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塊鏈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區塊鏈,但是不管是哪個行業的發展,在他的發展過程中都是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區塊鏈。
1、區塊鏈協議很難整合
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這意味著在一個項目內很難整合多個區塊鏈協議。咨詢公司德勤認為,在一個項目里采用不同的區塊鏈協議是很困難的。
例如,當人們試圖從 Hyperledger Fabric 協議共享信息給以太坊協議,那么將需要一個整合層,來管理這兩個不同的企業級區塊鏈平臺。
2、缺乏標準化
不同的區塊鏈框架意味著缺乏標準化,這有可能成為目前區塊鏈項目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這些標準包括適用于整個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標準,包括 1CO、加密貨幣和框架等等。1CO 在這方面的風險最大,由于缺乏標準化,投資者無法得到適當的保護,這使 1CO 成為一場豪賭。
3、加密貨幣的糟糕估值
由于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的價格也成為人們最大的關注點之一。一個合理的加密貨幣價格也會使人們改變對區塊鏈的市場情緒。
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的價格有時會遠遠高出投資者的預期,這也意味著,價格可能會大幅下挫,使投資者損失慘重。很顯然,價格是不穩定的,對于那些出資支持一個區塊鏈項目或者一種加密貨幣的交易者來說,這是一個風險。
4、無隱私性
在區塊鏈公有鏈中,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獲得完整的數據備份,所有交易數據都是公開和透明的。如果想知道一些商業機構的帳戶和交易信息,就能知道他的所有財富還有重要資產和商業機密等,沒有隱私可言。
5、安全性問題
區塊鏈技術一大特點就是不可逆、不可偽造,但前提是私鑰是安全的。私鑰是用戶生成并保管的,沒有第三方參與。私鑰一旦丟失,便無法對賬戶的資產做任何操作。隨著量子計算機等新計算技術的發展,未來非對稱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破解可能性,這也是區塊鏈技術面臨的潛在安全威脅。
6、數據確認的延遲性
在金融區塊鏈中,數據確認的時間相對較長。拿比特幣舉例,當前產生的交易有效性受網絡傳輸影響,比特幣交易每次的確實時間大約10分鐘,6次確認的話需要一個小時。因此區塊鏈的交易數據是有延遲性的。
7、監管
區塊鏈的去中心、自治化的特點淡化了國家監管的概念。然而所有的創新,都需要符合監管的要求。區塊鏈的監管,在某種程序上是促進區塊鏈的商業應用,更好的提供合規性保護。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這項新技術的法律和制度建立上存在滯后,也可能會毀掉區塊鏈,需要把握好尺度。
8、數字貨幣被盜取
數字貨幣是有加密的密鑰的,一把公鑰和一把私鑰,公鑰可以給別人,但是私鑰絕對不能泄露。這個私鑰就跟我們銀行卡的密碼一樣,極其重要,不能讓別人知道,要是被別人知道了,那你的數字貨幣就可以被別人盜走,這就相當于你把錢白白的送給了別人,別人很輕松的就可以把你的錢轉走。因此要保護好自己的私鑰,我們在創建錢包時,私鑰最好斷網生成并手動抄寫保存好。因為私鑰一旦丟失就找不回來了。
9、51%的算力攻擊
在整個區塊鏈生態中,它是基于算力來決定共識的。如果一個人的算力達到51%以上,也就是說這個人掌握了這條鏈上超過50%的算力,那么他就可以決定這條鏈上的信息該如何發。既然是他可以決定的,那么他就可以造假信息,隨意更改信息等。當然了,要達到這樣的算力,也是非常難的,有時候會得不償失,但是也不排除這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10、交易所被攻擊
數字貨幣都是存在交易所里的,而現在的交易所大部分都是中心化的交易所,這些交易所也是以網站形式呈現的。如果網站存在各種漏洞,就會被黑客有機可乘。交易所如果被攻擊,那么你存在里面的數字貨幣就可能消失沒有了,所以說交易所也會存在被攻擊的可能性。當然,交易所本身也會很重視安全問題的。
有位幣圈大佬說最安全的辦法就是自己去買個硬件錢包,數字貨幣放在硬件錢包是很安全的,除非你自己把錢包弄丟了,否則別人是沒有辦法盜取你的數字貨幣的。以上就是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希望人們在運用區塊鏈技術時,能有效規避風險。
11、效率問題
交易效率低相比于很多互聯網支付網絡,區塊鏈的交易效率還是很低的。比特幣區塊鏈的每秒交易數為7,以太坊在10-20之間,維基鏈可以達到1000+。然而,2017年雙十一期間,支付寶的每秒交易速度就已經達到了25.6萬。從交易處理頻率來看,區塊鏈技術遠不如互聯網。突破每秒交易數,也是區塊鏈技術面臨的重大技術挑戰之一。
以比特幣為例,當前比特幣交易一次確認時間平均為10分鐘左右,這也是一個區塊的生成時間。6次確認的情況下,需要等待1個小時。而支付寶等交易的驗證只需要幾秒鐘。
12、高耗能問題區塊鏈是一個高耗能的系統,為維護區塊鏈的真實和完整性,其每秒運算能力達到了七萬億次。礦工通過隨機的哈希運算,來爭奪比特幣的記賬權,這一過程需要消耗電力來完成,而且只有不到1%的礦工能夠競爭到每10分鐘區塊的記賬權,其他礦工算力都被浪費了。
13、技術性能問題
每一個想參與區塊鏈的節點都必須下載存儲并實施更新一份從創世塊開始延續至今的數據包。如果每一個節點的數據都完全同步,那么區塊鏈數據的存儲空間容量要求就可能變成一個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
14、“去中心化”與傳統監管模式的本質矛盾。
目前對區塊鏈的監管主要體現在貨幣系統和金融領域,因其關系到一國的經濟秩序和金融體系穩定。除了在小范圍的投資領域流轉外,比特幣當下最為主要的應用場景是洗錢、勒索和黑市交易等犯罪活動。
雖然少數承認數字貨幣的國家和地區已基本出臺了相應的監管政策和舉措,但具體監管效果還不確定。另外,除了對明顯違法行為的監管之外,還需要對技術規則本身進行規制。區塊鏈的“去信任化”功能并不能克服技術設置本身的“不誠信”問題,以技術為包裝的規則失衡因具有隱秘性而使得監管更加困難。
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和數字貨幣應用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的存在,傳統的監管模式是集中化的、反匿名的,這無疑與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本質特點相悖;更深層次的悖論則在于數字貨幣背后的科學技術與監管體系之間的價值追求并不相同,前者奉行“去監管”哲學,崇尚自由開源,而后者則強調風險防控與化解,追求效率、安全與公平的動態平衡。
15、“去中心化”與“再中心化”的循環悖論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區別于其他傳統系統的主要特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所有的革新意義也都源自于此,“去信任化”“自治性”不過是“去中心化”在技術規則賦權下的意義延伸。然而,正如世間沒有絕對真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也沒有那么絕對。雖然在技術和理論上的確可以實現絕對的“去中心化”,但現實中資源和信息的流動會促使新的中心形成,從而對“去中心化”的意義和功能造成消減。
數字貨幣的礦池和交易平臺即為此方面的典型代表,二者雖解決了人人皆可參與挖礦和交易數字貨幣的現實需求,卻成為新的中心化平臺,引發因中心化而導致的危機和風險。另外,區塊鏈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也有可能出現同樣問題。因具有可擴展性,區塊鏈平臺可能會促使新的虛擬權力產生,并進而導致“現實政治的重新集權”,少部分技術精英壟斷或主導公共事務卻無需獲得任何合法授權或不受任何監督。
16、“智能合約”與現行法律制度的對接難題。
區塊鏈應用除了面對監管系統缺位、監管規則空白挑戰外,還需要克服與現有法律系統的對接和協調問題,才能獲得正式的合法性地位,這主要體現在智能合約的應用方面。目前,關于智能合約的論述大多集中于強調其如何實現可編程金融以及如何取代中介機構等方面,而忽略了智能合約與現有法律系統尤其與合同法的協調和兼容。
首先,是關于語義解釋和外匯返傭http://www.fx61.com/表達效力問題。現實生活中,受限于語義表達多意性和客觀情況多變性,往往會出現法律未規定或雙方未約定情形,需要對法律規定或合同條款進行解釋,且這種解釋往往涉及復雜的利益權衡和價值判斷,應依靠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從中裁決;但智能合約卻完全依靠計算機語言寫就的程序在締約方之間實現驗證和執行,這必然會引發一個根本性問題,即程序代碼是否能夠精確地表達合同條款的語義以及合同條款是否又能準確表達當事人的意思,若不能表達,那么對于代碼的語義應如何解釋、由誰來解釋,以及最為關鍵的一點——其是否屬于被合同法所認可的有效合同形式?
其次,在智能合約執行過程中,一切均需聽命于事先設定好的代碼,而不考慮締約方當下的真實意愿,若一方當事人某一操作失誤或希望有其他選擇,代碼程序并未提供可修改的替代方案,則所謂“智能”并不智能,以致合同法上的合同變更、撤銷和解除等制度根本無從適用,而這與近代私權社會所確立的基本民法理念“意思自治”是完全相悖的,讓人不免擔心智能合約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可能也犧牲了一定的公平和自由。
智能合約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技術與法律的協同,但還需要現行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確認。
17、“共識機制”下的技術與現實差距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組件,處于區塊鏈技術架構的較底層。區塊鏈系統中的各節點能夠在沒有第三方信用機構存在的情況下對某一行為記錄認可,原因即在于各節點自發地遵守一套事前設定好的規則,該規則可以直接判斷行為記錄的真實性并將判斷結果為真的記錄記入區塊鏈之中,這種判斷規則就是“共識機制”,其是區塊鏈應用得以實現的技術保障。如區塊鏈在應用于社會治理時,有激進觀點認為傳統的集權政治和等級制度都將被新的治理模式和認知方式取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權力”將會“解放”傳統“權力”。這一主張明顯帶有技術烏托邦色彩,忽略了技術功能與實際現實之間存在的明顯差距,正如技術能夠實現去中心化不代表可消除現實中的再中心化一樣,系統中的各節點能夠對某一交易記錄達成唯一共識不代表用戶對整個系統的發展也可以達成唯一共識。
現實中,個人行為往往具有很強的波動性和盲目性,上述觀點所主張的泛化民主會打破治理主體與公眾間原有的平衡,導致決策共識更難實現,以太坊的幾次分叉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因利益和價值觀差異,社區內用戶的主張不可能完全一致,若再將其應用于整個社會,共識的難度可想而知。
18、數據的彈性擴展問題
區塊鏈系統具有分布式系統的特性,但是到目前為止,區塊鏈系統只能做到節點的分布式,在數據存儲上還沒有提供可靠的分布式解決方案。比如比特幣的所有交易數據已經多達150G左右,并且只能部署在單臺機器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交易數據只增不減,為了應付不斷增長的交易數據,只能不斷增加單臺主機的存儲。這種存儲方式在遇到存在海量數據的業務場景中會帶來隱患。
19、易用性問題
區塊鏈技術是新興技術,雖然單個技術已經出現很久,但這些技術組合之后產生了很多新的特性。目前技術社區普遍還處于早期階段,相關的案例、技術文檔、技術社區等普遍比較缺失。這些因素導致了區塊鏈技術在學習、推廣、落地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障礙。這些障礙的解決還需要整個技術社區繼續努力。
區塊鏈作為一種理念的創新,在特定領域可以產生顛覆式的影響,面對區塊鏈優劣勢需要做的是揚長避短,用其所能。那么區塊鏈能否成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底層技術,這依然是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