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表示,互聯網金融和ReFinTech發展這幾年,銀行存貸匯,證券投資,保險,貨幣都在發生變革,這些領域的變革會推動金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未來有了區塊鏈,還會發生什么變化?我們現在也不知道,但是變化是確定的。
前面幾年,上一代的技術3G和移動互聯網驅動了一波互聯網的創新,這里面包含了金融科技的創新。下一個浪潮我們感覺正在發生,可能更劇烈。大家都覺得監管都在收緊,但是下一個浪潮更劇烈。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條件是連接比原來更多的用戶,從桌面的PC到身邊的手機所有的設備連接都是指數級向上增長,不是10倍可能是百倍。
因為有了廣泛的連接和計算需求,所以大家需要云計算去支撐海量的計算、海量的數據。
在云計算的基礎上又有了人工智能,原來機器的效率取代不了人,現在有些領域可以了。
而區塊鏈帶來的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金融資產原來在數字世界里是無法表達的,所以現在有手段,它是唯一可被確權的,金融就有了非常好的條件。
區塊鏈等技術會給金融基礎設施帶來變化,未來金融市場一定會有特別大的變革。
演講全文如下:
劉剛:各位嘉賓,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ReFinTech給我這個機會關于金融領域的思考。今天站在2020年之前重新思考一下ReFinTech的邏輯。我本人在6年前加入了阿里云,趕到了一個風口就是余額寶,余額寶真正啟動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包括金融科技、金融數字化,基本上全程參與了這個領域中比較關鍵的重大項目,對這個行業還算比較了解。過去6年都做一件事,幫助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集團金融部門、外部大型的金融機構做云、人工智能、大數據之類的轉型和創新的工作。
今天想從另外一個維度看一下,今天不想講具體的東西。我們從整個歷程前面幾年是通過上一代的技術3G和移動互聯網所驅動的一波互聯網的創新,這里面包含了金融科技的創新。下一個浪潮我們感覺正在發生,可能更劇烈。大家都覺得監管都在收緊,但是下一個浪潮更劇烈。
我們對于產業的數字化進行了模型的建模,想發現技術對產業驅動是什么,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條件是連接比原來更多的用戶,從桌面的PC到身邊的手機所有的設備連接都是指數級向上增長,不是10倍可能是百倍。
再往上一層云計算,因為有了廣泛的連接和計算需求,所以大家需要(clod)去支撐海量的計算、海量的數據。它對IT實現了N倍的連接,原來IT完全不是按需所取,實現了N倍的連接,讓我們可以隨需可以使用我們的計算,使用IT。
再往上人工智能,因為有了云才有了數據的積累,有了數據積累才有了云的飛躍和發展。在這里我們提升了N倍的效率,原來用機器做的效率取代不了人,現在有些領域可以了。再往上就是區塊鏈,包括人工智能創造了N種新的可能性,這種新的可能性是原來沒有辦法做到的現在可以做到了,原來空間、時間可以被壓縮掉。區塊鏈帶來的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金融資產原來在數字世界里是無法表達的,所以現在有手段,它是唯一可被確權的,金融就有了非常好的條件。數字貨幣開始發生了轉變,金融最基礎的設施要變化,所以未來金融市場一定會有特別大的變革。
由于技術變革導致了商業形態發生變化,大家通常對技術有一個理解的誤區,我們會非常關注它對我們的近期影響而忽略遠期影響。伽馬曲線是這樣下來的,但是遠期影響非常深遠,它會改變社會,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就是生產力改變生產關系。
這些會發生什么?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Iphone是2007年開始有的,移動互聯網ipad是2009年,移動互聯網在2012、2013年在中國興盛,中間是有一個積累地過程,下一個浪潮也是這個樣子。由于這種連接能力整個經濟變成了幾大塊,中間是平臺經濟,我們以低成本Tech到低成本,tech到越來越多的用戶,它改變的是需求側的變革,原來關注不到的現在關注到了,原來不能服務的人服務到了,因為成本降低了,所以就出現了平臺。現在大型的成功的商業企業都是平臺,平臺匹配前端需求和后端供給,導致后端的供給側也要變革,因為供給上不去。供給側就是背后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各種各樣共享經濟的產生,原來房子不能分時付用,現在可以分時付用了,未來各種各樣資產型的東西都可以這樣。
同樣技術形態也會發生變化,技術形態如果不變無法支撐業務的發展,技術的變化阿里一直在提從IT到DT,跟現在數字化非常匹配的,技術也變成平臺化。為什么阿里一直講中臺,它是技術和業務的過渡層,有中臺的平臺,前端是場景化,去滿足各種創新的場景、有創新的需求存在。后面是開放化的,我們可以有開放的生態去賦能。因為在互聯網的場景下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端到端的服務一個人,一定是生態化服務,整個產業鏈條都在一個平臺上。
在這個背后各種各樣的技術創新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演化,我們無法去預測,但是可以看到一些根本動力。比如說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些技術產品不斷地改變我們,最近發的Air Pods它是一個降噪耳機,它有一個特性基本上可以接管我們的聽力了。最早眼鏡不是那么關注,AR、VR會接管我們的視覺,他們越來越強大,可以幫助我們去創新。
在這兒背后看到大量的金融機構區建設自己科技的系統,我們在買一些東西建設一個系統、控制一個系統,最核心的是用技術賦能業務。其中有幾個非常根本的邏輯,為什么這些互聯網公司做得這么大,這么好,阿里這么大的盤子每年還40%的增長,為什么?它有一個根本邏輯在推動,很多傳統企業沒有理解為什么有核心動力?
第一,網絡協同帶來的極大的邊際成本的降低。
邊際成本趨于0,傳統業務做不到,在線化IOT極大擴展商業邊界;再上面是AI,AI推動增長飛輪。所謂增長飛輪是業務的正反饋,在每一個層面都可以優化自己的業務效率,每個層面疊加起來業務效率會有十倍、二十倍、上百倍的增長。當兩個公司看起來都在做金融業務的時候,一家公司的效率是你的10倍,那你們兩家不是完全一樣的公司,雖然你們都在做貸款。為什么有一家公司飛速變成上千億上萬億的業務,而你經過十年還是幾百億的盤子。所以掌握這種邏輯去建設系統,來確定架構才能夠成功。
金融里面出現了幾個元素,就像阿里投新零售一樣人、貨、場,人的需求不斷地碎片化,資產資金的頻繁流動虛擬化,信用在數字化,場在不斷地展開。
零售行業里面我們一直講新零售,但是沒有講新金融。阿里云金融部門今年改變名字叫“新金融”。因為我們看到了一些金融領域創新的新機會,不在是基于互聯網的模式而是線上線下融合產生新的模式去服務于產業。這個過程中,從線下的服務到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中間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IT變化不是那么多,至少有一些建設并沒有建設到真正的點上,沒有發揮核心價值。我們看到接觸用戶模式發生變化,提供產品的形態發生變化,服務用戶的方式發生變化,風險控制手段發生了變化,金融業務發生了變化,IT系統和管理發生了變化甚至金融基礎設施也發生了改變,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是系統性的改變。所以不要去建立一個一個所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的這些系統,你需要面臨一個整體性、體系化的變革,我們才能迎接下一輪的增長。
新金融的機會和挑戰
這幾年互聯網金融和ReFinTech發展這幾年,從存的領域開始,銀行是存貸匯,證券是投資,還有保險,貨幣也要發生變革,這些領域會推動根本性的變化產生,未來包括結合區塊鏈,結合這些技術到底會發生什么變化?我們現在也不知道,但是變化是確定的。阿里云有一句話叫做“擁抱變化”,所以變化一定是確定的,如何去變有一些根本性的基礎。大概會從幾個領域去發展。
重建場景。
前端能力越來越強,我們可以數字化這個世界了。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APP各種各樣IOT的發展,我們有條件把場景重建,把實體世界在物理世界映射出來。就像先發展互聯網這一端,這邊先走重構平臺,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平臺,這些平臺會創造越來越大的價值,重建生態。未來企業競爭的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強,而是生態的能力有多強。我接觸到傳統的金融機構用零和思維在思考這個市場,但是現在大家是競合的,我們要創造新的蛋糕出來。因為原來金融產品同質性比較強,尤其在一個區域里大家競爭的市場就比較大,但未來我們新的蛋糕一定比現有大很多,我們要共同去看怎么通過生態來增強自己的能力。
數字化重構金融場景
金融也有人、貨、場,我們有各種各樣的人,貨就是產品,因為金融的產品都是虛擬化的,沒有庫存這些特別復雜的東西,特別容易被推廣、傳播、復制。各種各樣的場景和體驗,現在有條件數字化,把他們全都覆蓋掉,包括以銀行為例,在網點內、在網點外,在場景上都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包括大型的金融機構關注網點APP上,未來的想象空間還是有很多的。
舉一個簡單地例子,我們在領域里已經做了一些嘗試。網點內非常簡單,現實世界的連接能力,金融機構連接現實世界,現在的客戶跟金融機構的連接越來越不緊密了,因為我們沒有剛需去網點了,一年可能都不愿意去一次。有一些必要的東西都覺得很煩,但是我需要金融服務。去了一次就要發揮一次最大的作用,網點怎么利用?連接現實的能力,要識別廣,要數字化整個行為,在這么短的接觸里能夠盡可能的去了解。這樣因為網點以后會變成高端服務的接觸點,一般性的服務已經沒有人去了。當人到了網點之后,一定會有很強的訴求,需要溝通,需要專業服務,要通過技術手段把專業服務提供出來,個性化提供出來。而不是現在到了網店之后,尤其是金融機構人員去了以后,你發現比客戶經理要專業很多,他沒有辦法服務你的。那他怎么服務你?他需要有一套支撐系統才能服務你。這只是一種思路,還有更多的思路,當我們能夠連接現實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數據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光是了解它,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這些能力都是完備的。
網點外,原來金融機構很難了解網點外的事情,但是現在有手段了,金融機構有自己的APP,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大平臺,能提供一些對用戶群畫像的能力。在不涉及隱私的范圍下提供一些對群體的判別,這樣對客戶的洞察和時空感知能力是可以獲得的,尤其是不涉及隱私的商業機構可以獲得詳細地信息。在這些信息情況下,在實體網點的周邊整個經營情況,別人的經營情況,我的一些商業動作的運營對業務情況的改變其實都是可被獲得的。同時,在網點外可以做什么,這是年初的時候跟平安研發的,在高德地圖上日活是億級,銀行的日活是達不到億級,最好的銀行是幾個APP加起來月活億級。它可以在這上面找到網點,提前預處理一些業務,包括能做很多事情。我們規劃把上門服務也放進去,互聯網的模式全都加進去。我們可以在虛擬的商圈里做一些工作,對金融機構提供一些入口做一些服務,這是高德做的旅游網點的場景。
線上線下和虛擬空間的整合未來有很大發展的潛力,這里面有很多的想象空間。有新的入口在不斷地創造出來,我們做天貓精靈,我們希望它成為家庭的金融中心,從特別枯燥無味的電話號碼轉到一個在家里面有體感的天貓精靈或者給它起個名字,我們給銀行做定制,可以跟它做交互上面有屏幕。你告訴天貓精靈查一下賬戶的余額是多少,理財可以推薦給你,在上面評估可以直接點選的,這個已經成為現實,非常方便。假設一個場景公司到賬了,晚上回家的時候告訴你工資到賬了,買個理財產品推薦給你。我們可以把原來的客服中心卸載到線上,完全的自動化服務。
還有刷臉支付,原來支付只是我們去那么有一個pay或者一個碼去掃,現在變成臉了,這個屏幕是可以交互的,上面有活動,有展現,這些被利用起來可以幫助你打通線上線下的商圈,形成一種健康的循環。我們看到很多人沒有利用起來。
還有就是地圖服務,可以做這些事情。
重構平臺。
重構平臺原來特別難整合,這是我的客戶畫的一張圖。這是給省級農信做的,他原來IT的能力是照方抓藥,每個盒子里是一個藥,然后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方子,就能解決一個問題。一個省級農信下面有上百家銀行,它可以服務的非常快,原來一年做的事情現在一個月就做出來了。他感覺到上了阿里云的平臺,用了中臺的模式之后對它有巨大地改變,業務效率提升了。這是業務從頭到尾的過程,是一個健康的運轉模式,一個敏捷IT業務的實現。
我們提供了金融級的分布式技術體系在支撐,大家上面說了兩個詞敏捷,但實現的話非常難,尤其是在金融系統里。我們講云原生、分布式,但是落在底下需要一套基礎設施支撐,阿里云通過長年的時間包括螞蟻金服給大家提供一個體系化的產品。包括數據化的運營,有了這些東西支持,有了數據,依靠數據去運營決策。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實際的界面,你可以看到點擊率、熱度,可以看到整體的運營情況,就可以去決策。決策可以從原來按季度報表、按月度報表變成按天、按小時或者按分鐘的決策,這樣效率會有數量級的提升。
重建生態
一個機構因為要對接生態,原來銀行可能要對接幾十家,用傳統的ID模式管,現在對接上千家需要用平臺來管理。生態我們提供一些技術基礎設施去服務,包括API的開放能力,C端場景接入能力,通過小程序的基礎設施,通過區塊鏈來進行價值互聯網的連接。
整體來說,這是我們的架構圖,就是怎么通過開放平臺去構建一個能夠融入各種場景的生態。它需要很多東西,比如說通過阿里云、支付寶、小程序,或者高德的小程序、釘釘的小程序,銀行的小程序,然后有開放平臺,有API的市場和軟件的市場,可以結合阿里自身生態在以小程序的方式輸出各種能力。當然還有銀行自有的生態,可以結合外部的生態整合能力,在不同地場景下快速為用戶定制和服務,甚至不用自己來做,可以靠合作伙伴在平臺上進行創新。
這是區塊鏈的產業聯盟,時間關系不仔細講了。螞蟻經過了幾年的工作,在40多個場景里構建了各種各樣的業務,可以和大家合作,包括技術平臺、業務平臺。區塊鏈改變了對公業務的模式。
最后,實際上這些東西會匯聚到幾個大的領域來,這是(Banking twenty five)主要的領域是什么呢?一個是移動端,所謂叫移動銀行其實是前端的場景,包括IOT,包括移動端,包括各種各樣外部互聯、連接、智聯設備;然后是敏捷銀行,我們在阿里叫做業務中臺,整個業務敏捷化;然后是智能化,通過智能化去支撐管理運營和決策;最后是開放的平臺,OPEN BANKing,中國的似乎和英國主導的不是特別一樣,但是大的方向是一樣的,從兩側驅動讓生態整合在一起。
最后這是參考架構,在阿里技術體系下提供一個非常成熟產品化技術平臺,幫助大家在一個月時間內把所有東西都搭建好,大概分成幾個模塊,很復雜。在底層就是各個內部性的模塊,上面是開放的。最主要的是阿里底層的云和中間件的平臺,還有有敏捷業務中臺,有一個偏業務的PaaS平臺和金融相關,還有智能金融平臺和大數據相關的;開放平臺里面包括移動開放平臺,包括API、區塊鏈的,通過整個平臺支撐業務發展。
我的內容主要就是這些,在最后這些技術建設一定是配合整個組織的變革和業務模式的變化,所以我們有一個數字金融業務的參考模型。未來不管是2C、2B都是全生命周期、全渠道整合、全用戶旅程。業務層面除了底層的基礎設施之外,在業務應用、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外部生態上都要匹配建設。如果沒有這個建設,我們還是做純IT,而不是Fintech。整個轉型是要從產品到營銷到服務到風控到運營全部都網絡化、智能化,才能達到未來轉型的效果。
我分享的就是這些,只是給大家基礎性的思考,未來還是靠大家不斷地基于最基礎的東西創新,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