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區塊鏈的發展越來越好,它也從一開始的無人所知到現在被國家推崇,那么在當今社會,可以怎么更好的通過區塊鏈來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呢?
一、前言
這是一場聽見炮聲卻看不見硝煙的戰斗。但是,如果企業沒有提前做好準備,那么,當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進行再次顛覆的時候,我們將仍然被人扼住規則和技術的咽喉。這也正是發展區塊鏈的重要性之所在。
原IBM全球咨詢大中華區首席架構師,目前擔任廣州電運通區塊鏈鏈達金服科技有限公司CEO、中關村區塊鏈聯盟副秘書長的鄒均博士表示,“現在區塊鏈已經上升到非常高的高度,將同當前經濟發展趨勢相適應。目前全球經濟從后工業時代向數字經濟時代轉變,依靠傳統工業和流量時代的互聯網遇到了瓶頸,信息互聯網開始向價值互聯網轉移,數字經濟的趨勢不可逆轉,而區塊鏈正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它的春天已經來了。”
而這個“春天”,不是比特幣,也不是以太坊,而是新技術與產業結合的“區塊鏈”,也就是說,區塊鏈作為一項新技術,其最終要為產業賦能,創造新價值。
二、技術趨勢
“當前,中國的區塊鏈技術與實體融合的熱情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更多的行業領導企業開始布局、探索區塊鏈技術與自身企業實際情況的結合,這是真正區塊鏈技術和創新應用爆發的階段。”瑞策科技CEO楊慧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顯然,在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方面,瑞策科技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這家創辦于2012年的最早做數據出身的科技企業,在2017年成功轉型進入區塊鏈領域,并成為全球非巨頭企業中申請區塊鏈專利最多的企業,公開申請的專利排在全球第九位。
更讓外界想象不到的是,這家低調的公司在區塊鏈領域申請的300多項專利(已公開144項)幾乎全部都是發明專利,而且幾乎全部聚焦在電商、媒體和社區型產品的應用方面,比巨頭企業在區塊鏈領域的“占坑”式專利布局更成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作用更為直接。
“到年底,如果已經申請的專利全部進入公開階段,我們在國內的專利申請排名將進入前三名,如果不出意外,會超越平安位居第二,僅次于阿里巴巴。”楊慧告訴記者。
楊慧表示,“瑞策科技最早做調研鏈時的想法是,把調研類的數據放在鏈上,保證數據的溯源和可信。從這樣的技術原點出發,不斷圍繞公司的業務進入區塊鏈領域的研發,同時進行相關的專利布局。”這里面有兩項非常關鍵的內容:“一是公司的專利技術創新要符合中國區塊鏈自主創新的方向,因為只有通過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技術和生態,在國際上才有競爭力。二是公司申請的區塊鏈專利與公司業務完全一致。在鏈上,我們不允許團隊發幣,只能做互聯網的應用。”
瑞策科技已經獲得全球調研巨頭益普索的戰略投資。按照楊慧的設計,瑞策科技未來遠景就是把用戶瀏覽過的網頁、去過的電商平臺或App、看過的東西等所有的數據,從行為數據到交易數據全部數字化,最終通過區塊鏈的技術變成用戶的資產,這就是“結構化數據”上鏈。而現實中,幾乎鏈上所有App都需要這種模式,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鎖定大的應用場景,其中,三大場景不可缺失。一是電商場景,這是真正能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顛覆性創新的地方,用戶所有的評論、支付、商品溯源等結構化數據都可以上鏈。二是媒體場景,可以通過區塊鏈的技術對平臺上作者創建的內容進行確權,從而顛覆了其既有的廣告點擊分配的模式。三是社區型產品的應用場景,這方面可以做基于區塊鏈的大眾點評、馬蜂窩、郵寄和社區分享等內容。
“三大場景就是我們重點做的方向。”楊慧告訴記者。
即便從目前的業務來看,瑞策科技也鎖定在了“結構化數據上鏈”這一方向,以公司開發的App“微愿”為例,目前已經擁有500萬的用戶量,而且幾乎都是95后和 00后的年輕女生,她們喜歡把兩張圖片放在一起對比做投票,看哪一張好看,這就是社區型投票產品,這里加入區塊鏈技術后,放在鏈上的數據就是可信的,可以確權,不可能被篡改和刪除,用戶發揮的價值也會更大,很多企業都可以在上面發起投票。
“事實上,這項技術不僅適用于微愿,還適用于很多App,比如做品牌的測評,電商的商品溯源,評論的可信,這里面就有一個技術創新點,即結構化業務數據上鏈,目前我們已經拿到專利授權。”楊慧告訴記者。
在楊慧看來,結構化數據上鏈的好處就是可以保證可信、確權以及可溯源,“比如現有的互聯網的應用:大眾點評的評論、電商平臺的評價,微博微信的點贊,所有這些點評以前都是一個中心化的點,可以由管理者刪除或抹掉,但數據上鏈之后,任何鏈上的修改都需要每個節點的確認,這樣就不會有人輕易進行刪改,所有數據對用戶來說就是一個真實的呈現。”
所以 ,當真正的區塊鏈技術進入產業生態的時候,各方都能共享數據的,做到用戶數據的確權,能夠安全可控保證數據的加密。由于可以針對用戶的行為數據進行溯源,通過相應的分析,進而讓更多的互聯網應用接入進來,這不是發幣的應用模式,而是與實體經濟緊密融合在了一起。
事實上,近年來,類似瑞策科技的另類數據市場的蓬勃發展,正是源自數據對實體經濟的重要指導意義。它不僅極大地重構了金融業的生態,影響著諸多基金機構的投資決策,對從事實體經濟企業的轉型升級亦至關重要。但這些數據發揮最大價值的前提同樣是可信、確權、可溯源。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就指出,“另類數據不同于傳統數據,是典型的‘大’數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體量大,體現在規模和傳輸量;二是流動速度大,數據實時或接近實時獲取和傳輸;三是種類多,數據結構形式多樣。”
在廖理看來,另類數據主要有三方面來源:一是個人產生的數據,如社交網絡信息、產品評價、搜索記錄、購物喜好等;二是商業過程數據,如物流數據、支付數據等,也有另類數據公司采集傳統商業數據,如大型百貨公司客流量、大型游樂場客流量等數據;三是傳感器數據,如利用衛星數據通過光感和熱感采集鋼廠、化工廠、原油等的開工、采集、運輸情況。還有來自GPS定位、車輛軌跡和個人穿戴設備的另類數據。
顯然,這些數據隱藏著大量的面向未來的創新模式,但要讓這些數據真正發揮價值,不是第三方去盜取,或者去向第三方購買,而是讓用戶也參與進來,建立用戶的數據賬戶,包括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通過數據帶來的影響力,吸引用戶愿意使用。
“現在大的巨頭基本布局能看到的所有賽道,后來的創業者將很難進入,這樣的生態能夠讓年輕的創業者發現新賽道,新機會。” 楊慧告訴記者。
三、從金融延伸到實體經濟
在傳統印象中,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有著天然的關聯。這一方面直觀體現在數字貨幣在幣值上的飛速上漲以及更多數字貨幣幣種的出現上,以至于很多人將區塊鏈與數字貨幣之間劃上了等號。另一方面的應用體現在討論在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改造原有的銀行等金融系統,在金融、保險、資本市場、銀行賬戶的跟蹤、管理、監管等領域的應用逐漸的落地。
而現在,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上的應用開始得到真正的關注。其解決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信任問題——這也是困擾傳統模式下商業效率繼續提升的一個核心問題,為了達到相互信任,商業交易的雙方不得不將大量資源耗費在信任環節的打造上,如引入中介系統以及繁瑣的驗證程序等,這不僅提升了商業的成本,還讓商業的流程變得非常冗長。
在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看來,區塊鏈在實體經濟的一個核心著力點,是實現企業或機構之間協作環節的信息化。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傳統結構化數據庫無法覆蓋到的一些場景;另一方面,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固定對賬的結果。當參與者形成共識后,無需審計人員再重復驗證。“這正是區塊鏈真正的偉大之處,它使整個社會實現可信數字化,讓信任系統更高效運行。不僅通過共識機制有效、快速地創造信任,也可通過不可篡改的原理將信任有效地傳遞出去。”
從狹義上說,社會各個部門,例如,會計對賬、法務、人力部門、電子政務系統、銀行等做著大量的核驗、比對信息的工作。核驗工作是最典型、最基礎的社會協作形態。低效的核驗工作也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一大痛點。“區塊鏈技術首先解決這一小問題,就對社會生產力進步和社會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意義。”于佳寧如是解釋。
更何況,區塊鏈延伸到實體經濟也符合國家政策的需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國家強調金融“脫虛向實”,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本分,是金融的天職,并要求金融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四、區塊鏈如何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在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初期,通過“交易上鏈”,區塊鏈技術要實事求是地為產業解決一些“小問題”,具體可從降成本、提效率、打造誠信環境等三個方面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其一,區塊鏈將發揮“為實體經濟降成本”的作用。目前實體經濟成本高、利潤薄,導致資本對實體經濟支持不足。在經營成本中,管理成本和財務成本占比不低,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幫助企業降低這兩部分的成本。
其二,區塊鏈將發揮“提高產業鏈協同效率”的作用。增進產業協同是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在很多產業,產業鏈協同效率仍然不高,在國際貿易領域這個問題尤為突出。
其三,區塊鏈將發揮“構建誠信產業環境”的作用。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正在加速推進,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合作伙伴建立信任的過程仍然較慢,各類信用信息獲取難度較大,中小微企業難以獲得金融機構的信用貸款。通過“交易上鏈”,各方面可以更為便捷地查詢到交易對手準確的歷史信用情況,可以更快地建立合作機制;銀行也可以更安全地基于交易記錄對企業授信,推動解決誠信經營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
此外,區塊鏈搭配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違約和欺詐。例如在互聯網分享經濟平臺上,用戶將錢支付給平臺。但是,資源提供者與平臺結算的時候,很難核驗分賬金額正確與否,即使存在質疑,也很難掌握證據。如果交易行為都基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實現,那么就可以有力保障分賬金額的準確性,減少爭議。
至于區塊鏈會顛覆“古典互聯網”問題,我不贊同區塊鏈技術顛覆了互聯網,而是應該視為對互聯網的功能完善、迭代升級,并開啟了互聯網發展新階段。區塊鏈以互聯網為基礎載體,解決互聯網長期存在的數據無序傳播、真偽難辨、信任缺失等問題,實現價值在互聯網上的高效傳遞,實現了對互聯網功能的升級。
互聯網迄今為止可以劃分為五個發展階段:web1.0時代,主要傳播載體是文字信息,模式是網上新聞,網民通過聊天室交流;web2.0時代,內容載體向多媒體轉變,交流方式也轉向社交網站;web3.0是移動互聯網時代,PC端流量普遍向移動端轉移;web4.0是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普及的時代,更多物體和機器節點接入到互聯網上來,進一步豐富了互聯網的功能。
在web1.0-4.0階段,互聯網的優勢在于高效地傳輸信息,但是存在一個隱含的前提:信息可以復制粘貼,同時向多點傳播。這幾個階段產業發展的理論基礎是“梅特卡夫定律”。但是,正如一筆錢一次只能轉給一個人,這樣金錢價值顯然只能單向、單點傳輸,因此傳統的互聯網并不擅長傳輸價值。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價值傳輸過程中完整性、真實性、唯一性的問題,降低了價值傳輸的風險,提高了傳輸的效率,因而實現由“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重大升級,開啟了web5.0也就是價值互聯網時代的大幕。
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方興未艾,區塊鏈相關技術、市場、監管體系成熟需要一個過程。我認為,基于區塊鏈的系統在兩三年之內可以實現廣泛落地,與具體產業場景相結合,創造出新模式。
要實現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產業場景落地,還需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找到合適的產業場景,切實解決產業發展的痛點,用區塊鏈解決真問題。一般來說,B2B交易場景更容易使用區塊鏈技術。如果一個產業場景符合以下條件:交易相對高頻,交易主體范圍相對固定,但各方缺乏足夠的信任關系,且各方都具備一定的IT系統運營能力,那么區塊鏈技術這個場景能夠相對容易的落地。未來隨著區塊鏈基礎服務的成熟,也將會逐步運用到B2C的產業場景。
第二,技術進一步完備。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51%攻擊問題、硬分叉問題、交易成本偏高、確認速度較慢、交易區塊具有選擇性、POW(工作量證明)的共識機制能耗過高、數據隱私較難保護等等。
第三,機制進一步健全。要準確理解區塊鏈“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關系。所謂的“去中心化”,指的是整個體系可以在沒有亨達返傭http://www.kaifx.cn/broker/hantecglobal.html的中心機構管理的情況下實現自動運行。兩個陌生主體在沒有第三方中介的情況下就能夠低成本、快速地實現相互創建信任,進而實現交易。但是,并不是指放任無人管理。區塊鏈系統仍然是個信息系統,需要不斷根據新的技術和需求,進行迭代升級,這背后一定是存在相應的治理機制的。
第四,產業標準加快建立。雖然大部分信息通信領域的國家標準并不是強制性標準,但是國家標準一旦建立,對于加快行業人才培養、降低技術開發門檻、促進跨鏈數據交換、擴展技術應用場景等方面都會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第五,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措施。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是法外之地,新技術不是違法的擋箭牌,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規則和機制,對于維護區塊鏈產業生態的良性運轉、防范風險、降低相關企業的合規性風險都有重大意義。此外,我們注意到,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出臺了推動區塊鏈產業在地方發展的促進政策,這也將對區塊鏈技術在產業場景加快落地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