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州論壇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發表了演講。他認為,汽車的電動化將改變世界,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共享汽車和無人駕駛將徹底改變未來出行。對待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12016以來電動汽車的發展態勢
2016年是電動汽車發展的標志性一年,從這一年起,很多重要的國內外企業紛紛向電動汽車轉型,力度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第一個表現:2016年,很多國家紛紛發布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最早的是挪威和荷蘭,率先宣布到2025年禁售傳統燃油車;接著德國宣布到2030年、法國宣布到2040年、今年英國宣布到2040年禁止銷售傳統柴油車和汽油車,印度也宣布2030年要淘汰全部汽油車和柴油車。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作為全球最有實力的燃油車生產國家,他們的內閣在2016年11月提議,要在2030年禁售傳統燃油車,引起了全球業界的轟動。
第二個表現:國際汽車巨頭及零部件公司集體快速轉向新能源汽車。沃爾沃宣布,到2019年每輛車上都將裝上電池;而林肯、捷豹、路虎也已宣布旗下的所有車型要全部進入電動化;大眾早先表示,到2025年要出臺30款新能源汽車,最近在德國的車展上更是宣布,大概有80個系列的電動汽車,同時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萬輛到300萬輛;寶馬集團宣布將在中國提供五個系列9款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和混合動力汽車;通用汽車宣布到2020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0余款新能源汽車;豐田原來主要看重混合動力,在2016年11月也成立了專門負責純電動汽車設計和開發的部門,由豐田章男直接領導,計劃到2020年建成并完善純電動汽車的生產體系;福特汽車公司宣布,在未來5年要投資45億美元用于研發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將有13款新能源汽車面市;不久前,奔馳也鄭重宣布,將在2022年之前全部停產停售傳統燃油車,未來將只提供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版的汽車,再增加50個全新的電動汽車車型。
零部件方面,美國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德爾福在今年的5月3日宣布,全面分拆旗下的動力總成部分,原有的公司將專注于電子電氣業務,尤其是自動駕駛、智能技術、安全技術等等,宣布之后股價飆升12%。另外,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博世,幾乎在同一時間宣布將旗下用于燃油車的啟動機、發動機業務出讓,賣給了一家中資公司,同時被售出的還包括業務部門的7千名員工。
第三個表現:資本市場看好自動駕駛和共享汽車。根據摩根士丹利最近發布的報告,如果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分拆,后者的估值將達到700億美元甚至更高,目前美國共享汽車優步的市值在500億至700億美元。福特汽車公司的市值是440億美元,通用汽車公司的市值是500億美元,特斯拉也差不多是500億美元。很明顯,谷歌分拆出來的Waymo公司的市值是最高的。為什么摩根士丹利給Waymo如此之高的估值呢?甚至比通用福特的估值還要高?因為它代表了汽車產業的未來。
有報道稱,雖然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在法律和人們的認知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大趨勢終究是大趨勢,包括傳統公司在內,互聯網公司、汽車公司、軟件公司,甚至連蘋果這樣此前只專注于消費類電子的企業,都在向無人駕駛這個領域投資布局,“固有的成見早放下比晚放下好,因為未來到來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這是媒體的評論。
2016年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加州的行使里程是64萬英里,比2015年增加了50%,但是他們稱可報告的人工接手次數——就是人工不得不插手去干預自動駕駛的次數——從2015年的341次下降到去年的124次,也就是說,里程比2015年增加50%,但是人工干預的次數卻下降了一半以上,只有124次。目前Waymo無人駕駛里程累計達到了230萬英里。
今年3月12日媒體報道,英特爾公司以153億美元購買了以色列無人駕駛技術公司移動眼Mobileye,希望能將該公司的云技術同移動眼公司的先進無人駕駛技術相結合,用于開發無人駕駛汽車。153億買了一個做視頻軟件的小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市值不過是440億美元,而這樣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卻出了153億美元,為什么要出這么大的價錢來買這樣一家公司,這說明了無人駕駛的價值到底有多高。移動眼宣布開發全自動駕駛方案,今年下半年大概有至少40輛車開始路試,希望2021年能夠進入市場。
第四個表現,資深的分析師和專家、學者的判斷和忠告。麥肯錫的資深合伙人理查德·福斯特是一個榮譽董事,就是一個退休了的原董事,他去年12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講了下面這段話,“汽車產業進入了創造性破壞時期,守成者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汽車工業一直被看作一個系統復雜的產業,有人認為競爭者很難有機會顛覆這個產業,甚至進入該產業都很難。理查德認為,這種說法100年前也許還說得通,而在21世紀的今天,傳統車企擁有的龐大人員體系和資本結構已經不再是優勢,反而是企業轉型的障礙,利益格局讓傳統企業缺乏冒險探索新領域的勇氣,這可能讓傳統企業裹足不前,從而陷入被顛覆的危機之中。
在電動汽車領域,創造性破壞已經發生,比如優步的網約車服務,谷歌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探索,人工智能的進一步升級,他相信隨著智能設備、大數據的應用、網聯技術等系列新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將給汽車產業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他還說,一個產業的進攻者和防御者誰會遇到更大的挑戰和困境呢?當然是防御者。進攻者不存在困境,就像特斯拉,處于困境的恰恰是通用。
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托尼·希巴,2017年4月發表了一篇《反思交通運輸2020—2030年》的研究報告,對未來做了一些預測。這個報告電動汽車百人會很重視,我們已經找到了報告的電子版,安排了人在做研究,這個報告里有這樣一些內容,他說,未來若干年將是電動汽車的爆發年,從成本曲線看,到2025年所有新車都將是電動汽車,凡是靠輪子行使的機械都將是電動的,因為它的運行費用只有燃油機械的1/10。就是說2025年,世界上將不再有汽油和柴油轎車、大巴和卡車的出售。
他還說,一旦數據證實人類駕駛汽車有多么的危險,城市內就將禁止人來駕駛汽車,人們將集體轉向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現有的車輛將會大量閑置,整個路上交通運輸將轉向電氣化,石油價格一落千丈。只有懷舊者和固守擁有汽車老習慣的人才會買汽車,其他人將適應即需即用的車輛。下一代轎車將是裝在輪子上的電腦,而谷歌、蘋果和富士康有破壞性優勢。這次電動汽車變化的起源是硅谷,而不是美國的底特律、德國的沃爾夫斯堡和日本的豐田市。對福特、通用和德國汽車行業來說,是切實的危險,他們將面臨抉擇,要么在一個殘酷的低利潤市場中生產電動汽車,要么改頭換面成為優步、滴滴打車和利夫特那樣的提供自動駕駛服務的企業。
不久前,英國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題為“引擎的末日:汽車邁向電動時代”的文章,我從中選了幾段。內燃機是過去一個多世紀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的出現重塑了全世界的基礎設施商業圖景,但道路交通領域的變革正在加速到來,日新月異的電池技術,越發嚴格的排放法規即將顛覆汽車行業,電動汽車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如今,世界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億輛,幾乎全部靠化石燃料驅動。雖然美國的汽車、卡車發動機多數處于停駛狀態,但他們卻可以產生10倍于美國發電站的發電能力。內燃機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發動機,也就是說美國所有的汽車的馬力數相當于全部電站的10倍,但是電動化讓汽車業陷入動蕩,內燃機曾經輝煌,這種改變了世界的機器末日將至。
電動加上共享和無人駕駛技術,可能會讓交通服務的模式取代大部分的自有車輛,最極端的估計是汽車行業規模可能縮減90%,這是講的比較冒進的。大量共享的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會讓城市把停車廠改成新的住宅,人們還可以住的更遠,并在通勤的路上睡大覺。石油行業對需求何時見頂的預測不一,荷蘭皇家殼牌公司表示,可能只有10年或多一點的時間石油的需求就到頂了,而遠在需求見頂之前石油價格就會受到影響,因為沒有人愿意堅持到最后還在地下囤積了大量無用的石油。
21世紀的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可能會以我們想象不到的程度深刻改變世界,就像21世紀的內燃機車一樣,不過道路崎嶇,要系好安全帶。
22016以來傳遞出了哪些信息
2016年以來,電動汽車的發展態勢給人的感覺猶如山雨欲來風滿樓,一些國家推動電動汽車的力度如此之大,一些企業轉型的速度令人吃驚,而專家學者們所說的情景并不是聳人聽聞,這就是電動汽車的顛覆性,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最遲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燃油車。這就意味著市場將以越來越強大的力量推動消費轉型,燃油車與電動汽車將進入快速的此消彼漲過程,也許這種替代不可能像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那么快,可能是類似于數碼相機替代彩色膠卷的過程,也就是十年左右。
第二,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是雙線作戰。一條戰線就是電池、電機、電控,它們主要是保障電動汽車的基本行路功能,但是這只是電動汽車的1.0版本。另一條戰線就是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主要是滿足日益提高的消費者的體驗要求,最終實現無人駕駛,這是電動汽車進入2.0、3.0版所必須的。僅僅停留在1.0版是不夠的,一些機構和學者把電動汽車定義為“車輪上的計算機”的觀點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只有兩條戰線并進才有可能站住腳。我十分關注的一點,我們在研究電池、電機、電控這樣一個基礎問題的同時,決不能忽略它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問題,因為后續競爭的核心是在這里。
第三,汽車動力的電動化大勢所趨,已無懸念。諸多國家扎堆提出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在市場拉動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把火,本來這把火是可以不加的,就是說在電動汽車性價比達到或者超過燃油車的時候,市場有足夠的驅動力來使消費者的習慣轉型,為什么那么多國家非要加上這一把火呢?我想可能各個國家有各自的考慮,這個不好評論。但是我想,從總體上來看,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這必定是一場重大的創造性破壞,政府果斷出手的重要意義在于,要給社會一個長期的預期,因為要充分發揮電動汽車的潛能,必須未雨綢繆,從能源、基礎設施、電動化、信息化、產業鏈轉型、員工轉崗、政府監管和法律法規等等方面有序去做好準備。
有一個時間表,將有利于政府和企業協調配合、平穩推動。這個時間表,有人問我到底是對誰有利?我想可能對搞純電動汽車的企業來說是一種鼓勵,對傳統的燃油車企業來說是一種倒逼,最終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現在政府的時間表出來之后,它的效能已經開始顯示,那就是我前面所講的,那么多汽車企業大力度轉型,我想和這個時間表不是沒有關系的。對于這些國家來說,對于這些國家的傳統汽車企業來說,有可能因此避免重蹈柯達悲劇的覆轍。
第四,汽車和內燃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對產業無比強大的拉動力,重塑了全球的基礎設施以及現代生活,被稱作改變世界的機器。今天的電動汽車正在改變世界,電動汽車之所以可以再次改變世界,在于它能夠最好的和未來相銜接。未來是什么?未來就是新能源,特別是分布式能源,未來就是智能電網,未來就是智能交通,未來就是智慧城市,未來就是我們所說的未來出行。而這些標志性的未來的場景,一個基本的單元就是電動汽車。電動汽車能夠和這些未來實現最好的對接,或者說實現那些未來的場景都需要電動汽車來支撐。
電動汽車還可以很好的解決我們當前經濟社會的一些痛點,比如能源結構的問題,比如環境的問題,比如交通的問題,而這些恰恰是中國百姓所期望,政府又極力想解決的問題。中國的經濟技術、產業等方面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我想如果我們把握得當,中國可能通過電動汽車的發展,在贏得未來上取得更大的優勢。
第五,電動汽車改變世界的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它將創造出基于共享汽車和無人駕駛的未來出行。從全球企業、媒體、投資機構來看,他們以極高的注意力在關注無人駕駛、在關注共享汽車。
3壯士斷腕,勢在必行!
陳清泰說:現在中國也把禁售燃油車提上議事日程,我認為具體時間不是最主要的,我們必須要看清楚為什么政府要伸出一只“有形的手”來干預市場,而且力度如此之大,到了不允許銷售的程度。政府應該十分清楚,如果這樣執行,將會造成大量資產損失、就業崗位得到破壞,產業鏈也會造成巨大震動。難道僅僅是為了把燃油改成電?或者僅僅是解決環境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對實施這一政策的原因完全搞清楚,會給將來留下后遺癥。
麥肯錫一份的研究表明,傳統汽車企業擁有龐大的人員體系以及資本結構,它們已經不再是優勢,反而成了轉型障礙。利益的格局讓傳統汽車企業缺乏冒險探索新領域的勇氣,這可能讓它們裹足不前,從而陷入被顛覆的危機之中。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到了創造性破壞時期,守成者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汽車業正在發生破壞性創新,新的進入者機會很大。
一些最敏感的零部件企業早已經開始轉型。比如德爾福宣布,要將旗下燃油機業務部門動力總成事業部專門拆分出去,而全力去搞信息化、無人駕駛;博世出售其傳統的汽車啟動器和小型電動發動機部門,據說是由中國企業購買了。據說中國企業買到的不僅有其資產,還涉及約7000名員工,我認為這在將來或許是個“災難”。
還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注意。今年摩根斯坦利發布了一個報告,其中提到,谷歌公司旗下成立了一個專門搞無人駕駛的部門,盡管現在沒有推出任何產品,但摩根斯坦利認為這個部門的估值是700億美元甚至更高。要知道,這個估值遠遠超過了通用汽車公司或福特汽車公司的市值;此外,目前優步的市值大約是500億美元~700億美元,也是趕超了通用、福特;還有,英特爾在今年3月花153億美金收購了以色列公司Mobileye,后者是一家無人駕駛技術公司。在此之前,英特爾已經和Mobileye、寶馬有過合作,三家聯手搞無人駕駛,而且下半年計劃有40輛車投入測試,2021年有望批量化地生產。
這些估值,包括收購行為,都不是沒有根據的,反過來卻能說明汽車產業的這種動蕩和巨大變化。為什么優步的估值這么高?為什么英特爾會花這么高的價錢去收購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這些案例都與無人駕駛相關,而無人駕駛是和電動汽車是天然相聯的。
我們現在要把電動汽車放在這么高的位置,是因為看到了未來出行方式將產生的巨變。我認為,電動汽車的下一步發展就是無人駕駛,與此相關的就是類似優步這樣的分享式汽車使用方式。因此,電動汽車的地位可以那么高,這表明它會帶動后續的經濟、社會、能源、交通、出行方式的系統性大變化,實質上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能源要由石油時代逐步轉化為新能源時代,而中間的一個核心載體就是電動汽車,和它相銜接的是新能源、智能單元、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分享式出行等,所以那么多國家認準并下決心推動它的發展。
汽車強國德國發布禁售令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德國燃油車的資產存量太大了,包括技術、人才、設備等,所以要想轉型并發展電動汽車,沒有極特殊的手段和方式是不會轉型成功的,因此它是帶有倒逼性質的。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這就叫壯士斷腕,由政策倒逼車企加快轉型,使產業得到再生。
到這個時候,壯士斷腕是對的,只要一猶豫肯定全完了。這其中有很多案例值得借鑒。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垮掉,原因就是轉得太慢。諾基亞的智能型手機已經開發到相當程度,但是由于轉型太慢,資產存量的包袱太重,稍一猶豫,結果就被淘汰。我們國內彩色顯像管行業的教訓也值得借鑒,在平板顯示器已經初現端倪時,很多國外彩色顯像管企業開始拋售,而中國企業卻爭著收購。可悲的是,這種歷史似乎還在重復,就像剛才講的博世把部分傳統汽車業務賣給中國的案例。
我們應該看到,顛覆性的技術和產品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要過幾道坎。在這場國際性的電動汽車競賽中,我認為中國是輸不起的,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生產者、消費者。可幸的是,我們較早地把它上升到國家戰略,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地向前推進,進展還是很不錯的,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文章
4085瀏覽量
120779 -
共享單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2瀏覽量
335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