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自動駕駛產業的方興未艾,汽車的供應鏈體系正在發生重大變革,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等供應商成為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重要參與者。
資本已聞“風”而動。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統計,自2014年以來,已有超70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涌入全球3400多家涉及“新出行技術”的公司,這些公司涵蓋自動駕駛、叫車服務、機器學習技術等諸多相關領域。
有了資本的加持,科技和創新的力量不斷撬動原有的產業格局和產業形態,新興領域從而誕生出更多機會。在自動駕駛漫長的競逐之路上,如何“排兵布陣”各個細分賽道,成為各個國家決勝“新戰場”的關鍵。面對巨大的市場機遇和潛力,中國企業能否發揮后發優勢,在自動駕駛領域躋身全球創新應用能力的第一陣營,進而享有技術話語權和豐厚的產業利潤,關鍵要看傳感器、人工智能芯片、高精地圖、算法等核心技術上能否實現突破。
可喜的是,近年來,中國眾多科技公司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向產業鏈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在自動駕駛相關的各個細分賽道上,涌現了一批產業鏈“新星”。
新賽道上的“超級供應商”
2019年被百度稱為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元年”。隨著5G、AI、車聯網等相關技術的成熟,進入自動駕駛的門檻正在逐漸降低,技術實現路徑也漸趨清晰。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巨頭,甚至是初創公司,都在摩拳擦掌進入這個新的市場。英特爾聯合一家研究公司近期發布報告預計,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在2050年達到7萬億美元。
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競賽正在重塑汽車產業的層次結構。上下游產業鏈中的眾多企業也嗅到了智能技術將對行業帶來的顛覆式變革,并在相關領域積極布局。細看自動駕駛這個新的產業鏈條,感知、決策、執行以及整體組裝四個層面都在不斷涌現“超級供應商”,自動駕駛的合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感知階段是自動駕駛汽車性能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和體驗保障。在自動駕駛的前線陣營里,激光雷達將成為行業繁榮的主角。不少初創公司便將創業的靶心,射中仍是藍海一片的激光雷達。以燃氣激光遙測系統起家的禾賽科技,便瞄準了激光雷達這個自動駕駛領域的兵家必爭之地。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無人駕駛汽車和普通汽車在直觀上最大的區別除了沒有駕駛員外,則是汽車頂部上面一個圓柱形的物體,它象征著自動駕駛車輛的科技含量,并提醒著人們自動駕駛時代的正式到來。這個圓柱形的物體便是激光雷達。作為高級別的傳感器,激光雷達由于抗干擾性強、成像清晰等特點,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信息采集部件,甚至決定著自動駕駛行業的進化水平。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曾指出:“改變未來的不是機器人,而是傳感器。”面對較高的行業壁壘,2013年成立于美國硅谷的禾賽科技憑借“硬核”實力鍛造了先拔頭籌的性價比。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Pandar64已經裝在了硅谷、底特律、匹茲堡及歐洲和中國各地的18各國家數十家頂尖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車上。美國加州現有的62家獲得無人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超過50%已經是禾賽Pandar64的付費客戶。
成立僅六年的禾賽科技已從激光雷達的后起之秀,成為了最新牌局的“種子選手”。
資本圍獵“種子選手”
在自動駕駛行業中的各個細分賽道上,資本已經擺好了姿勢。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統計,2015年到2017年11月,自動駕駛汽車相關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共193起,金額達1438億美元,事件和金額占2009年以來數量的87%和97%,超過通用汽車和特斯拉的市值總額。
近兩年來,自動駕駛技術開始走下神壇,相關領域的投融資也逐漸回歸理性,但頭部聚焦的趨勢卻愈發明顯。2018年,共有5家自動駕駛企業獲得了單輪超億元美金的融資。今年以來,獲得10億美元級別融資的就有美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Nuro.ai、Uber分拆后的自動駕駛部門ATG以及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Cruise等。而高精地圖、激光雷達等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軟硬件公司,也是資本重點“圍獵”的對象。今年2月27日,專注AI芯片和計算平臺的地平線完成6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30億美元。
一份來自安永(中國)的報告顯示:基于對未來智能汽車零部件裝載與價格預測,初步估計“新增”和“升級”零部件將給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帶來約2500億人民幣的增量,其中車載芯片與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占比將超過75%。“聰明”的資金都清楚,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是一個值得下注的賽道。
押注自動駕駛的企業不僅有通用、寶馬等傳統車企,也有百度、亞馬遜等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看中的是初創科技公司在相關領域的“卡位”和潛力。
長期以來,車載激光雷達的商業化問題都由于高昂的成本而擱淺,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車載激光雷達的價格是行業難點。作為為自動駕駛提供最完整的三維感知解決方案提供商,禾賽科技近年來專注開發激光傳感器,致力于開發高精度低成本的激光雷達,依靠此前在激光遙測技術的積累,產品始終保持業內領先技術指標。
深耕細作的禾賽科技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2016年11月,禾賽科技曾獲得由高達投資領投,將門創投、磐谷創投及遠瞻資本跟投的共計1.1億元的A輪融資,創造了國內激光雷達企業單筆最大融資。2018年,禾賽科技宣布完成2.5億元B輪融資,由光速中國和百度領投。高達投資的相關人士表示,從禾賽早期的技術儲備和產品前景中看到了他們成為自動駕駛行業中佼佼者的潛質。磐谷創投則分析指出,激光雷達的技術壁壘極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相信,禾賽將其核心技術移植到自動駕駛領域,不但能改變國外企業對激光雷達的壟斷現象,還打破行業原有紀錄,有機會創造下一個萬億市場的機會。
中國企業能否抓住機遇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稱,到2035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將達1200萬輛,其中超過1/4在中國售出。“蛋糕”雖然大,但長期以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核心技術上一直都處于短板,在新一輪以“智能化”為核心驅動的汽車產業變革中,中國企業能否抓住新機遇,催生出名列前茅的全球級供應商?
答案是肯定的。近年來,在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執行的各產業鏈行列中都活躍著眾多中國科技公司的身影。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它們在芯片、傳感器等領域各守一方,并且積蓄了在全球范圍內領跑行業的勢能。除了百度、文遠知行等公司已進入到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階段外,像聚焦于高精地圖的四維圖新、專注于邊緣AI計算的地平線,以及致力于開發激光雷達的禾賽科技等都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的最佳注腳。
成功的關鍵,在于它們過硬的技術和優秀的團隊。以激光雷達為例,正當業內為激光雷達高昂的造價和出貨周期焦慮,甚至幾乎放棄使用激光雷達的時候,一個新玩家殺了進來。禾賽科技自2014年落戶上海并在2016年完成A輪融資后,依靠來自斯坦福、清華等高校的高精尖的團隊打造出一系列創新型傳感器解決方案。2016年10月,禾賽科技在國內首次展示面向自動駕駛的32線激光雷達,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4月,經過一年多的開發、大量的內部測試以及早期客戶共同測試,禾賽科技發布了面向自動駕駛的40線機械式激光雷達——Pandar 40。它具備高水平的測量距離以及測量精度,和專門為自動駕駛優化的掃描線分布,達到市面上所有激光雷達的最小垂直角分辨率0.33°。
隨后,禾賽科技還相繼發布PandarGT和Pandar64。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禾賽科技攜手百度Apollo平臺發布自動駕駛研發套件Pandora,攪起了自動駕駛領域的“一池春水”。禾賽前行的腳步并未因此放慢。2019年初禾賽推出PandarGT 3.0. 并在其中使用了自主研發的高速振鏡系統和激光器,在低成本量產、車規化和產品整體性能的可靠和穩定上又邁進了一步。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27文章
7985瀏覽量
167327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77瀏覽量
166618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催生“超級供應商”,禾賽領跑細分賽道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