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已經成為全球自殺率最高的職業。而近幾年來,AI技術的引入則為整個醫療健康行業帶來了曙光。
醫生已經成為全球自殺率最高的職業。根據2018年由醫師基金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有多達78%的受訪醫生表示偶爾會感到精神萎靡——這個數字比2016年的調查高出4%。此外,醫生的自殺率已經達到普通群體的2倍。據估計,在美國每年有300到400名醫生因此而失去生命。這是相當可怕的一個數字。
我們知道,引發醫生產生焦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門診壓力、醫療事故問題、醫患關系緊張等等,每個問題單獨拿出來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課題。尤其是在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大環境下,所有的問題也被加倍放大。而近幾年來,AI技術的引入確實為整個醫療健康行業帶來了曙光。
具體地,AI在醫療健康行業中的應用包括了醫療機器人、智能藥物研發、智能診療、智能影像識別、智能健康管理等方向。其中,智能診療和智能影像識別是最核心的兩大應用場景,而后者也是AI與醫療結合最成熟的領域。
據《醫療影像的市場圖譜和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指出,預計到2020年中國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達6000億至8000億左右。這樣的市場機會引來了諸多科技企業的爭相進入,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以及一批又一批的醫療AI創業公司。醫準智能正是其中的活躍者之一。
提高醫生閱片準確率和診斷水平
作為國內在AI醫療影像領域最早的實踐者,醫準智能的核心團隊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相關研究,并在2017年正式成立公司。多年來,醫準智能一直專注于AI輔助醫療影像診斷,并已經推出了兩款產品——肺結節智能檢測系統和乳腺鉬靶智能檢測系統。
據醫準智能首席AI官王子騰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醫準智能肺結節智能檢測系統在短短18秒的時間里就能智能檢測300-500張CT,并且3mm以上的結節檢出率達到了99%,假陽性率控制在平均每個患者2個以內;在磨玻璃結節檢出上,精準率也達95%以上,結節定位能夠精準到肺段。
醫準智能肺結節智能檢測系統界面示例
呼吸道及肺部病癥如今成了普遍問題,而肺癌也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癥。據統計,在我國三甲醫院平均每天接診的肺部患者有400人左右,由于肺部拍片是斷層掃描,醫生要檢查一個完整的肺部,需要看數百張的成像數據,通過肉眼識別用時大概在半小時左右。“因為醫生要觀察和判斷片子中的每一個點,定位每一個病灶的位置,并且測量大小、看良惡性,最終還要寫成報告。”王子騰解釋道。
而借助于肺結節智能檢測系統,不僅可以幫助醫生在10幾秒時間里實現快速檢測,同時還能直接輸出一個電子報告供醫生進行二次審核。不僅操作簡單,還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另一款產品,醫準智能瞄準的仍然是醫療中的一個棘手難題——乳腺癌。其乳腺鉬靶智能檢測系統是我國首個乳腺智能檢測系統,據了解,該系統的病灶檢出率達到93%,在1個假陽性前提下,良惡性檢測準確率達到94%。
醫準智能乳腺鉬靶智能檢測系統界面示例
王子騰表示,目前,這兩個系統已經在全國許多醫院投入臨床使用,并得到了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認證,極大提高了臨床醫生的閱片準確率和診斷水平。
讓醫生一邊看病一邊搞科研
與此同時,醫準智能正在開發的還有數十個產品,不只是乳腺超聲、DR胸片檢測等臨床輔助診斷系統,今年5月醫準智能還與IBM一起合作發布了AI醫學科研平臺——達爾文智能科研平臺。
隨著近幾年來技術的創新和設備的升級,據統計,醫療數據正在以接近100%的超高速增長,其中有80%的數據都是非結構化數據。相比較而言,醫生的年增長卻只有個位數,其中大部分還是基層醫療從業人員。因此,數據收集與處理正成為制約醫療與科研發展的瓶頸。AI與醫療的結合將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從數據收集、組織、標注,到模型的構建、訓練等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幫助醫生實現一邊看病,一邊搞科研。
達爾文智能科研平臺正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這是一個一站式醫療影像人工智能平臺,內置了Watson 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or和醫準智能影像組學雙平臺,以及醫準智能在影像組學上的深度研究實踐,支持包括CT/MR/DXR等多種類型的數據,具備標注工具、特征提取、模型訓練以及模型實施一體化特征。通過Watson 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or平臺,用戶可以直接調用醫準智能的肺部和乳腺智能檢測結果,快速搭建高精度低假陽性率的肺結節和乳腺AI模型,同時,平臺還允許用戶根據具體需求進行研發和調整,并確保數據不出院,最大限度保證數據安全可控。
醫準智能首席AI官
“過去醫生自己做研究,因為缺少技術開發知識,就必須把數據交給第三方公司進行分析。但借助于達爾文智能科研平臺,醫生只要進行簡單的拖拽和點擊操作,就可以自主完成從數據標注到科研模型訓練,再到應用的全部流程。”王子騰表示。
比如,在數據組織階段,平臺可以提供自動分割功能和標注工具,借助AI自動進行病灶分割和自定義病灶區域,幫助醫生進行數據處理,提升效率;在影像導入到系統后,AI會自動對影像進行一次分割,醫生可以選擇其中的優質結果作為科研素材;此外,醫生也可以選擇通過標注工具對影像進行主動標注,或者修改AI的自動分割結果作為科研素材。
“當然,平臺的產出不會只停留在科研階段。根據醫生的科研結果,平臺還能幫助醫生逐漸進行產品的迭代和升級,最后與產業中的企業合作,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落地。”IBM中國系統開發中心技術解決方案總監崔瑋強調說。
IBM中國系統開發中心技術解決方案總監崔瑋
無IA,不AI
在IBM看來,隨著AI進入規模化生產和應用,數據管理難題會越來越凸顯,比如數據攝取和準備的周期太長,多元數據的難以聚合,如何將處在不同基礎架構孤島中的數據流動起來,以及如何安全地管理和保護數據,確保可追溯性,并實現全球可訪問和協作等等。“在這背后,基礎架構的支撐會變得越來越重要。”IBM大中華區系統部存儲系統總經理吳磊表示。
IBM大中華區系統部存儲系統總經理吳磊
舉例來說,在此次醫準智能與IBM的合作中,醫準智能主要提供高效領先的AI算法驅動,而IBM提供的則是強大算力和數據管理的支持。如果分解開來看,達爾文智能科研平臺實際上是IBM Power、Spectrum Scale、IBM Watson 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or的端到端IA組合——即由OpenPOWER服務器提供超強算力,與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相結合提供強大的線性擴展能力;由Spectrum Scale為集群化的AI平臺提供穩定、高效和安全的數據平臺支持;由Watson 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or作為開放性AI平臺的代表,為上層應用提供可靠的平臺支持。
其中,Spectrum Scale雖然是個“新瓶”,裝的卻是“老酒”。據吳磊介紹,它之前的名字叫做GPFS(General Parallel File System)——通用并行文件系統。如果追溯的話,這個系統的發展歷史已經有25年之久。此前,IBM打敗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的深藍計算機和后來在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戰勝了兩名前人類冠軍的Watson,它們基于的都是這個系統。
“隨著AI進入規模化生產和應用,它就需要與企業業務進行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數據成了核心。而每個數據都需要載體,包括計算力、存儲性能、網絡吞吐量等等,只有這樣,數據流通才能完成。比如,IBM的創新存儲產品可以幫助企業部署一個治理平臺,把用于AI 模型的數據統一起來,讓它們從離散到聚合,從離線到在線,從靜止到流動,形成端到端的數據管道,實現企業數據隨時隨地存儲,隨時隨地獲取。“
“因此,IBM一直堅信‘無IA,不AI’,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高效、可靠而開放的現代化架構,助推AI不斷向企業、產業延伸和落地。”吳磊表示。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32瀏覽量
238977 -
智能醫療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384瀏覽量
74522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可以為醫生做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