增大一定會促使整個產業的發展。”
紀源資本管理人童士豪從投資角度補充了中美AI競爭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他說:“硅谷是最領先做AI技術的。但谷歌有一塊業務是他自身沒有的,這就是數據。這一方面亞馬遜掌握了大量的消費者數據。”他表示,對阿里和騰訊來說,他們手中掌握的數據是要多于美國科技公司的。“因為這些大公司會把生活中多方面的數據通過微信和QQ去建立更完善的數據庫。所以相對來講,中國公司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包括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城市的人口差異,事實上包含了更加多元化的全球經濟發展層次。”
雖然中國在AI領域取得了很多優勢,但是Drive.ai的聯合創始人王弢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闡述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他認為AI是一場工業革命,即AI將會把人類從大腦中解放出來,讓人有更多的時間去“仰望星空”,思考人文的話題,比如說哲學等等。如果一定要分出優劣,那么從技術公司歸屬地來看,大多數AI技術還是美國公司的專利,像谷歌、亞馬遜等高新科技公司還是聚焦在北美;從學術原創貢獻來說,近幾年基石性質上突破的科研成果也是源自北美。中國在商業應用上很厲害,但是基礎知識還是跟隨在后面。
云知聲首席執行官黃偉對以上發言做了總結,他表示:“AI是一種能力,在不同階段的側重點不同。在基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著重的還是如何運用這一方面。在中國有更多的工程師,還有更努力的人才。”隨著頂尖科研人才逐漸開始將目標轉向中國的實驗室和互聯網企業,大量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源源不斷的為中國人工智能提供新鮮血液。
對于中外AI產業發展問題,黃偉此前在一次活動上也表示,在大數據、深度學習、圖形圖像等領域,中國已經有很深的積累。從全世界范圍來看,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積累的海量大數據、用戶將成為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一大優勢。他認為,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完全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走在世界前列。當前,這需要政府及行業從業者齊心協力,把握好方向。
鑒于中國有著大量的數據,人才和資本涌入,而美國在AI方面有有著扎實的基本理論作為支撐。中美之間對于AI的競爭更像是同學間對于成績的競爭:相互比較,相互超越的結果一定會對全球生活方式起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134瀏覽量
8951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43瀏覽量
240090 -
工業革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7瀏覽量
158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