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HLS的發展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隨著Xilinx Vivado HLS的推出,intel也快馬加鞭的推出了其HLS工具。HL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FPGA的入門門檻(不用編寫RTL代碼),也可以在某些場合加速設計與驗證(例如在FPGA上實現OpenCV函數),但個人還是喜歡直接從RTL入手,這樣可以更好的把握硬件結構。Xilinx官方文檔表示利用HLS進行設計可以大大加速設計進度:
XIlinx官方文檔片段
所以為了緊隨時代潮流,所以也抽空玩了一下Xilinx的HLS工具,下面把整個過程分享給大家。我這里選擇Cordic算法作為我的實現目標。Cordic算法原理很簡單,所以這里不再贅述。首先介紹一下Vivado HLS設計流程:
Vivado HLS設計流程
可以看出我們需要做的是完成C/C++設計、Testbench編寫以及Constraints/directives的添加。其中Constraints/directives是指利用約束/指令使HLS綜合出的RTL代碼更符合要求。接著,我們就可以利用HLS進行C層仿真與驗證、C/RTL混合仿真與驗證以及RTL代碼的生成與打包。綜上,HLS設計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三點:C/C++設計、Testbench設計以及約束的添加。下面就從這三點開始介紹。
一. Cordic算法的C++實現
算法頭文件Cordic.h代碼如下:
#include
頭文件的重點是聲明數據類型。這里采用HLS中特有的定點數形式,包含ap_fixed.h與ap_int.h即可。由于輸入為有符號弧度制(-3.1415~+3.1415),輸出為-1~+1,所以定義兩種數據精度:
di_t :17bits = 1bit符號位 + 2bit整數 + 14bit小數
do_t:16bits = 1bit符號位 + 1bit整數 + 14bit小數
接著聲明了函數與兩個算法所需參數。
算法文件Cordic.cpp代碼如下(注意:由于使用C++頭文件ap_fixed.h,所以必須采用.cpp文件,否則編譯出錯):
#include"Cordic.h"void pre_cir_cordic(di_t full_alpha, di_t &alpha, flag_t &flag){ if(full_alpha > PI/2) { alpha = PI - full_alpha; flag = 2; } else if(full_alpha < -PI/2) { alpha = -PI - full_alpha; flag = 3; } else { alpha = full_alpha; flag = 0; }}void cir_cordic_calculate(di_t alpha, flag_t flag, do_t &mysin, do_t &mycos, flag_t &flag_delay){ const int N = 15; do_t xi[N]; do_t yi[N]; di_t zi[N]; flag_t flag_delay_a[N]; xi[0] = Kn; yi[0] = 0; zi[0] = alpha; flag_delay_a[0] = flag; const di_t myarctan[15] = { 0.7853981, 0.4636476, 0.2449787, 0.1243549, 0.0624188, 0.0312398, 0.0156237, 0.0078123, 0.0039062, 0.0019531, 0.0009765, 0.0004883, 0.0002441, 0.0001221, 0.0000610 }; int m = 0; for(m = 0; m
算法主要有三個函數組成:
1.pre_cir_cordic:將輸入角度從-π~+π映射到 -π/2~+π/2中。
2.cir_cordic_calculate:利用旋轉公式進行Cordic算法計算,這里設置旋轉次數為15次,精度較高。
3.post_cir_cordic:根據輸入角度矯正輸出值正負。
最后,通過cir_cordic函數實現上述三個函數的整合。至此,Cordic算法的C++設計結束。
二. Testbench設計
為了驗證設計的正確性,需要編寫Testbench對C++代碼以及綜合后的RTL進行測試。本文的Testbench.cpp代碼如下:
#include "Cordic.h"#include
本測試平臺利用隨機數生成-π~+π的測試向量對程序進行測試。以math.h中的三角函數作為評判標準。為了縮短時間,選擇100組測試向量進行測試,若算法誤差大于給定值,則報錯;若算法誤差均小于給定值,則輸出驗證通過信息。C驗證平臺設計完成。
三. 驗證與directives的添加
1.初步算法的C仿真與綜合
根據上述代碼,可以對工程進行C仿真,仿真結果如下:
C仿真結果
可以看出C仿真通過,算法正確。接著綜合工程,得到綜合結果如下:
C綜合報告
可以看出代碼時鐘符合要求,但是Latency(延遲)和Interval(吞吐量倒數)較大。此時吞吐量較小,64個時鐘輸出一個計算結果,并沒有發揮FPGA的并行優勢,所以需要添加Directives對工程綜合進行約束。
2.Directives添加
由于Cordic算法中旋轉公式部分為循環,所以將循環展開并加入流水線可以大大減小延時以及增加吞吐量。同時也對計算函數加入流水線以提高吞吐量。建立一個新的solution:Add_Directives,其Directive添加結果如下:
Directive添加結果
此時再對算法進行綜合,得到綜合報告對比如下:
綜合報告對比
可以看出添加Directives后,吞吐量大大提高,已經達到最大值,即每個時鐘都輸出一個計算結果。算法延時也從63個clk減小到4個clk,此時RTL代碼已經較為理想。
3.C/RTL聯合仿真
由上,代碼設計部分與約束添加已經全部完成,下面進行聯合仿真,對RTL代碼進行驗證。驗證報告如下:
混合仿真報告
可以看出RTL仿真與C仿真均通過,說明設計正確。利用Vivado simulator打開RTL仿真波形,如下:
RTL仿真波形
可以看出RTL波形中明顯體現出4 clk的Latency和1 clk的Interval,并且利用計算器進行驗算,證明計算結果正確,所以RTL代碼綜合成功。
四. IP打包
直接利用HLS進行IP打包即可生成IP核。在相應工程中引入IP核路徑(在對應solution內的impl文件夾內)即可調用HLS生成的IP核。本IP核接口如下:
Cordic IP
那么根據上節仿真波形進行接口輸入的描述就可以使用該IP。至此,整個HLS設計過程結束。
五. 總結
整個HLS設計過程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在于了解HLS的支持范圍以編寫符合規范的高層次代碼,其次是對硬件有一定認識以引入合適的directives。HLS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設計進度,使用也非常方便,所以我以后決定還是從RTL層面進行設計,因為那樣覺得自己更NB一點。
-
RTL
+關注
關注
1文章
385瀏覽量
59811 -
HLS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9瀏覽量
24126
原文標題:利用Xilinx HLS將C++代碼快速部署于FPGA(Cordic算法)
文章出處:【微信號:zhuyandz,微信公眾號:FPGA之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