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長遠來看,區塊補貼和交易費之間將發生有機的安全性取舍。隨著網絡效應變大,對區塊空間的需求增加,因此減少了對區塊補貼的需求。我們有經驗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并且未來的預測看起來很樂觀。
· 比特幣的區塊空間是一種稀缺且獨特的商品。它將繼續積累需求。
· 在2017年的牛市并不是因為數百萬用戶突然使用區塊鏈在全球范圍內轉移資金,并試圖將交易成本、交換成本、波動成本和協調成本降至最低。
· 比特幣交易者的價格彈性很高。即使在交易費較高的環境中,對比特幣區塊空間的需求也會增長。
區塊獎勵
大約每10分鐘,一個新的比特幣區塊就會被創建出來,其中包含新鑄造的比特幣(“區塊補貼”)和交易(其中包括發送交易的實體支付的交易費)。新鑄造的幣加上交易費的價值被稱為“區塊獎勵”。
根據比特幣用代碼寫死的貨幣政策,每個區塊新鑄造的幣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最終在2140年達到0%(也被稱為去通脹模型)。在本文發布時,已經鑄造了將要存在的所有比特幣中的83%以上,而當前的年通貨膨脹率僅為3.8%。到2040年,超過99%的比特幣將被挖出。
“實際上,沒有人可以充當中央銀行或聯邦儲備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調整貨幣供應。那將需要受信任的一方來確定價值,因為我不知道該怎么讓軟件知道各種物品的真實價值。如果有某種巧妙的方法,或者我們想信任某人積極地管理貨幣供應,使其與某物掛鉤,則可以為此制定規則。”——中本聰
中本聰認為,不可能設定“適當的”通貨膨脹率(由于本地知識問題,local knowledge problem),并且,這引入了一種政治攻擊手段,因此他決定從該過程中去除人為的決策。每次改變或修改貨幣政策時,人的治理都會重新進入系統,從而使貨幣供應的確定性失效。這最終導致社會可擴展性降低,從而增加了網絡碎片化和分歧的風險。可預測的貨幣政策是關鍵:比特幣對長期穩定性和透明度的關注,為投資者和開發者創造了信心。
換句話說,比特幣中的固定貨幣政策有效而直接地解決了產權問題:沒有硬性供應上限,任何特定持有人所擁有的全部未來存量中的份額就變得不確定;結果,可變的供給政策幾乎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稀釋個人所有的貨幣份額 。因為供應上限解決了該產權問題,所以這些貨幣的價值往往會增加。
我不會花更多時間研究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因為我認為它是一個單獨的主題,需要專門的一篇文章(我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發布)。
那么為什么這很重要呢?區塊獎勵激勵礦工保護網絡。隨著通脹率趨于零,礦工將越來越多地僅從交易費中獲得收入。一些人擔心,僅靠交易費無法為礦工提供足夠的補償。在存儲大量財富時,安全和信任是至關重要的。
比特幣的安全模型
“在幾十年后,當獎勵變得微不足道時,交易費將成為【礦工】的主要補償。” ——中本聰
比特幣現有的UTXO集(帳本)和新區塊受博弈論和物理學保護。比特幣使用工作量證明(PoW)來使對賬本的更改變得困難,這消除了信任并為任何可能的攻擊者帶來了外部成本。礦工購買硬件(資本支出 )和電力(運營支出),并期望根據所花費的工作量(哈希)獲得其部分區塊獎勵。區塊獎勵從經濟上激勵了礦工們的行為。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區塊獎勵的價值也隨之增加,這激勵了礦工上線更多的算力來挖礦。一種加密貨幣網絡的算力越高,攻擊51%的成本就越高。
安全預算可保護網絡免受51%攻擊,這主要發生在區塊鏈的尖端,而不是整條鏈重寫,這將需要多得多的資源。
在網絡的早期階段,與交易費相比,區塊補貼對比特幣礦工的獎勵更大。隨著比特幣的通縮貨幣政策,大約每4年,區塊補貼下降50%。這既造成了波動,也造成了價格上漲:如果需求保持不變(或增加),則供應減少意味著需求正在追逐投放到市場的更少的新鑄比特幣。這種影響帶來了新的投機者,這是其設計之美的一部分,因為供應沖擊給比特幣帶來了更大的知名度。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每個幣的價值增加。它有可能產生正反饋循環;隨著用戶的增加,價值會上升,這可能會吸引更多的用戶來利用不斷增長的價值。” ——中本聰
雖然兩者代表相同的安全預算,但區塊補貼和交易費卻大不相同。對于區塊補貼,其價值既可以作為發行新比特幣的一種合理方式,又可以作為協議中內置的病毒式FOMO循環,從而增加了比特幣信徒的數量和網絡效應。它進一步拉伸了僅靠交易費來提供安全性的需求。因此,這就是為什么它被稱為“補貼”。
從長遠來看,將會出現有機的權衡:隨著網絡效應變大,對區塊空間的需求增加,從而減少了對區塊補貼的需求。雖然我們不知道為什么中本聰專門給比特幣選擇了這樣的發行時間表,但我們可以推測一下。兩次減半之間的間隔是很長的計劃和建設時間。在相似的時間長度里,我們給美國總統四年的時間,來讓他實現對整個國家的規劃。
通過Awe和Wonder(https://twitter.com/Awe_andWonder)完成的模型,我們可以看到,2030年左右,交易費將開始始終代表區塊獎勵的一個健康部分。當交易費在長期(按年度計)占區塊獎勵的50%以上時,比特幣將發展到更依靠交易費存活。
批評者經常聲稱,僅靠交易費并不能提供足夠的安全性。但是,什么是適當的安全級別?這是非常主觀的,因為等待的確認數量取決于交易規模和網絡的運行狀況。但是,盡管有主觀性,我們仍應嘗試進行計算。在MIT比特幣會議上,尼克·卡特(Nic Carter,https://twitter.com/nic__carter/status/1104922151247859712)提出了幾種我們可以量化適當的安全預算的方式:
閾值 :在給定的安全支出水平下,比特幣被認為是安全的
存量 :安全支出應與比特幣本身的價值掛鉤
增量 :相對于交易量,交易費必須大
我個人認為,最好用最終達到閾值水平的存量百分比來衡量安全性。存量比增量更有意義,因為隨著ASIC效率的降低,礦工將越來越關注長期運營。最終,這達到了一個閾值水平,即使是最富裕的國家也很難打破。
我假設,數千億美元(以現值美元計)將是足夠的安全預算,因為政府很難證明浪費這么多錢來51%攻擊比特幣區塊鏈尖端的合理性。他們還必須公開回應這種攻擊,因為他們的公民(納稅人)、企業和銀行都將投資于比特幣。
請注意,51%攻擊不會“殺死”比特幣,因為你仍然無法輕松地撤消歷史交易,這里(http://bitcoin.sipa.be/)計算了其工作量。
“這可能還會增加交易費市場的價值,因為移動比特幣的需求應會增加,從而為非攻擊者創造出服務交易費市場的更多動力” ——尼爾·伍德芬
最后,在遭受持續51%攻擊的絕對最壞情況下,必須保留的內容是UTXO集(帳本)。如果必須放棄SHA256,那就這樣吧。在那種情況下,比特幣可以采用已經擁有成熟市場的另一種挖礦算法,從而使所有國家級挖礦設備無效。我想明確地說,這將是最后的努力,絕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但是,這種情況可能發生的簡單事實可能會阻止一個國家嘗試進行此類襲擊。
重要的是要注意 ,PoW不僅實現了51%攻擊的最小化,并提高了網絡效應,它還實現了其他目標,同時還確保了創造貨幣的成本可被證明是昂貴的(不可偽造的成本)。
比特幣區塊空間是稀缺獨特商品
優質房產沒有選擇余地
讓一筆交易被挖出可以被視為購買了一部分區塊。以此類推,平均每10分鐘就會產生固定數量的土地,人們希望通過交易競標這塊土地。即使在零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出售這塊土地也能為礦工提供支持。這片土地的價格由交易需求決定,因為供應是固定的且已知。基本前提是,如果網絡正在被使用/重視,則它將獎勵礦工對網絡進行驗證/保護。
有人認為,山寨幣區塊空間是同等的替代品。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許多方法來戳穿該理論。比特幣房地產是優質房產(例如:得克薩斯州米德蘭便宜的土地并不重要,它永遠不會有舊金山的風光或社交網絡,因此需求將減少)。比特幣區塊空間的獨特價值在于安全成本、交換成本、波動成本和協調成本。
以下部分大量借用了唐納德·麥金太爾(Donald McIntyre)的文章《對保羅·斯托克(Paul Sztorc)的比特幣〈長期的安全預算〉隨筆的觀察 》(https://etherplan.com/2019/05/17/observations-about-paul-sztorcs-bitcoin-security-budget-in-the-long-run-essay/7587/,他允許我使用不帶引號地大量直接引用章節,這樣文章可以具有更大的連貫性)
安全成本:由于累積的總算力(能量),比特幣是最安全的加密貨幣網絡。這將為比特幣的高價值、高度安全的轉移創造一個市場,例如央行、政府、銀行間、公司和其他大額支付用戶, 他們將樂意支付非常高的費用 。還存在著一個安全反饋循環,因為其他鏈會通過進行鏈上交易來借用比特幣的強大安全性,正如我們最近在Veriblock上看到的那樣。
交易成本:當發送者和接收者想要用比特幣來價值存儲,但需要轉移它們時,“從比特幣轉向山寨幣,以較低的交易費發送它,然后在另一端將其轉回比特幣”存在摩擦。在交易傭金(0.1–4%)、點差(由于山寨幣流動性較差)和兩種方法的交易費之間,會有一個無差異點,超過此點最好支付比特幣交易費。如果比特幣是一種非常好的價值存儲,那么,出于與比特幣是一種好的價值存儲相同的原因,轉移將發生在比特幣內部。
波動成本:通常人們會忘記考慮波動成本,該成本取決于你的持有期限。 山寨幣通常比比特幣具有更高的波動性,而波動性具有隨交易規模而擴大的討厭效果。一個假設的例子:
萊特幣:10 美元付款 x 10% 量 + 0.01 交易費 = 1.01 美元
比特幣:10 美元付款 x 1% 量 + 0.20 交易費 = 0.30 美元
萊特幣:100 美元付款 x 10% 量 + 0.05 交易費 = 10.05 美元
比特幣:100 美元付款 x 1% 量 + 1.00 交易費 = 2.00 美元
假設比特幣交易費增加了5倍,但萊特幣的波動性損失使交易費約為10美元!相反,即使你通過波動賺錢,你仍然必須付出資本收益。下圖顯示了比特幣、萊特幣和以太坊的平均費用和波動率。不幸的是,如果沒有多個幣種的平均個人持有期限,我們很難計算波動的平均成本。
協調成本:并非所有幣種都能存活下來。全球將存在一個有限的競爭性區塊空間市場。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有限,我們不會考慮250種加密貨幣名稱、轉賬費、后續的250種價格,并在每次轉移價值時都選擇最便宜的一種(@NickSzabo4)。我們的大腦最多只能支持理解2、3種幣的價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交替使用它們(盡管有很弱/未經驗證的可能性在適當的用戶體驗/用戶界面之后大量幣種進行處理)。此外,由于比特幣囤幣者僅對用比特幣進行交易具有很強的親和力( 一神論 ),因此多種幣持有者將被迫用比特幣進行交易(少數的暴政)。例如:Square、Bakkt和Fidelity目前僅支持比特幣。
最終,比特幣核心軟件以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久經考驗。這增加了比特幣獨特的區塊空間的價值,因為有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在審查和依賴比特幣的代碼。
“比特幣是貨幣。多幣制是以貨易貨。”——康納·布朗(Conner Brown)
考慮到以上所有這些因素,未來的幣種數量將是有限的,而區塊空間和交易能力也將是有限的。這意味著,價值傳遞的成本將根據價值和安全要求在尚存的鏈之間分配。但最終,每個山寨幣都提供了具有較高風險的較低安全模型。
“如果一條鏈成為迄今為止最安全的鏈,那為什么大多數財富和有價值的應用不用它來保證安全?隨著更多用戶購買更安全的鏈,他們的購買壓力將推高價格。價格上漲將導致安全性提高。從那里開始,最終的使用、流動性和網絡工作將相互疊加。然后,應該使用這些最有價值和最安全的鏈來保護最富有和最有價值的dapp。隨著安全性差距的擴大,安全模型與更昂貴的同類產品相同而價值較低的區塊鏈將變得越來越少。側鏈、第2層系統等將使山寨鏈的“差異化特征”越來越不重要。”——亞歷克斯·桑拿博格(Alex Sunnarborg)
“在上一次牛市中,山寨幣和ICO的突然增加是一場模仿發生在比特幣上的財富創造的競賽。并不是有數百萬人突然使用區塊鏈在世界各地轉移資金并試圖減少這些費用。換句話說,山寨幣和ICO激增與2017年加密泡沫的巧合是一場普遍的淘金熱(我們都試圖找到黃金/價值儲存),但不是通過交易費來進行一場理性的區塊空間動態定價和套利。”——唐納德·麥金太爾(Donald McIntyre)
盡管我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持這一說法(而且它是很主觀的),但我認為很大一部分支付都是為了嘗鮮。與傳統的支付方式相比,使用加密貨幣付款更困難、更昂貴且更慢。畢竟,比特幣的基礎層是為新的全球貨幣體系建立最堅實的基礎,而不是創建另一個Venmo。
交易需求
“我敢肯定,在20年后,交易量可能會非常大或完全沒有。”——中本聰
另一個擔心是,隨著交易費的增加,用戶會回避交易以避免交易費。但是,從經驗來看,事實并非如此:隨著交易/交易量的增加,交易費也隨之增加。
價格彈性
“沒人再去那里了。太擠了。”——約吉·貝拉(Yogi Berra)
考慮大多數北美、歐洲和亞洲消費者/企業(大多數加密貨幣參與者)的用戶體驗。在大多數情況下,任何交易費都比現有的付款方式具有更高的摩擦,因此,任何費用都被視為“昂貴”(相對于現金或信用卡)。
“把費用想像成保險。你為安全付出了代價。”——阿里·保羅(Ari Paul)
比特幣交易者(對交易費)的價格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發送的付款類型(不變的價值儲存)的性質所致。在2017年最高擁堵點期間,中位數交易費為38美元。在此期間,我們短暫地看到了一些交易費高于補貼的區塊。我們可以查看交易價值儲存的成本來進行對比:
電匯法幣
對于美國的銀行來說,國內電匯平均費用為30–40美元 ,國際為65–80美元 (包括匯入和匯出費用之和)。
離岸(7萬億美元市場)
“開設離岸銀行帳戶的啟動費在…1935美元到3745美元之間 【銀行帳戶和實體文件】”——離岸銀行業務入門
房地產(250萬億美元市場)
“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間,來自中國的買家購買了40400套房,總計304億美元。他們每次購買所花費的中位數為439100美元”——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
房屋的平均結算成本為價值的2%,即8000美元。我敢肯定,個人將來會樂于花50美元來支付一筆不可變的資產,該資產不能被輕易地從他們身邊拿走(不同于房地產,房地產會在地緣政治爭端中被輕易奪走)。
實物黃金交付(7.5萬億美元市場)
唐納德·麥金太爾向德國聯邦銀行(Bundesbank) 請求了提供有關其從紐約市向法蘭克福轉移300公噸紐約聯儲黃金(當時為120億美元)的信息。花了3年時間,用了480萬美元。
較小尺寸的黃金交付可能需要保險,經過驗證的運輸或在取件/交付過程中進行實物保護等。估計至少約為10美元-100美元。
增加交易密度
尼克·卡特在MIT的演講中重點介紹了兩種提高交易需求的方法:提高交易的經濟密度或語義密度(semantic density)。語義密度是關于讓其他區塊鏈(例如Veriblock)將其數據嵌入到比特幣區塊鏈中。經濟密度是關于增加第1層上的交易類型的,這些交易類型如下:
隱私
“ Schnorr可以創建新的交易類型,從而打破在區塊鏈分析中廣泛使用的試探式方法,并且幾乎不可能僅通過查看區塊鏈就可以查明特定實體,同時通過聚合簽名來提高每個區塊的交易密度。”——盧卡斯·努齊(Lucas Nuzzi)
第2層(例如:閃電網絡)
隨著比特幣的擴展(第1層上的Schnorr,第2層上的閃電網絡等),它將變得越來越高效,從而推動了更高的鏈上使用率。杰文的悖論(Jevon’s Paradox)直觀地預測了這一點——隨著汽車變得更加省油,每年行駛的里程增加了。第2層將支持大量廉價的小額交易,而第1層則代表了較大的交易( 集裝箱船與貨物集裝箱——尼克·卡特)的較昂貴的結算層。閃電網絡通過增加每個鏈上txn的效用(通過允許每個txn完成許多txn的工作)來提高鏈上費用,并因此使最終用戶更能忍受高昂的鏈上費用。
由于企業和Lapps是圍繞閃電網絡構建的,因此其運營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將是通道管理(channel management)。隨著這些運營商重新平衡通道并優化連接性和容量,這將確保對第一層結算的持續需求。在鏈上,區塊空間非常寶貴,因此,要為注冊轉移所占用的空間對交易收費。在鏈下,流動性非常寶貴,因此,要為通過通道轉移的數量對交易收費(因為它需要重新平衡)。換句話說,鏈上交易和鏈下交易具有互補的不同收費模式。在鏈上,不管交易價值是多少,交易費是恒定的,而在鏈下,交易費是按價值轉移的百分比定價的。存在著一個交叉點,在這里在閃電網絡上使用高價值交易要比使用第1層更貴。
我們已經看到證據表明,即使閃電網絡還處于高度實驗性的形式,它也在增加第1層的使用。有一個2019年2月創建的區塊(https://blockstream.info/block/0000000000000000001ed7962d1df5909bbdc881e382314499b8070eaaf485e7),其中25%的區塊都是打開通道的閃電網絡交易。這是可檢測的,因為閃電網絡使用了隔離見證的可延展性修補,所有打開的閃電網絡通道都是隔離見證交易。*
“閃電網絡中的節點會傳播有關該網絡中存在哪些(公共)通道的八卦信息,包括對資金tx的引用,我們將對其進行檢查以確保該公告是真實的。這也被低估了,因為還有一些私人/未發布的頻道。”——Snyke
抗量子
“ 采用抗量子技術也將導致更大(和更昂貴)的交易。后量子加密算法需要更大的密鑰大小,這反過來又增加了交易中非見證數據的大小。” ——盧卡斯·努齊
總體
我們有經驗證據表明,在未來幾十年中,總收費收入將緩慢趨于等于區塊補貼。根據這些數據,人們擔心交易費不能代替區塊補貼的擔憂最終被夸大了。
下圖顯示了交易費占區塊補貼的百分比。
正如亞歷克斯·桑拿博格所指出的那樣 ,只有比特幣和以太坊才具有足夠有意義的交易費,可以在沒有通貨膨脹的環境下補償礦工。任何其他網絡都不太可能競爭。
安全的穩定性
“交易費的波動性似乎隨著區塊變滿而非線性地表現出來。可能導致算力發生相應的大幅波動。”——尼克·薩博
稀缺的區塊空間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將看到大量積壓的交易,這表明了未來獎勵礦工的意圖,從而穩定了系統。2017年的堵塞證明該系統可以創建并維持積壓的訂單。
一個合理的擔憂是,在純交易費用擔保模型中,現金流會出現波動。交易費以市場為中心,這意味著它們會根據供需情況上下浮動。基本假設是,交易費產生的現金流將不穩定,這將降低網絡的安全性。丹·麥卡德爾(Dan Mcardle)很好地總結了這一點:
“隨著礦業在成熟公司的參與下變得高度商品化,礦工們不太可能玩短期游戲,而是寧愿選擇連續挖礦。更進一步,礦工可能會與其他服務(例如:場外交易)垂直整合,從而成為額外的利潤中心(這意味著他們不太擔心可能會逐塊參與游戲)”——丹·麥卡德爾
礦工喜歡穩定的現金流,這就是他們為什么要加入礦池。他們不通過玩短期游戲來試圖贏得區塊,而是抱團取勝。
在最壞的情況下,挖礦費不穩定,實際上并不會破壞系統,只會延長結算時間,直到交易費增長到足以使挖礦重新開始為止。出于時間偏好的需要,實體會增加交易費來應對和反擊。
此外,在過去幾年中,補貼的實際價值已經變得極為不穩定,而礦業仍然保持強勁和穩定,即使補貼價值縮水了80%。這種“不穩定”并沒有影響到網絡,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礦業將對更大的波動變得更加有彈性。
將來,礦工可能會提前拍賣未來區塊中的空間,這可能對其收入產生穩定作用(農民出售農作物期貨的方式相同)。基本前提是,如果比特幣的使用量增加,則未來區塊空間的自由市場將對其進行正確定價。
最后,如果這是一個市場無法自然解決的重大問題,那么我們可以在協議中進行一些細微改動以平滑手續費收入。然而,這會讓基本協議更加復雜,并且,我們尚未充分探索其背后的博弈論。例如:
“其他長期低補貼時代的想法包括采用跨區塊間隔平均交易費來讓交易費收入變得平滑。”——亞當·巴克(Adam Back)
為后補貼時代的安全性建立模型
后補貼世界中的交易費是什么樣的?我建立了一個模型,可以幫助我們仔細考慮在2140年(以今天的美元計算)它們可能是怎么樣,并提供一些必要的假設,你可以在下面自己查看。在2140年最擁擠的狀態下,第1層交易的成本可能僅為8美元-82美元,具體取決于比特幣的市值。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在第1層進行交易的情況很少見,就像進行電匯一樣。
10萬億市值
假設條件
超級比特幣化(Hyperbitcoinization)
就像過去十年一樣,比特幣得以生存和蓬勃發展,并繼續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市場份額。我選擇了比特幣在超比特幣化價值中的最大市值在10萬億美元(價值略高于黃金)和100萬億之間美元,這是多頭的普遍估計。要正確看待這個價值:
全球總財富:750萬億美元
房地產:225萬億美元
法幣:50萬億美元-100萬億美元
黃金:7.5萬億美元
區塊大小
區塊大小受延遲、帶寬和存儲的約束。如果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數據包路由的工作方式,或者沒有在延遲上提高傳輸速度,則僅根據帶寬或存儲增加來選擇增長率并不是正確的選擇方式(延遲的另一個考慮因素是Tor的可用性)。我們來從整體上看看較大區塊大小所具有的問題 。
當然,更大的區塊大小可以減輕交易者的某些明顯的費用壓力(從而減少對消息不靈通的批評者的公眾審查,并減少交易者的“成本”)。但是,這改變了節點運營商的成本,同時以某種方式降低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是首先讓比特幣變得有價值的東西。而且,這加劇了礦池的中心化。允許什么程度的中心化是比特幣社區中持續不斷的爭論。
有一種市場機制可以補償節點運營商。例如:鼓勵中繼、交易數據,服務水平協議等。但是,目前,這基本上只是理論上的。
如果決定增加區塊大小,則它的增長率應該下降(類似于比特幣的通貨膨脹率)。否則,我們將不得不在以后同意軟分叉一個較小的限制,這與我們想要的立場完全相反。一些研究表明,8MB可能是最大的區塊大小,而不會產生有害的影響。
最后,圍繞減少區塊時間進行了一些討論,這將提供進一步增加區塊大小的能力。
第1層效率
有了Schnorr簽名(即將實現),估計此升級將使存儲和帶寬的使用減少至少25%。我們可以假設在接下來的120年中還會有一些額外的效率提升(Taprooft/Graftroof在不久的將來)。
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交易費占市值的百分比將趨于每天略高于0.001%。即使隨著區塊補貼的持續下降,隨著比特幣得到更多的采用,挖礦總收入(即安全性)也呈指數增長。
TPS
假設在有隔離見證的情況下,當前第1層最大為20 TPS。TPS取決于交易的字節大小,但我必須選擇一個值來構建模型。
有缺陷的潛在解決方案
出于以下三個原因,不建議在此階段提出增加2100萬硬頂,或“解鎖”休眠的幣的建議:
· 缺乏證據表明不斷降低的區塊補貼將是一個問題
· 由于其道德上的權衡,這種要求會引發分歧
· 如果一個問題從現在起至少十年后才會出現,則會出現更可接受的修復
結論
我說明了足夠的安全級別是什么,比特幣的主要(和不可復制的)區塊空間,交易需求,補貼用完后會發生什么以及安全穩定性。我們有經驗證據表明,適當的安全預算融資將通過交易費達到平衡。權衡總是在通貨膨脹(區塊補貼)和交易費之間進行,而比特幣處在最可靠地收取交易費的位置。如果十年內沒有經濟(交易)量,比特幣無論如何都將失敗。
多數大有來頭的批評家用他們模型里的荒謬假設來預言失敗和悲觀。相反,賽博朋克們用代碼說話。
中本聰本質上是一位編寫生產代碼并在環境中發布工作模型的學者,該模型首先側重于實際意義。
盡管存在激烈的敵對環境,他的實驗比特幣已經運行了10年——所有數據都表明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會繼續蓬勃發展。
來源: BixinInstitute?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