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式編程的基本特性
大小:0.5 MB 人氣: 2017-10-10 需要積分:1
標簽:函數式編程(2023)
本文簡單介紹了一下函數式編程的各種基本特性,希望能夠對于準備使用函數式編程的人起到一定入門作用。函數式編程,一個一直以來都酷,很酷,非常酷的名詞。雖然誕生很早也炒了很多年但是一直都沒有造成很大的水花,不過近幾年來隨著多核,分布式,大數據的發展,函數式編程已經廣泛投入到了實戰中。
然而現實中還是有不少人不太了解這種編程范式,覺得這僅僅是一個逼格較高的名詞。我們這里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舉手投足都充滿酷勁的小東西。
本文之后的代碼主要以 Java 和 Scala 為主,前者說明如何在非函數式語言中實現函數式風格,后者說明在函數式語言中是如何做的。代碼比較簡單,無論你是否懂這兩門語言,相信都能很容易看懂。此外由于函數式編程這幾個詞太長了,以下都以 FP 進行簡寫。
特性
函數是一等公民
所謂的函數是一等公民指的是在 FP 中,函數可以作為直接作為變量的值。
例
Scala
val add = (x: Int, y: Int) =》 x + y
add(1, 2)
以上我們定義了一個負責將兩個整型相加的匿名函數并賦值給變量 add,并且直接將這個變量當前函數進行調用,這在大部分面向對象的語言中你都是無法直接這樣做的。
Java
interface Adder {
int add(int x, int y);
}
Adder adder = (x, y) -》 x + y;
adder.add(1, 2);
由于 Java 并不是函數式語言,所以無法直接將函數賦值給變量,因此以上例子中我們使用 SAM 轉換來實現近似功能。
閉包
閉包是一種帶有自由變量的代碼塊,其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能夠擴大局部變量的生命周期。閉包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在 Java 中閉包無處不在,是一種很好用但是一不注意就會掉坑里的特性。
例
Scala
var factor = 10
factor = factor * 10
val multiplier = (x: Int) =》 x * factor
以上例子中函數體使用了兩個參數,其中 x 只是很普通的函數參數,而 factor 則是函數體外定義的一個局部變量,且該變量可以任意進行修改,所以對 factor 的引用使該函數變成了一個閉包。
Java
int factor = 10;
// factor = factor * 10;
Multiplier multiplier = (x) -》 x * factor;
在 Java 中匿名函數只能引用外部的 final 變量,Java 8 雖然可以省略 final 關鍵字,但是實際還是沒有任何變化,所以第二句語句必須注釋掉。這也就是說在 Java 中實際是無法使用自由變量的,因此 Java 是否有真正的閉包一直都是一個爭論點,這里就不多牽扯了。
惰性求值 Lazy Evaluation
一般而言成員變量在實例創建時就會被初始化,而惰性求值可以將初始化的過程延遲到變量的第一次使用,對于成員變量的值需要經過大量計算的類來說可以有效加快實例的創建過程。
例
Scala
lazy val lazyField = {
var sum = 0
for (i 《- 1 to 100) {
sum += i
}
sum
}
在 Scala 中是通過關鍵字 lazy 來聲明惰性求值的。在以上例子中定義了一個從 1 加到 100 的惰性變量,在第一次訪問該變量時這個計算過程才會被執行。
Java
Supplier《Integer》 lazyField = () -》 {
int sum = 0;
for (int i = 1; i 《= 100; i++) {
sum += i;
}
return sum;
};
Java 雖然在語言層面沒有提供該功能,但是可以通過 Java 8 提供的 Supplier 接口來實現同樣的功能。
尾遞歸 Tail Recursion
遞歸大家都知道,就是函數自己調用自己。
例
定義一個遞歸函數
def addOne(i: Int) {
if (i 》 3) return
println(s“before $i”)
addOne(i + 1)
println(s“after $i”)
}
調用以上函數并傳入參數 3 會打印如下語句
before 1
before 2
before 3
after 3
after 2
after 1
這就是遞歸的基本形式。在每次遞歸調用時程序都必須保存當前的方法調用棧,即調用 addOne(2) 時程序必須記住之前是如何調用 addOne(1) 的,這樣它才能在執行完 addOne(2) 后返回到 addOne(1) 的下一條語句并打印 after 1。因此在 Java 等語言中遞歸一來影響效率,二來消耗內存,調用次數過多時會引起方法棧溢出。
而尾遞歸指的就是只在函數的最后一個語句調用遞歸。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使用很多 FP 語言都支持的尾遞歸優化或者叫尾遞歸消除,即遞歸調用時直接將函數的調用者傳入到下一個遞歸函數中,并將當前函數彈出棧中,在最后一次遞歸調用完畢后直接返回傳入的調用者處而不是返回上一次遞歸的調用處。
用簡單的示意圖即是由原來的
line xxx, call addOne -》 addOne(1) -》 addOne(2) -》 addOne(3) -》 addOne(2) -》 addOne(1) -》 line xxx
優化為
line xxx, call addOne -》 addOne(1) -》 addOne(2) -》 addOne(3) -》 line xxx
純函數 Pure Function
純函數并不是 FP 的特性,而是 FP 中一些特性的集合。所謂的純函數簡單來講就是函數不能有副作用,保證引用透明。即函數本身不會修改參數的值也不會修改函數外的變量,無論執行多少次,同樣的輸入都會有同樣的輸出。
例
定義三個函數
def add(x: Int, y: Int) = x + y
def clear(list: mutable.MutableList): Unit = {
list.clear()
}
def random() = Random.nextInt()
以上代碼中定義了三個函數,其中 add() 符合純函數的定義;clear() 會清除傳入的 List 的所有元素,所以不是純函數;random() 無法保證每次調用都產生同樣的輸入,所以也不是純函數。
高階函數 High-Order Function
高階函數指一個函數的參數是另一個函數,或者一個函數的返回值是另一個函數。
例
參數為函數
def assert(predicate: () =》 Boolean) =
if (!predicat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assert failed”)
assert(() =》 1 == 2)
以上函數 assert() 接收一個匿名函數 () =》 1 == 2 作為參數,本質上是應用了傳名調用的特性。
返回值為函數
def create(): Int =》 Int = {
val factor = 10
?。▁: Int) =》 x * factor
}
集合操作 Collection
集合操作可以說是 FP 中最常用的一個特性,激進的 FP 擁護者甚至認為應該使用 foreach 替代所有循環語句。這些集合操作本質上就是多個內置的高階函數。
例
Scala
val list = List(1, 2, 3)
list.map(i =》 {
println(s“before $i”)
i * 2
}).map(i =》 i + 1)
.foreach(i =》 println(s“after $i”))
以上定義了一個包含三個整形的列表,依次對其中每個元素乘以 2 后再加 1,最后進行打印操作。輸出結果如下:
before 1
before 2
before 3
after 3
after 5
after 7
可以看到 FP 中的集合操作關注的是數據本身,至于如何遍歷數據這一行為則是交給了語言內部機制來實現。相比較 for 循環來說這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優點:1. 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原數據被修改,2. 不用關心遍歷的順序。這樣用戶可以在必要時將操作放到多線程中而不用擔心引起一些副作用,編譯器也可以在編譯時自行對遍歷進行深度優化。
Java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list.add(2);
list.add(3);
list.stream()
.map(i -》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 + i);
return i * 2;
}).map(i -》 i + 1)
.forEach(i -》 System.out.println(“after ” + i));
輸出
before 1
after 3
before 2
after 5
before 3
after 7
可以從以上輸出看到對于集合操作 Scala 和 Java 的實現完全不一樣。
Scala 中一個操作中的所有數據完成處理后才流向下一個操作,可以看做每個操作都是一個關卡。而 Java 則是默認使用了惰性求值的方式,并且概念非常類似 Spark。其各種集合操作主要分為兩種: transformation 和 action。transformation 即轉換操作,所有返回 Stream 對象的函數都是 transformation 操作,該操作不會立即執行,而是將執行步驟保存在 Stream 對象中。action 即執行操作,action 沒有返回值,調用后會立即執行之前 Stream 對象中保存的所有操作。 map() 這樣的就是 transformation 操作,forEach() 就是 action 操作。
柯理化 Currying
柯里化指的是將一個接收多個參數的函數分解成多個接收單個參數的函數的一種技術。
比如說有這樣一個普通的函數
def minus(x: Int, y: Int) = x - y
柯理化后就變成以下形式,一個減法操作被分割為兩部分
def minusCurrying(x: Int)(y: Int) = x - y
調用以上兩個函數
minus(5, 3)
minusCurrying(5)(3)
部分應用 Function Partial Application
函數的部分應用指的是向一個接收多個參數的函數傳入部分參數從而獲得一個接收剩余參數的新函數的技術。
比如說有這樣一個包含多個參數的函數
defshow(prefix: String, msg: String, postfix: String) = prefix + msg + postfix
獲得部分應用函數
val applyPrefix = show(“(”, _: String, _: String)
println(applyPrefix(“foo”, “)”)) // (foo)
val applyPostfix = show(_: String, _: String, “)”)
println(applyPostfix(“(”, “bar”)) // (bar)
以上 applyPrefix() 是應用了 show() 的第一個參數的新函數,applyPostfix() 是應用了 show() 的最后一個參數的新函數。
偏函數 Partial Function
函數指對于所有給定類型的輸入,總是存在特定類型的輸出。
偏函數指對于某些給定類型的輸入,可能沒有對應的輸出,即偏函數無法處理給定類型范圍內的所有值。
定義一個偏函數
val isEven: PartialFunction[Int, String] = {
case x if x != 0 && x % 2 == 0 =》 x + “ is even”
}
以上 isEven() 只能處理偶數,對于奇數則無法處理,所以是一個偏函數。
偏函數可以用于責任鏈模式,每個偏函數只處理部分類型的數據,其余類型的數據由下一個偏函數進行處理。
val isOdd: PartialFunction[Int, String] = {
case x if x % 2 != 0 =》 x + “ is odd”
}
val other: PartialFunction[Int, String] = {
case _ =》 “else”
}
val partial = isEven orElse isOdd orElse other
println(partial(3)) // 3 is odd
println(partial(0)) // else
尾聲
除了以上特性,函數式編程中還有 Monoid,SemiGroup 等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本文暫時不牽扯那么深,留待有興趣的人自行調查。最后我想說的是使用函數式編程的確很坂本,但是多了解一種編程范式對于從碼農進化為碼農++還是很有幫助的。
?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
下載地址
函數式編程的基本特性下載
相關電子資料下載
- Python的函數式編程介紹 650
- 函數式編程語言Crumb簡述 72
- 前端開發之函數式編程實踐 162
- 峰會回顧第9期 | 移動應用高級語言開發——并發探索 133
- 什么是函數式編程?使用函數式編程為什么會有幫助呢? 473
- 深入理解函數式編程的基礎概念和特性 341
- 深入理解函數式編程(下) 411
- 深入理解函數式編程(上) 400
- Golang函數式編程簡述 307
- 你是使用函數式編程還是面向對象編程方式? 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