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比特幣從無到有,從卑微到輝煌。起起落落之間,比特幣在大眾的印象中,也經歷了從“傳銷幣”到“虛擬貨幣”到“價值錨定”的變化。
我感覺現在的區塊鏈行業有點像世紀之交剛經歷泡沫破滅的互聯網。
互聯網江湖
互聯網在世紀之交,也曾釀造了全球性大泡沫,然而時隔二十年,全球排名前10的互聯網巨頭市值全都超過2000億美金。風清揚也已退隱江湖。
1987年9月14日,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發出。內容為: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
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中國互聯網之父錢天白的這封郵件,劈開了中國互聯網的混沌。
2000年,新浪、搜狐、網易,這3家門戶網站紛紛在納斯達克敲鐘;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來,成為中國互聯網真正霸主的卻是BAT、TMD。
如今的互聯網江湖,有的人,廝殺正酣;有的人,卻已風輕云淡。
風清揚的退位,或許象征著一個時代的落幕。整個江湖都在紀念,同時,也在等待新的英雄出現。但是,下一場風起時,還會是在互聯網嗎?
區塊鏈江湖
也許,互聯網人正在老去,區塊鏈人正年輕。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創世區塊的Coinbase里寫下了當天泰晤士報的一個標題: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
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于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比特幣的創世,意味著區塊鏈時代大幕的揭開。
這十年來,區塊鏈行業內的各個子領域,拉出來分析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比特幣挖礦產業和數字貨幣交易所領域。
挖礦產業
自中本聰挖出第一個區塊開始,挖礦業問世。
最初兩年,挖礦的工作多數是由中本聰的私人電腦承擔。在那個年代,一臺PC就可以是一個挖礦節點。
隨后,人們發現用計算機的GPU挖礦效率更高,這個階段稱為泛礦工階段,挖礦的載體是計算機,任何人都可以稱為礦工。
213年,第一款量產的專為挖礦而生的機器“烤貓12.8G”面世,礦機開始走上真正的專業化道路。挖礦產業的大道也在這一年基本走通。而后,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專業礦機不斷迭代,到今天已經是7nm制程礦機的天下。
從時間上看,2009年是挖礦元年,2013年是挖礦專業化的開端,其實許多今天行業內舉足輕重的人物,多數是在2013年開啟了自己的礦業人生。諸如:南瓜張(嘉楠耘智創始人)、吳忌寒(比特大陸創始人)、毛世行(魚池創始人)、莊重(btc.com負責人)等。
交易所
世界上第一家比特幣交易所,名為“Bitcoinmarket.com”,現已解散。該網站是在2010年1月15日由“dwdollar”在Bitcointalk論壇上提出的。2010年3月17日,Bitcoinmarket.com上線了。
2010年7月17日,史上最著名的交易所——Mt.Gox誕生了,由于遭到黑客攻擊,2014年3月9日Mt.Gox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意味著這家對全球比特幣影響最大的交易所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2011年6月9日,楊林科創立了中國第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BTCC)。此后,他以布道者的身份向中國人普及關于比特幣的常識,作為行業先驅埋頭深耕,在國內開辟出了一個全新的產業。
隨著比特幣價格一路飆升,越來越多人進到數字貨幣交易所這個賽道來分割市場。2013年3月,李林成立火幣網;6月,徐明星上線OKCoin。
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比特幣不具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流通使用。比特幣價格應聲暴跌60%。幣圈進入寒冬。
2017年數字貨幣市場再次進入牛市,云幣、聚幣分別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借助ICO、山寨幣,交易量方面達到全球第一。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國內交易所關停法幣交易。成立僅2個多月的幣安,先知先覺的開創了幣幣交易,幣安從此青云直上,交易量一度全球第一。
火幣網創始人李林,在其個人公眾號上曾講過,在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歷史上,光從交易量這個指標來衡量,Mt.Gox、BTCC、Bitfinex、Bitstamp、Bitflyer、Bithumb、Huobi、OKCoin、Coinbase、Yunbi、Jubi、Binance這些平臺都曾經在某段時間交易量達到全球第一。
同時,李林也寫到:“大家都是時代的幸運兒,一不小心踩在了時代的風口上,然后自己沒有那么差,又恰逢當時的對手不足夠強大,從而暫時地登上了行業的巔峰。”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
知名作者吳曉波用“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來形容2008——2018年間的中國經濟。我感覺用來形容2009年——2019年的區塊鏈,也合適。
在這十年當中,區塊鏈行業的體量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貨幣方面,從最初只有比特幣一個幣種,發展至今4532種虛擬幣(非小號數據);交易平臺方面,從2010年的第一家比特幣交易平臺,發展至今456家(非小號數據);比特幣價格方面,從10000個比特幣購買兩個披薩,到如今的10000美元/枚,數字貨幣總市值高達2900億美金。
除了體量發生了大幅增長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也已經逐步獲得全球范圍的廣泛關注和認同,世界各國政府、投資界、產業界、學術界越來越重視在區塊鏈領域的戰略布局。
(一)區塊鏈政策方面: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均給予區塊鏈技術以積極推進、鼓勵創新、引領落地的寬松政策環境。在特色監管方面,先后有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等國設立監管沙盒或區塊鏈特區;當然,在我國前后也有贛州、貴陽、香港、杭州等城市嘗試過監管沙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各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普遍非常重視。
(二)區塊鏈投融資方面: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各國資本股權投資區塊鏈領域累計超過75億美元,共投資1152家區塊鏈公司,跨越13個種類。從投資方分析,日本金融服務公司SBI是最活躍的機構投資者,谷歌次之,Overstock.com位列第三,花旗銀行和高盛分列第四和第五。大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是第一批對區塊鏈技術進行直接投資的機構,主要源于區塊鏈技術在早期主要應用于金融領域。
(三)區塊鏈技術專利方面:阿里巴巴以90件區塊鏈專利高居第一,IBM以89件緊隨其后,MasterCard以80件位居第三,美國銀行以53件位居第四,中國人民銀行以44件位居第五。從專利數量來看,中美兩國在區塊鏈技術研發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四)區塊鏈人才培養方面:針對區塊鏈專業技術人才供不應求的現狀,全球諸多知名高校紛紛設立區塊鏈專業課程,構建良好的區塊鏈人才培養體系。據統計,全球共有33所知名高校明確開設區塊鏈課程或區塊鏈培訓班,其中中國最多為14所,美國以8所次之,包括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紐約州立、加州大學等知名高校。
另外,在央行數字貨幣方面,也多有布局和推進。有包括突尼斯、塞內加爾、馬紹爾群島、委內瑞拉等4國已經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另有包括中國在內的7個國家正在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
總而言之,世界多數發達國家均在推進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區塊鏈應用的探索,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專利布局、人才培養等方面,在區塊鏈這個新賽道上秣馬厲兵、砥礪前行。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我認為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可能仍然是世紀之交剛經歷泡沫破滅的互聯網。往后幾年,也許也會有更多優秀的公司在區塊鏈行業誕生。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