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通過奧派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比特幣,本文認為傳統的貨幣體系存在濫用風險、隱形成本高、甚至會導致經濟危機等,它還認為傳統的經濟學對于貨幣的認知是錯誤的,而比特幣優于傳統的貨幣體系。同時作者也認為,比特幣要走向大規模的主流采用非常不容易,絕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的。
十年前,比特幣作為一種新貨幣體系引入到這個世界。它引起了貨幣經濟學領域的新關注。在經歷一個世紀的完全國有化貨幣生產體系,以及大約五十多年的無法改進的國家貨幣標準之后,對于穩健貨幣的競爭早已不復存在。
重回黃金的做法,即使在奧派和自由市場思想家圈子,也正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似乎別無它法,只能等待當代系統的不可避免的崩潰,而可以說曾經接近過幾次崩潰。
從學術觀點和大眾接受度來看,在知識領域的爭論似乎也已經結束。除極少數例外,例如弗里德里?!す耍娬J可的大多數著名經濟學家都是凱恩斯主義貨幣方法的追隨者。因此,贊同貨幣民族主義,并頒發法定貨幣,這既可以作為能帶來成本效益的黃金替代品,也可以成為政府融資以及國民經濟“微調”的手段。
與此同時,盡管公眾和學術界對于穩健貨幣的爭論可能已經宣告結束,但新技術的興起已經開辟新的前沿陣地,并開啟數字貨幣替代品的尋找。一個沒有組織的小群體,他們主要由個體計算機科學家和加密學家組成,被稱為密碼朋克,開始研究計算機網絡和密碼學在解放人們方面提供的新可能性,其中包括創建開放數字貨幣的努力。
借助于David Chaum(DigiCash)在數字支付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以及后來的各種研究和實踐舉措,其中最著名的包括Adam Back(HashCash)、Wei Dai(b-money)、Nick Szabo(BitGold)以及Hal Finney(RPOW),引入數字現金的努力開始層出不窮。這些嘗試毫無疑問有它們的優點,但全都失敗了,它們沒能提供有效的體系或獲得足夠的吸引力,無法對貨幣事務產生實質的影響。
大概在2008年后期,比特幣的引入,可以說是自1971年以來貨幣事務的最重要的轉折點。1971年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和引入當今無法改進的紙質貨幣標準的年份。盡管不是立即見效,但作為新貨幣形式的比特幣,其增長開始加速。
現在,它誕生十余年,經常上新聞頭條,并成為美國國會討論的內容。比特幣的巨大成功引起了貨幣經濟學家們的關注,并重燃對穩健貨幣的爭論。
最初,比特幣得到雙方不起眼的關注,并且還伴隨著質疑,還被認為不過是又一個泡沫或過時的趨勢。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比特幣增長每年都在加速,它開始受到一定的關注,使其成為知識分子的盟友或對手。從所有經濟學派來看,比特幣現象似乎只跟奧派理論相容。
現在,在眾多支持者和質疑者之間一直存在強烈的情緒。另一方面,在所有其他經濟學派看來(藍狐筆記注:除奧派經濟學),比特幣依然被認為是泡沫、市場的非理性、或者終將崩潰。這些學派理論跟比特幣不相容,因為比特幣作為貨幣并非是法定貨幣,這與他們的經濟學理論,尤其是貨幣經濟學的想法不相容,這使得他們對像比特幣這樣的新貨幣的可能性視而不見。
盡管支持不多,但比特幣仍在增長,而且遭到學術界的強烈反對。不過比特幣依然持續發展,它建立的貨幣地位比一些法幣更具有經濟上的重要性。(藍狐筆記注:主要是指在一些惡性通脹國家,其法幣得不到民眾的信任)
在這一點上,很明顯,比特幣不可能再被忽略,而應該認真研究和徹底調查。似乎理解其本質可以揭示它成功的原因,也可能對其未來前景抱有粗略的期望。
我們首先研究了貨幣作為最暢銷商品的性質,這為其持有人的未來交易造成的經濟成本最低。然后,我們繼續探討影響商品可銷售性的各種因素,并進一步探究它們在市場上以貨幣形式出現的可能性。本文中,我們將這種理解運用到比特幣案例中,并從貨幣經濟學的角度來探索比特幣的用例。
比特幣的貨幣屬性
影響一種商品是否適合成為貨幣的共同屬性,例如可分割性、可便攜性以及可持久性,通常都是商品自身的物理組成所固有的。多年來,這種物理限制導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貨幣的特定物質載體。例如,分割黃金為小單位面值,以用于更低價值的交易,但其分割的物理限制阻止它在很多交易場景中的(物理)使用,從而迫使人們訴諸于使用更低價值的金屬,例如白銀和銅,甚至轉向后來的貨幣證明(藍狐筆記注:貨幣證明如跟黃金掛鉤的法幣)。
比特幣作為第一種數字形式貨幣的出現使我們可以超越這些貨幣的“物理”限制,并能在數字領域擴展,且無現有的限制。要理解比特幣如何使我們能改進貨幣屬性,需要對它如何運作有一個基本了解,同時也要知道比特幣的數字化表示方式。比特幣,它“最原始”的形式,就是一款軟件,可以就比特幣的單位所有權自動達成共識。換句話說,比特幣的原始形式是可支出金額的列表和花費它們的條件。
由于比特幣跟以往的貨幣資產不同,它不是基于物理所有權,而是基于支出條件的共識,因此,我們應該將討論的限制分為兩個共識層。第一層,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鏈上”層,它是我們剛描述的全球共識層,且我們將其視為決定比特幣單位所有權的最終真相源。從其作為全球共識層的性質看,它對所有參與者都有約束力,因此,它相對固化且有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它在貨幣屬性上為我們提供了適度的改善。
例如,比特幣可分割至最小為“聰”的單位,它相當于一個比特幣的億分之一。分割過程本身要求改變分配給相關單位的支出條件,這意味著,它們需要“被花費”以進行分割。
我們可能會注意到,盡管有單位大小的限制,但如有必要,進行擴展是可能的,方式是通過在全球共識機制中進行改變。雖然這些改變執行起來非常困難且成本很高,但仍然是可行的,且隨著時間推移出現新需求,可以為我們提供對資產本身的一定程度的改進。改變資產的這些技術貨幣特性的能力是比特幣引入的前所未有的能力,這賦予它比以往的貨幣更大的優勢。
第二層稱為“鏈外”層,它可以利用比特幣的特性,比特幣既作為基于共識的數字資產也作為可編程的軟件,比特幣允許合作者創建比特幣共識的“子集”,且能使用各種機制在子集內進行交易。
如果我們以比特幣的可轉移性為例,在物理位置之間,盡管它毫無疑問非常便宜且易于轉移,但在鏈上比特幣實際所有權(支出條件的變化)的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限的,它每天大概允許60萬筆的最終結算(所有權轉移)。(藍狐筆記注:比特幣每秒大約能達到7筆交易,24小時一天的交易大約能達到604,800筆左右)
但是,由于交易通常是發生在協作方之間(希望進行交易的雙方),鏈外層允許他們使用各種結構來達成共識。因此,這支持他們可以擴展到電子數據物理移動的近乎無限的極限。
有很多這種結構的選擇,不少已經在研究和開發中,每個選擇為交易實體提供廣泛的不同權衡。知名的案例是“閃電網絡”,它提供無須信任和即時的交易,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流動性,提供了“側鏈”如“Liquid”,它提供高速和機密交易的好處,并且資產發行引入信任的權衡,它有可信實體組成的聯盟,為客戶管理共識子集。
在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進行分析的結論中,我們看到,貨幣資產從實物轉為數字領域可以讓我們實現前所未有的改進,而且還使得資產的貨幣屬性具有高度靈活性。
因此,我們可以在這里得出結論,從其內在屬性來看,比特幣空前地優于其所有前輩??紤]到這一點,似乎應該對比特幣作為貨幣的適用性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我們將繼續探討比特幣以及它的生產和供應最有爭議和最有創新的方面。
比特幣的生產
比特幣誕生之前,在貨幣經濟學作者看來,在市場上生產數字貨幣是富有挑戰的,幾乎不可能實現。
專注于貨幣經濟學研究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爾格·吉多·希爾斯曼教授在他的一本書中表達了這種廣泛認同的想法。他聲稱,“完全由比特和字節定義的經濟商品不太可能在自由市場上自發產生?!鼻珊系氖?,他于2008年10月出版了這本書,距離比特幣白皮書發布兩個月,而三個月之后比特幣面世。
比特幣的發明確實需要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以解決當時尚未解決的問題,即能夠在不依賴可信實體的情況下,具有可控供應量的數字稀缺性的生產能力,要解決“雙花”問題。
比特幣的創建者通過引入“中本聰共識”的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其基本的思想是計算機之間就找到數學謎題的解進行公開競爭。
挑戰謎題與隨機樂透類似,找到解的唯一可知方法是通過隨機猜測,且發現解的概率對每次猜測而言都相同。求解過程需要消耗計算算力,其主要受制于計算機器的可用能源限制。
Adam Back最初曾在1997年提出類似的過程,作為其HashCash系統的一部分。比特幣的工作原理類似于該提議的機制,但比特幣對此提議有一個關鍵的改進點,就是它設置了嚴格的時間表來進行新代幣的生產。
比特幣通過使用點對點***絡來執行和驗證貨幣規則和時間表來實現這一點,并對用于生產新代幣的計算工作自動進行周期性的調整,調整挑戰謎題的難度,以此讓代幣的生產速度與時間表基本相符合。
不同于以往的貨幣資產,如黃金、白銀和貝殼等,這些資產依賴于其特定的物理限制和生產的稀缺性;同時,它也跟當前法定貨幣系統不同,法幣依賴于可信的發行者(如央行)來生產貨幣,而比特幣只是純粹依賴于它生產的數學系統。
這種特性允許用客觀和通用的方式對比特幣進行有效性驗證,并能在生產貨幣時進行公平和公開的競爭。任何人都可以在競爭中自由參與或自由退出,只需花費算力即可,并有機會根據其所耗費的算力成比例地生產出比特幣。
貨幣生產和外部性
從歷史上看,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的角度,貨幣的物質載體的生產總是昂貴的。例如,牛在很多游牧社會曾被用作為貨幣,它飼養(生產)成本很高,這導致產生一些完全意料之外的外部性,主要是由于需要更多的牧場來養殖它們。
黃金是另外一個例子。它的生產成本也很高,因為它的開采過程需要過濾很多的污垢才能獲得少量的黃金。它所引起的外部性也非常讓人不快,因為對金礦的軍事占領,以及涉及到危險和部分強迫勞力,給我們帶來多種經濟和道德問題。
馬可·波羅可能是第一個將紙幣概念引入西方世界的人,他在中國觀察到了讓人印象深刻的紙質貨幣概念。自從他發現了這一概念之后,統治者、銀行家以及知識分子對于“簡易”貨幣的需求一直在增長。(藍狐筆記注:這里的“簡易”貨幣,主要是指其生產成本更低的貨幣,相對于黃金等生產成本高的“硬”貨幣而言)
歐洲第一個紙質貨幣的實驗發生在1661年,瑞典央行斯德哥爾摩銀行開始發行紙幣。這一實驗僅三年后就導致銀行破產,但這種失敗似乎只是增加了統治者和銀行家進行更多此類實驗的興趣。
對于知識分子來說,從政治經濟學領域的一開始,他們就期望能讓貨幣的生產更有“效率”。這個想法確實得到早期的經濟學家像亞當·斯密和約翰·勞等人的支持,他們認為使用貴金屬是一種低效的過程。
他們跟其他很多經濟學家一起,尤其是當代的經濟學家們,試圖讓貨幣的生產更加便宜,由此更加有效率,他們的主要方法是通過用更便宜的替代品如紙張來取代原來的物質載體(如黃金)。他們相信這種可替代的貨幣體系能夠跟貴金屬一樣發揮作用,但其生產成本只是原來的一小部分。
生產成本和貨幣“面值”之間的差異就是我們所說的“簡易”貨幣,我們應該將它與“硬”貨幣區別開來。(藍狐筆記注:“硬”貨幣是指生產成本高的貨幣,如黃金。)因此,從表面上看,兩者的區別是,“簡易”貨幣的生產成本看似微不足道,而“硬”貨幣的生產成本很高。
“簡易”貨幣的問題,以及像戴維·里卡多這樣的理論支持者反對其實施的原因,是它的外部性,涉及到隱性成本和風險。眾所周知,真正的“簡易”貨幣在自由市場上永遠不會出現。這是因為,對于任何商品,市場參與者愿意增加其生產和成本,直到它不再有利可圖。
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試圖在自由市場上運行“簡易”貨幣系統,市場參與者將開始生產某個數量的貨幣,以讓每個貨幣單位的價值大體上等于它的生產成本,從而抵消預期的“簡易”貨幣的“效率”。
因此,所有試圖引入“簡易”貨幣體系的嘗試都要求國家為特定實體授予生產貨幣的壟斷特權,而這個實體如今通常被稱為央行。從法律上,由于市場參與者不允許參與貨幣的生產,因此,“簡易”貨幣的支持者們相信,他們能成功地將貨幣生產的成本降至紙幣的印刷成本。
但是,這種幾乎迷戀于貨幣生產的直接和明顯可見成本的看法使得那些經濟學家對“簡易”貨幣帶來的許多非顯性的成本視而不見。
首先,最明顯的擔憂可能是系統被濫用的風險,這是里卡多提出的。從很多高通脹場景到不那么顯著的道德風險,“簡易”貨幣的陷阱帶來了各種風險,且也被有能力這樣做的人多次濫用。
僅僅這個問題就讓“簡易”貨幣的陷阱變得清晰。它在引入致命風險和很多道德風險的同時,并沒有帶來大的效率提升。但是,還有兩個方面也暴露了“簡易”貨幣的謬誤。
第二個方面,我們可能還要看它在這種系統中運行的實際成本。由于所有公共機構都有典型的龐大官僚機構,有成千上萬的央行工作人員,因此很難說如今“簡易”的和“高效”的紙質貨幣系統比“硬”貨幣系統更高效。
除了這種考慮之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用于貨幣目的的黃金生產仍在很大程度上持續進行著。因此,“簡易”貨幣系統的這些額外成本的產生大多是在補充,而不是取代以往“硬”貨幣的成本。
當我們了解到如下事實時,這個問題會變得更加嚴峻:盡管法規本身將參與者直接排除在參與貨幣生產之外,但只要預測或影響央行政策有利可圖,那么那些法規仍然將消耗盡可能多的資源。
“簡易”貨幣的支持者們顯然沒能考慮市場參與者仍然愿意充分利用貨幣生產的意愿,這就是很多分析師、經濟預測人士、游說人士這些職業產生的原因,這是“簡易”貨幣的間接效率低下造成的結果。
第三個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是,“簡易”貨幣導致市場過程的操縱。市場使用貨幣作為資源分配的工具,貨幣的持有人根據其需求引導市場。
然而,當使用“簡易”貨幣時,它的生產者(如美聯儲)有權不成比例地影響資源的分配。實際上,我們可以說它能實質上控制市場,因為它可以低成本地生產貨幣,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資源的調配。因此,在“簡易”貨幣經濟中,分配資源的權力從市場轉移到美聯儲們手中。
市場的這種錯位逐步將整個經濟體系轉向間接的中央計劃。再加上“簡易”貨幣生產所涉及的道德風險,這種過程進一步加速,隨之而來的是經濟中央計劃的破壞性后果,這些偽裝都是在市場現象的幌子之下。
正如我們看到的,“簡易”貨幣并不減少貨幣生產的成本,也無法在任何其他意義上做到更高效。它實現的唯一功能是減少直接可見的貨幣生產成本,同時不成比例地增加隱藏的隱性成本。
我們可以從這個分析中得出兩個主要結論: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一個觀點是,“簡易”貨幣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其風險和外部性,甚至還有可能具有破壞性。第二,我們注意到,我們渴望貨幣生產過程的透明,以最大程度減少此類風險和意料之外的外部性。
當我們研究比特幣,其顯著的特征之一是它的生產過程。生產比特幣最重要和成本耗費最大部分是,將能源轉換為電力,然后將電力轉換為算力的過程。
盡管所有類型的生產都需要能源的消耗,但大多數其他的過程都需要以非常間接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高度特定的位置使用能源。
例如,黃金的生產要求密集勞動力和很多復雜的機器,但更重要的是,它要求礦工必須在特定的位置(金礦所在地)進行挖礦。因此,黃金的生產過程不僅有很多的復雜性,而且還限制人們只能在特定的地方進行生產。
另一方面,比特幣的生產則允許任何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進行,只要有隱藏的能源資源,都可以用來生產比特幣。(藍狐筆記注:事實上,比特幣的挖礦雖然理論上沒有地理位置的限制,但發展到了今天,為了獲得電力優勢,它實際上會聚集在電力廉價的地區,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地理位位置的限制)
比特幣的這種獨特生產過程具有三個主要優勢。
首先,它讓貨幣生產的競爭比以往都更加公平和開放,消除了很多空間限制,并實現真正有效的市場競爭過程。其次,使得生產過程簡單明了,比特幣減少了貨幣生產過程中的隱藏成本和外部性。(藍狐筆記注:外部性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最早由經濟學家馬歇爾提出,它也稱為溢出效應。也就是某個主體的活動對其他主體產生外部影響,而這個影響并不是基于價格交易產生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隱蔽性。它本質上是一種系統思維,而不是割裂看問題的方式)減少外部性使得系統更強健,且允許我們更好地理解其后果。
第三,通過消除空間限制,比特幣的生產允許利用之前無法使用的能源資源。比特幣生產的殘酷競爭迫使其生產者(礦工)將其成本壓縮至最低,從而使其效率高于競爭對手。
這種競爭促使他們持續尋求最有效的能源生產過程,這將最小化其后續生產成本,而且,從理論和實踐上,這種最有效的能源都來自于可再生能源。這些來源中的可獲得的自然資源,例如陽光、水、風以及其他,它們比傳統來源的能源更便宜,因為它們豐富和未得到充分利用。
盡管這種能源的運輸成本限制了其很多日??捎眯裕忍貛派a沒有這樣的空間限制。因此,比特幣生產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有利可圖的融資和發展,而且還激勵了能源生產領域的進步。
因此,毫不奇怪地發現,用于比特幣生產的大多數能源都可能來自于可再生能源,這使得比特幣生產可能是經濟中最清潔的領域之一。
我們在這里可以總結一下,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比特幣的生產似乎是我們可能擁有的最理想的貨幣生產過程。如下的事實讓它優于以往的貨幣:它是一種“硬”貨幣,加上其簡單明了和透明的生產過程,公開和直接的競爭,以及看上去的正外部性。第二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通常與貨幣的生產過程相關的是貨幣的供應問題。這在下面討論。
比特幣的供應
比特幣是一種基于軟件的資產,這種性質意味著它的供應量是最終由其用戶控制的,這跟以往的自然貨幣不同。事實上,它是共識規則的關鍵部分,上限為2100萬枚比特幣。
這通常被稱為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并由比特幣網絡的每個參與者的經濟活動來實施。比特幣是點對點網絡,有去中心化性質,這意味著它沒有授權中心主體來決定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因此,盡管在理論上它可以改變這個政策,但在實踐中,似乎不太可能作出這樣的更改,本文沒有將其考慮在內。
比特幣的這一政策跟如今美聯儲們制定的現行政策有鮮明對比。這些機構從其誕生起,就一直奉行不斷擴張的貨幣供應政策。這些擴張的貨幣政策被認為是實現“公共利益”所必需的,因為這種貨幣政策允許政府和“高素質”的經濟學家們促進經濟增長,減少失業,并應對經濟周期。
在過去的一百年時間中,他們的工作遭到失敗,在這期間這些問題似乎只是進一步惡化了。在目前的討論中,比特幣的貨幣政策通常被很多人認為是激進的。很多人批評比特幣缺乏“彈性”的貨幣政策,這種政策需要根據發生的情況進行修改。他們還批評這種政策妨礙了比特幣獲得任何有意義的采用。
然而,這種“彈性政策有必要“的概念是最近一百年才開始獲得顯著支持的。因此,它與有數千年歷史(也可以說是數萬年)的貨幣相比,還是很新的。
此外,如果更仔細地探究,彈性貨幣政策的現代實驗是由美聯儲們制定和管理的,它未能實現其設定的目標。這些未能達成的承諾包括:無法馴服商業周期、沒能實現持續的低失業率、沒能維持貨幣的價值以及總體物價水平。
如今很多人將彈性貨幣政策視為貨幣的必要部分,不過鑒于其實際的優點和所帶來的結果,這并不能讓人信服。這甚至還沒有提到它在現代實驗嘗試之前毫無爭議的失敗。
此外,我們考慮到在過去的一百年超過50個經濟體由于惡性通脹導致崩潰,這種貨幣政策的說服力就更弱了。如果不是因為彈性貨幣政策,這些情況就不會發生。
對所有現代美聯儲體系的弊病和他們理論基礎的錯誤的全面批評不在本文之內。讀者可自行了解更多。從本文關注的重點來說,主要是為什么彈性貨幣政策是不可取的,以及為什么比特幣的有限供應量是優于之前的政策的。
讓我們首先探討彈性貨幣政策的“必要”性。如上所述,鑒于其經驗上的失敗,并且考慮到在La Belle époque期間盛行的金本位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金本位制在美聯儲體系建立之后結束。這似乎并沒有任何經驗依據可以說明彈性貨幣政策的“必要“性。
然而,盡管缺乏這種“必要性”的證據,但人們仍然可以爭辯說,這種政策通常是可取的。因此,我們現在將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上面進行過“簡易”貨幣的討論,原則上,它是一種具有彈性的貨幣政策,我們闡述過它的一些弊端。其中包括嚴重的道德風險和潛在的系統濫用和破壞的風險。我們下面將跳過這些討論過的問題,將重點放在針對該政策類型的更通用的論點上,這個論點探討貨幣和信用供應的這種中心計劃的認知錯誤。
讓我們假設那些掌管貨幣政策的人都成功抵制所有濫用貨幣政策的誘惑,且盡全力地幫助經濟。他們可能有任意支配的相關指標的海量數據和信息。然后,他們的任務是利用所有這些知識和洞察來調整價格,以引導人們作出經濟決策,這些經濟決策按照這些計劃者的看法會對經濟產生最積極的影響。
換句話說,他們利用對經濟中貨幣和信用供應上的影響來調節價格和失業率等行為。這些決策者的任務是,預測貨幣政策可能對他們希望調整的參數(CPI,失業率等)所產生的影響,并尋求“最佳”的選項。
然而,這意味著他們不僅需要預測其行為的后果,而且也要預測對這些行為的反應,以及對這些后果的進一步反應。所有預測和建?!白罴选必泿耪叩膶嶒?,(甚至假設即便存在這樣的“最佳”選項,)都將會因為經濟本質的原因而失敗,因為經濟本質是復雜的個人行為,更重要的是,人們會作出反應。人類的行為和對行為的反應大多數是不可預測的,但試圖預測對此類變化反應的影響,以及由這些先前的反應引發的對變化的后續反應,都是不切實際的。
當我們考慮到他們所擁有的數據的局限性,這些決策者無法對經濟作出預測就更加明顯了。在一般的社會現象領域,尤其在是經濟現象領域,結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構成這些現象的所有人類行為。盡管我們知道如何高精度地測量特定的參數,但我們無法衡量跟個人經濟行為相關的其他很多事實。
哈耶克用價格和工資的例子來解釋這種知識的局限性。他說,“在確定這些價格和工資時,這里會有市場過程中每個參與者所擁有的特定信息的影響,科學觀察者或任何單個大腦都無法全部知曉這些人的所有行為的事實總和。”
由于無法獲取這么多重要的事實,多數經濟學家完全忽略了這些事實的重要性。用哈耶克的話來說:“經濟學家們因此高興地繼續前進,他們假想這些他們能夠衡量的事實是唯一相關的事實。”美聯儲們必須在對過去和未來都缺乏完整圖景的前提下開啟他們的任務。
因此,他們對經濟結果的預測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敗,即使他們有適當的方法從數據中得出預測,他們也無法解釋所有影響人類行為的數據,正如我們看到的,單個行為都可能潛在地對整個過程產生破壞性影響。
我唯一能預測的是,隨著美聯儲的決策者持續干涉貨幣和信用的供應,這會持續產生不可預測的行為,結果是使得他們無法預測其努力。而比特幣是一種對金融押注的確切的預測。只要貨幣政策是彈性的,我們肯定會遭受這種認知上的錯誤以及預測的失敗,并且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經濟危機。經濟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系統,任何人為的干預都會導致意外的副產品,其影響將隨著進一步的干預而進一步加劇。
一百多年來,經濟學家們一直試圖計劃貨幣供應,但每次的干預,總是帶來一場危機。那么,也許到了面對這種失敗的最合適時候,承認經濟過于復雜,美聯儲們無法預測,并且讓個人作出自己的決定,以形成他們行為的完整圖景。
迄今為止,我們消除了對比特幣非彈性政策的擔憂,并證明它優于彈性政策。(藍狐筆記注:彈性貨幣政策可能有很大缺點,不過這并不天然證明非彈性貨幣政策就是毫無缺點,所以非彈性貨幣政策還需要未來實踐的證明,比如比特幣)但是,有人會爭辯說,靜態的通脹計劃(例如每年2%的通脹)是可行的選擇,而不是采用有上限的供應政策。即使沒有嚴格的限制供應,盡管比特幣可能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但這種通脹似乎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
貨幣通脹雖然本身不一定有害,但具有高度非線性和復雜的影響。并且影響如我們所見,我們完全無法預測。有些人敦促修改他們不理解的或更復雜的系統,或者更糟糕的是,以為自己能理解系統,這可能至多沒有害處,但很容易造成破壞。
此外,如果我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首先似乎沒有充分理由采取擴張性政策。
當我們理解貨幣的本質,以及它在市場中的出現,這種通脹似乎是非常不可取的。貨幣的產生是基于其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它隨時間推移維持其價值的能力。眾所周知,貨幣供應增加會稀釋貨幣單元的價值以及其購買力,并由此增加在延遲交易中使用它的成本。
因此,通貨膨脹的政策可能會降低比特幣的交易用途價值,從而阻礙比特幣的采用,且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相反,通脹政策會降低經濟計算的精確度,也會減少現金存儲并鼓勵消費,這被證明是不可取的。
通過這個部分,我們觀察了比特幣生產過程的基礎知識以及其貨幣政策。我們討論了貨幣生產的思想及其外部性,以及比特幣作為“硬”貨幣是如何優于其它貨幣的生產過程。我們探索“簡易”貨幣的陷阱,更具體地說是關于彈性貨幣政策的陷阱,同時還展示了比特幣如何成功避免陷入此類問題。
最后,我們還看到比特幣的有限供應的“硬”政策如何發揮其作用,它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并為存儲和資本積累提供了正確的經濟激勵,同時,它還為經濟計算提供了可靠的衡量工具。
到目前為止,我們探索了比特幣的“固有”特征,并且我們迄今為止已經得出了非常積極的結論。我們將繼續深挖比特幣的貨幣用例,方式是通過探索影響貨幣物質載體的外部因素以及比特幣是如何處理它們的。
比特幣立法
之前提過,有三個重要外部因素影響著貨幣物質載體的采用:立法、社會結構、認知考慮?,F在,我們將從立法的角度,開始研究每個因素,并試圖理解它們如何影響比特幣成為貨幣。
即使是對用貴金屬作為共同貨幣載體的消亡進行簡單的調查,也會發現立法機構的影響,是它們將其推向消亡。在大多數國家,黃金最初都享有優于其他貴金屬的壟斷地位,并在央行的控制下進一步中心化,立法機構對金屬貨幣的具體選擇具有影響力。
通過這種權力的中心化,他們后來有效地沒收了黃金資產(行政命令6102),阻止其日常的使用。尼克松總統于1971年發布11615行政命令最終將貨幣和黃金的最后連接打破。該行政命令結束了從金屬貨幣走向不可兌換紙幣標準的漫長過程。
這個最新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立法機構在貨幣選擇上有多么強大的力量。在當代的主權貨幣體系下,這些機構似乎都不喜歡來自比特幣的挑戰。
盡管比特幣面臨的法律挑戰很艱巨,但這恰恰是它設計本身帶來的。比特幣從一開始就是用密碼朋克的自由精神所創建的,并試圖使用加密技術實現自由。比特幣面臨的挑戰恰恰是它誕生的原因。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法幣體系中,任何競爭性體系的嘗試都被關閉。
相比之下,比特幣的構建考慮了所有過去的失敗,它試圖存活下來。正如其創建者所解釋的:“由于從1990年代以來,所有電子貨幣公司都失敗了,很多人自動地將其視為失敗的事業。我希望,很明顯,只是這些系統的中心化控制的本質讓它們注定失敗。我相信,這是第一次,我們嘗試一個去中心化的,無須基于信任的系統?!?/p>
比特幣的生產和維護過程高度開放,并通過支付交易費用為參與者提供了與使用比特幣實際需求相匹配的經濟激勵。用私鑰加密存儲比特幣的機制讓它免于被沒收。除了將其驗證成本保持極低水平之外,我們可以看到所有這些設計目的是如何讓比特幣在壓力下生存甚至成長起來。
比特幣的這種“立法彈性”的性質強大而穩健,以致于一位美國國會議員帕特里克·麥克亨利甚至稱比特幣為“不可阻擋的力量”。他表示:“我們政府不應該試圖阻止這種革新,政府無法阻止革新,試圖嘗試阻止的人們已經失敗了。”
盡管有很多其他的立法者不同意這種觀點,但這種大膽的聲明強調了比特幣的概念以及它背后的使命。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比特幣是否真有能力承受可能面臨的法律挑戰和監管壓力。比特幣這種法律彈性可能是它優于之前穩健貨幣的最大改進,也是它的優勢所在。
現在假設政府部門理解了阻止比特幣的困難,由于其提供了經濟激勵,也有可能它們會選擇使用比特幣。即使他們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取消了黃金貨幣的使用,但各國政府(主要通過央行)仍然在大量積累黃金,它們持有地上黃金總量的17%左右。
當比特幣變得足夠重要時,政府有可能將其作為黃金的替代品進行采購,并在國際貨幣事務中獲利,或者作為其“價值存儲”的對沖工具。
政府的另外一個選擇是通過參與比特幣挖礦獲利,不管通過直接還是間接的方式,因為它們控制了很多能源生產的豐富資源。(藍狐筆記注:正如前段時間有消息報道說白俄羅斯試圖用核電參與比特幣挖礦)參與比特幣的挖礦業務對國家來說不僅多了一種收入來源,而且也有助于比特幣,比特幣利用更高的能源投資來保證其網絡安全。
雖然從短期或中期來看,政府參與比特幣挖礦或購買比特幣的可能性非常小,但長期看,它可能是合理選擇。
社會全球化和比特幣
我們確認的第二個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社會結構。當前的趨勢是全球化和國際合作。理解這種社會轉型所帶來的需求,了解為這種社會服務的適當貨幣至關重要。如今的社會正迅速走向城市化,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城市中。互聯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全世界超過40億網民,這項技術對社會影響的程度遠超大多數之前的發明。
盡管社會比之前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但世界處于數百年來未見的貨幣嚴重分割狀態。雖然過去大多數作為貨幣的貴金屬重量不同,但從商業上是普通接受的(藍狐筆記注:之前白銀和黃金是世界通用的貨幣)。而如今的世界,我們有數百個互不兼容的紙幣,分割世界市場,且損害全球勞動分工。
大多數跨越國界的社會協作如今都要求在多種貨幣間進行貨幣兌換。這使得經濟計算復雜化和失真,同時增加了額外成本,還要求信任更多的金融機構。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能會增加交易結算的問題。由于跨境移動貨幣的成本和監管,這種結算非常昂貴,且要求通過多個中間商的集中處理。
隨著社會進入全球化連接的時代,隨著世界范圍內電子交易前所未有的增長,對于數字環境的原生貨幣的需求越來越強。在當前,在無須信任金融中介機構或發行貨幣的央行的情況下,與陌生人進行支付結算是不切實際的。
此外,這種過程也無法通過現有的任何貨幣系統來實現,直到比特幣的出現。作為完全電子化的商品,比特幣允許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進行結算,且無須可信的支付清算。它不要求昂貴的國際物理運輸,易于存儲,以很小的成本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縱觀現代社會的結構,似乎確實需要無須信任的原生的數字貨幣,這很可能促進比特幣的采用。
理解比特幣——比特幣采用的認知障礙
在我們得出結論之前,我們要討論影響貨幣物質載體的第三個顯著外部因素,也就是認知因素。
與以往的貨幣不同,之前的像黃金、毛皮或牛,比特幣除了貨幣用途之外沒有其他“實際”用途。從這方面考慮,它類似于收藏品貨幣,例如串珠和貝殼,并且在此特定方面也與當前的法幣類似。
在一個更常規,盡管在經濟上不太準確的用語中,它沒有“內在價值”。在此處討論這種“內在價值”是否必要,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否存在“內在價值”,這些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對我們來說,要理解比特幣所面臨的認知障礙,是因為它缺乏這種廣為認知的“實際用途”,或者不像貝殼一樣有自然美,或者沒有法幣的立法推動和支持,比特幣沒有什么去推動它的采用,沒有什么去推動它完成最初的積累以超越其貨幣用途。(藍狐筆記注:作者的意思說,其他的貨幣類型都有“實際用途”支撐,比如黃金不僅需要開采,稀缺,還有裝飾品用途或工業用途,被大家認同;法幣有國家支持;而比特幣,既沒有“實際用途”,也沒有國家支持。這就是為什么早期它面臨很大的認知障礙,阻礙它走向更大規模采用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可以說,只有兩種力量推動比特幣的采用,就是“經濟的”和“認知的”,而沒有任何“間接的效用”起作用。迄今為止,我在這里說的是比特幣的經濟力量,它與使用比特幣的經濟激勵以及它提供的超過傳統系統的優點相關。
第二種力量,是“認知力量”,它涉及到我們對貨幣的通用理解,尤其是對比特幣的理解,還涉及到在經濟決策中運用我們的知識。也就是說,我們對貨幣、貨幣的起源以及貨幣的性質了解越多,我們在這個方面的決定就會越好。在這里討論的認知力量是指使用比特幣動機不是來源于直接和立即的好處,而是最終來自于對比特幣及優點的理解。
雖然我相信在比特幣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數持有者純粹是由于認知的力量而參與,但我認為,就今天而言,經濟力量是吸引大多數人參與的誘因,但認知力量是讓他們留下的動力。在比特幣的“供應沖擊”(減半)期間,這一過程尤為明顯,我們已經目睹了比特幣價格的急劇上漲。
價格的上漲(經濟力量)引起人們對比特幣的極大關注,但在炒作逐漸消退之后,讓許多人留下來的是對比特幣及其愿景的理解,也就是認知力量。
然而,只有當比特幣的經濟力量如此強大,以至于認知力量變得毫無必要,人們將其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才有可能實現比特幣的真正采用。(藍狐筆記注:這就像普通人很少會思考貨幣背后的價值支撐,而只是將其用作生活所需的常見工具)
最后的主題是本文的最重要主題,不像其他,這是我唯一看到的比特幣處于明顯劣勢的地方。
對于黃金來說,它有數千年的貨幣用途歷史,足以讓人理解為什么它運作如此出色。但比特幣沒有這樣的奢侈。另一方面,紙幣的歷史充斥著失敗和經濟崩潰,但它成功克服了認知問題,它的方式是通過為學術界的經濟學部門提供資助并提供最重要的就業選擇來達成。
法幣為這類學者提供備受尊敬的有影響力的高薪工作,而他們反過來又為這種貨幣體系建立認知基礎,并用他們的“證書”來為其背書。相反,比特幣是“硬”貨幣,并沒有為自己創造這種“科學基礎”的預算,也沒有為經濟學家提供如此有影響力的工作,卻還要取代他們的大部分工作。因此,毫不奇怪,你會發現,在經濟學圈子很少有人會稱贊比特幣。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理解貨幣和比特幣,那么,推動其走向主流采用的就只有經濟力量。即使光靠它就足夠了,它肯定也無法很好地運作,并且在當代體系崩潰之前,似乎不太可能過渡到比特幣,這使得這種過渡讓人非常不愉快,而且不必要。
然而,了解比特幣的資源越多,人們理解比特幣就越多,他們采用的速度就越快,由此,過渡到使用比特幣的過程就越早,且越順利。
如今,在擁有超過一個世紀的央行之后,人們對貨幣的通用理解完全是有缺陷的,而且在大多數的學術討論中更是如此,他們仍然相信他們能用其復雜的數學模型和通脹目標來“調整”經濟。
2008年的經濟危機已經動搖了對當前體系的信任,但是大多數提供給大眾的理解貨幣的替代方案只會加劇當代體系的錯誤。
如今,諸如這樣的說法很普遍:“貨幣就是國家法律規定的。”“貨幣只是一種共同的幻想?!奔词乖诤芏啾忍貛诺闹С终咧?,也是如此。這說明了要解釋比特幣和貨幣是多么廣泛的工作。
結論——比特幣的出現
從貨幣經濟學的角度,過去十年是最有趣的十年。在此期間,我們見證了首個由自由市場發明的而不是發現的貨幣商品,同時它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貨幣化過程。
最初似乎只是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上另一個失敗的提議,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功能全面的貨幣體系,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積極服務。通過本文,我們研究了影響貨幣可銷售性的共同因素,并由此影響貨幣在市場上的采用,還研究了比特幣與以往貨幣的比較。
現在,為了全面分析比特幣,我們需要簡要概述一下比特幣出現的過程,從它早期開始到它未來可能如何發展。
當比特幣剛剛推出時,在它剛開始存在的最初幾個月中,它沒有價格,并且主要用于測試軟件。比特幣的“從0到1”時刻是2009年10月,它發布了第一個匯率,并首次在交易中變得有價值。不久之后,它的少數早期采用者開始交易它,通過為比特幣提供初始價格為其系統注入生命。
由于這些早期采用者愿意花錢賦予比特幣生命,盡管當時幾乎沒人知道比特幣未來會怎么樣,他們僅僅出于對比特幣潛力的愿景就有足夠的動力來支持。
因此,比特幣開始流通并不是來自另外一個“有用”的效用,也不是來自權威的法令,而是來自早期接受者的自愿行為,相對于為比特幣愿景潛力所花費的費用,他們更珍視構建新貨幣體系的機會。
再進一步,雖然比特幣有一定的交易價值,但可用的交易機會很少,因為它作為交換媒介的需求才剛剛開始凝聚。這意味著,與已經建立的紙幣相比,人們必須等待大量的時間來實現交換。
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持有它采用它。這就是為什么比特幣的硬度以及有限供應對其成功是至關重要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硬性的非彈性政策,由于貨幣通脹和隨之而來的貶值風險,持有比特幣的不確定性將過高,并將阻礙比特幣獲得真正有意義的采用。
比特幣的貨幣硬度使得人們能夠自信地持有,因為知道他們的財富不會被稀釋。
此外,其有限的供應量意味著隨著其采用率的增長,比特幣自然會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遭受通脹帶來的價值降低的負面影響。因此,比特幣的有限供應量本身就為那些了解其作為貨幣資產的優越性的人提供強大的經濟動機來采用它和持有它,他們期望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需求會不斷增加。
中本聰對此非常了解,他寫到:
“不是通過改變供應量而保持價值不變,而是通過預先確定供應量來讓價值改變。隨著用戶數的增加,每單位代幣的價值也會增加。它有可能形成正反饋循環;隨著用戶的增加,價值就會上升?!?/p>
就今天而言,比特幣比過去的流動速度要快很多,而且交易的機會也更多。然而,它要成為廣泛使用的貨幣體系,比特幣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就像所有的社會合作現象一樣,貨幣化過程也是一個非線性的過程,每當有增加的效應,這一過程都會加速和獲得收益。因此,不應該期望比特幣的流通速度和它的日常使用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可觀,但從長期看,它會加速。
縱觀迄今為止它取得的進展,似乎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比特幣終將成功達成其“臨界采用點”,而這個臨界點是實現快速增長并成為全世界共同貨幣的所需要的。
當前,比特幣增長最快的有兩個領域,一個是互聯網領域,它具有“家庭優勢”(藍狐筆記注:意為原生貨幣屬性);另外一個是經濟自由度較低的國家,例如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我們可以看到比特幣對于普通民眾的重要意義。
通脹率越高,管制越嚴,比特幣被采用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我們不能確定地知道比特幣將如何增長,但比特幣在一些經濟高通脹和管制國家會有需求,其民眾需要比特幣保護其財富,一旦出現經濟危機,這種情況會繼續大幅增長。
看來在現階段,比特幣是一種自由市場商品,在一些高通脹國家,它有效地證明了其價值主張,而它受到的限制只會促進它的采用,因此,比特幣也確實值得被稱為反脆弱貨幣。
來源: 藍狐筆記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