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數字貨幣研發過程中,區塊鏈究竟扮演多大戲份備受關注。一直以來,“好事者”備受煎熬,叫苦不迭。
所不同的是,面對媒體的興奮與輿論的聒噪,DC/EP自身卻安之若素,表現得極為平靜和低調。
“從央行角度來講,我們從來沒有預設過技術路線,并不一定是區塊鏈,任何技術路線都是可以的,我們可以稱它為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曾這樣說道。
目前,央行開啟的數字貨幣“賽馬”模式尚未落定,多國紛紛奪路搶跑。不久前,《中國銀行(3.730, 0.04, 1.08%)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2020年)》援引IBM和國際貨幣金融機構論壇(OMFIF)數據,目前全球73%的央行表示支持央行數字貨幣;38%的央行表示正在積極探索和試驗區塊鏈技術。
“貨幣的數字化,是繼AI之后又一偉大的技術革命。”從EOS Bank到DApp開發,在金融實踐的浪潮中,周主任是個始終站在風口浪尖的“弄潮兒”。
她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前景廣闊,法定數字貨幣是其核心應用之一。而且,DC/EP將使科技與金融業務的融合更為徹底。
為此,她從區塊鏈和金融的新結合點“DC/EP”出發,試圖從技術路線的“中間態”向兩極推演,忖度其邏輯所在。
為什么要發行DC/EP?
任何改革都是為了解決現存的問題,DC/EP之所以要推出,還是跟我們金融行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有關系。穆長春明確指出,DC/EP主要用來替代M0,即流通中的現金。那么,我們通常使用的現金出了什么問題?
我們知道,目前世界上有主權國家195個,但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印鈔,因為印鈔本身就很貴,而且技術非常復雜。比如說,這其中難度較大的防偽。各國為了達到高防偽標準,從紙張油墨到印刷設備,無所不用其極。
現實來講,印鈔紙幣對于當今大多數國家來說,都太昂貴。
所以,不少國家不得不放棄印鈔權,將印鈔當作外包業務,交給海外印鈔公司去完成。比如說,利比里亞中央銀行就是從國外印鈔公司訂購“利比里亞元”,然后再投放到國內,作為現金流通;索羅門群島的人口只有60萬,其紙幣的設計、印刷業務都是由英國德納羅印鈔公司來完成;位于巴爾干半島的北馬其頓共和國與非洲的博茨瓦納,同樣也將印鈔業務外包給了印鈔公司。
對于這一些“微型國家”來說,除了技術門檻高,還有一點很關鍵:印鈔成本亦很高。
還是拿人民幣來舉例,印一張100元紙幣,成本約在6元左右。如果印1元人民幣,基本就是賠錢,所以市面上我們很難看到1元的假鈔,假幣通常都聚集在100元和50元這種面額上。據我了解,我們國家的紙幣長期受困于發行費用高昂、回收難且麻煩等問題。
正是因為上述這些問題,引入區塊鏈技術后,DC/EP能夠徹底解決紙幣的兩大困擾:其一,防偽問題;其二,降低印刷成本問題。
與此同時,紙幣還是有流通壽命的。據不完全統計,小面額紙幣的平均流通壽命為6個月,大面額紙幣的平均流通壽命為3年。也就是說,一張1元紙幣經過6個月的流通,就達到了被回收銷毀的標準。而DC/EP推出后,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紙幣壽命的問題,還幾乎沒有損耗和回收成本。
如何發行DC/EP?
數字化降低了各行各業的成本,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DC/EP僅僅是央行數字貨幣的第一步,是取代M0。既然是僅僅取代了M0,那么現階段,它就跟傳統的降準以及各種SLF,SLO,MLF,PSL工具完全不同。
我認為,DC/EP不是一個政策性的金融工具,而是一種替代物。在發行中,它沒有各種信貸指標或者說政策限制,只需要按照現實需求來。
什么是需求?這就跟DC/EP的機制有很大關系。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DC/EP采用雙層的發行機制,商業銀行按照自己的需求,向央行全額繳納準備金,然后得到央行給的DC/EP,商業銀行再將這些DC/EP轉給客戶使用。
這樣的發行機制是為了符合“按需供給”的原則,商業銀行沒有需求時,DC/EP數量并不會隨意擴大,發行數量是按照“消費數量”來決定“生產數量”。所以,DC/EP既沒有通常意義上的通脹,也不存在通縮,它一直錨定的是1元人民幣本身的價格。
這樣的發行機制,使得我們在流通領域,就會看到每1元人民幣的全生命周期。它的來源和去處只要發生了,就會被區塊鏈記錄的清清楚楚。
DC/EP有智能合約嗎?
我判斷,DC/EP將會采用區塊鏈技術,也會擁有智能合約,但這個智能合約跟目前以太坊上的合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DC/EP的智能合約可能采用審批制,以此來解決資源消耗的問題,傳統的以太坊或者其他PoS鏈的智能合約,項目方使用了區塊鏈提供的計算和存儲能力,需要付費,但央行的DC/EP由于它自身聯盟鏈的性質,使得線下協商更容易實現。
所以,DC/EP使用的智能合約前提是通過央行的審批,否則合約無法上線。
在傳統的金融市場,Shibor合約是應用廣泛的一種合約,但我認為,它應該不會出現在DC/EP上,因為DC/EP的數字貨幣價值跟利率是無關的,Shibor合約是為了解決金融機構之間利率市場化,由于M0是沒有利率一說的,所以,人們期待的Shibor合約我認為并不會出現。
但我判斷,DC/EP的二階段或者三階段,Shibor合約會上線。
DC/EP如何運行?我的每一筆記賬都有嗎?
很抱歉,并沒有。你日常使用DC/EP購買一瓶水,并不會數據上鏈。DC/EP傾向于一種非實時結算的機制,并不支持數據實時上鏈,也沒必要。
簡單來說,你從建行給農行轉賬1萬元人民幣,雖然你在網銀APP上選擇了實時到賬,并且對方確實也收到了1萬元,但是很抱歉,建行并不會立刻給農行轉賬1萬元,因為可能上一個人從農行轉了1萬元到建行,所以建行和農行不需要“實際轉錢給對方”。正是因為這樣的現實情況,所以金融系統存在非實時結算邏輯,這跟比特幣的每一筆都記賬是完全不同的。
在傳統區塊鏈記賬領域,你轉賬給對方0.0001個比特幣,也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如果對方再次轉賬給你同樣的 0.0001個比特幣,這也將會引起另一筆記賬。在目前的金融體系內,是不存在這兩次直接轉賬的,上面的2次轉賬經過結算系統的“清洗”后,最終什么也沒有發生,僅僅是商業銀行記錄你的賬戶減少了1萬元而已,沒有錢的實際流動。
正是因為這樣的清算機制,在我們每天成千上萬的交易轉賬背后,商業銀行之間會進行“清算”,最終會清算出一個數額寫入DC/EP區塊鏈上,這個數據寫的是建行少了1萬DC/EP,農行多了1萬DC/EP,也不會出現你使用DC/EP購買一瓶水的記錄。
也就是說,所有的買水操作都僅僅跑在商業銀行自身的數據庫里,這些“零碎的交易和小額付款”在商業銀行內部已經被“合在一起”了,最終只有一個數額顯示出來,然后寫入DC/EP區塊鏈上。
正是因為存在“清算機制”,使得DC/EP不需要支持太大的TPS,它不需要支付寶那種百萬并發的業務量級。它對 TPS的要求不高,可以避免區塊鏈TPS低的困擾。
DC/EP有哪些創業的坑嗎?
DC/EP前途光明,但并不是很適合區塊鏈團隊在這上面創業。比如說,我們現在做一個支持DC/EP的錢包可以嗎?
我認為,DC/EP不適合作為一個錢包的“主業”。因為,把DC/EP放在你這里并不能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收益。
具體來說,DC/EP的二級記賬在商業銀行,丟了錢打電話就可以凍結找回,無需私鑰提供安全性。再者,人們把DC/EP放在錢包里是沒有利息的,所以你應該做的是把它轉成銀行理財或者支付寶理財,DC/EP錢包只能是支付的便捷工具,它僅僅是一個渠道,你應該使用DC/EP而不是存儲它。我們用錢包儲存比特幣是為了升值和安全,如果DC/EP放在錢包里一直錨定1元人民幣的話,錢包就沒用了。
可以做DC/EP儲蓄銀行嗎?顯然也不能,DC/EP是一個強監管的聯盟鏈,你在它上面做儲蓄放貸業務你需要金融牌照。
DC/EP可以做抵押借貸嗎?不可以,DC/EP是直接可以花的“現金”,不存在抵押DC/EP去借貸現金的邏輯。
依托DC/EP做匿名幣呢?也不可以,因為雖然匿名轉賬需求真實存在,但躲避央行的監管這風險是很大的。
普通人有什么機會嗎?
是的,有機會,并且機會還很大。
首先,DC/EP的發布,預示著區塊鏈技術得到了驗證,從安全性到公平性都得到了公正的評價。在DC/EP發布之前, 大眾眼里的區塊鏈跟傳銷差不多,或者擔心資產丟失,或者擔心各種騙局。DC/EP之后,至少加密貨幣的“技術安全性”得到了政府的背書。
再者,DC/EP的發行,使得普通人開始關注DC/EP背后的區塊鏈技術,人們將會關注為什么區塊鏈提供了“絕佳的公平”這一問題,而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是整個社會學、政治學、甚至倫理學一直在研究的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問題太大了,所以,DC/EP的發行有可能引起蝴蝶效應,使得普通人開始關注金融領域的公平性問題。這很可能會掀起一場金融革命。
雖然DC/EP無法解決通脹問題,它的設計也不關心通脹問題,但這不妨礙人們從區塊鏈中去發現“抗通脹神器”。最終,人們在研究比特幣之后,發現比特幣提供了極佳的技術安全性和絕對公平的道德機制,在金融正義上無可挑剔。所以說,DC/EP是絕佳的比特幣廣告。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