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投資真正進入大眾視野是從2015年通過很多專業投資機構的了解和參與開始的。過去五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專業投資人的加入,他們對區塊鏈投資領域的策略是什么?未來的預期趨勢判斷是什么?
9月17日下午,在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上,鄧超(主持人)、Kyle Samani、Paul Veradittakit、Sam Rosenblum和John Ng Pangilinan參加了題為“新賽道:未來投資趨勢”的圓桌論壇。
嘉賓介紹:
鄧超,HashKey Capital首席執行官
Kyle Samani,Multicoin Capital聯合創始人
Paul Veradittakit,Pantera Capital合伙人
Sam Rosenblum,Polychain Capital合伙人
John Ng Pangilinan,Signum Capital創始人
圓桌內容精選(英譯漢):
鄧超:在投資領域經過互聯網泡沫的人會說區塊鏈像初期的互聯網一樣,所以區塊鏈現在是互聯網的什么時代?
John Ng Pangilinan:我覺得應該是1999年。在2017年的時候,如果我去大公司說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他們會問什么是區塊鏈。現在不一樣了,區塊鏈的術語大多數公司會去用,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希望這個階段最終會過去。因為我們現在用的一切都是基于區塊鏈,但你不知道區塊鏈是什么。所以大規模推廣還是問題。
Sam Rosenblum:我覺得像80年代末的互聯網,但是區塊鏈的發展周期會快的多,很快會進到1993年的因特網。很多人談到一個概念,我們能夠通過提供簡化服務讓主流服務使用區塊鏈,對開發者而言這個時刻來臨會比普通用戶要快一點,現在還不行。
Paul Veradittakit:我在80、90年代的時候并沒有做投資,所以我只能說在因特網的初期。
Kyle Samani:我沒有具體的年份的判斷,正如手機一樣,現在手機的運行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倍,而且開發者的數量也增長了很多。現在的技術跟幾十年前相比已經發展了很多。
圖為鄧超
鄧超:你們的投資策略是什么,目前關注的投資領域是什么?
John Ng Pangilinan:投資策略方面,因為我自己是傳統銀行出身,所以我們首先會關注底層設施,然后是團隊,看團隊能夠提供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其次是合規的問題,我們會對項目進行調查。投資領域方面,我們會看目標公司的Layer1、Layer2的架構,希望可以有更多可持續的Dapps,還有DeFi。
Sam Rosenblum:投資策略方面,我們希望能幫助整個生態系統,不做短期或對沖性的投資。關于投資類型,主要是關注Layer1的協議,主要的方向是可推廣的技術或底層架構,也就是說很容易在這樣的架構上面來搭建應用。我們對DeFi也非常感興趣。
Paul Veradittakit:我們是長期投資者,我做了九年風投。會看各個方面,我們希望可以幫助投資標的,并且建立五到十年的投資關系。無論是區塊鏈的項目,還是非區塊鏈的項目,我們都有這樣的策略。
Kyle Samani:一些企業會研究區塊鏈相關的技術,看它們是如何被應用的。在這方面我們也進行了一些投資,比如在電信領域的合作。接下來兩到四年間,所有的基礎設施都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它是一個無形的存在。
鄧超:區塊鏈投資有周期,在2015年到2019年的周期里,技術、投資、市場和監管環境等都會改變,哪些變化值得關注?
Kyle Samani:這幾年我們沒有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可能會有一些思考方面的轉變,之前關注的是DeFi,這些技術使得區塊鏈更好地應用。最近我們看到的主要變化在美國、拉美、亞洲,一些央行或者法定貨幣的機構,都開始關注區塊鏈。
Paul Veradittakit:2017年有許多項目獲得了一些資金支持。監管方面,尤其是美國出現的一些變化,我們也會隨之改變投資的結構,比如現在SEC和其他監管機構,已發出了一些新規則。另外是對沖基金,分析不同的協議,使用我們的數據和資源。在對沖資金方面我們是多元化的,希望可以進行一些對沖行為,來更好地應對這個市場的變化。
Sam Rosenblum:2014年Coinbase是一家不錯的公司。過去幾年間很多事情變化了,比如運營方面。我們希望更早地投資區塊鏈初創公司,比如在協議方面,我們非常看好PoS機制。
John Ng Pangilinan:我們看到,2017年是項目的爆發期,但到了2018年,情況發生了變化。他們無法把技術應用到企業中。我們希望能更了解這些公司,了解他們的業務,幫助他們進行改進。幫助這些公司成長。
鄧超:John,投資機構應該如何幫助區塊鏈公司更好地發展?
John Ng Pangilinan:我們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基金、一些項目和公司,已經使用我們獲得的證書。比如匯款的證書,這樣網絡當中的人,可以利用這些東西,這是非常好的。只不過一開始要設計好,如果能一起合作的話,當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不容易。我們本身工作就很多了,還要再花時間做這個事,目前沒有辦法共享很多信息。如果能一起做一些事情,為什么不呢?不僅僅和加密貨幣這邊的人,和那些大型集團的人也是一起合作的。我們會和大型集團公司一起來起草工作的授權。
鄧超:Sam,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加密資產管理上的經驗?
Sam Rosenblum:實際上我們并不是活躍的交易者,現在的倉位沒有做太多的工作。過去幾年主要是缺少基礎設施,目前的情況也沒有發生太多的改變。所以傳統資產管理者,不需要考慮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旦投資了這些資產,就必須要長期持有,確保它的安全性。
這方面的投資比較特殊,很多投資公司都是這樣。如果想要增加倉位的話,會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一般是通過主要的投資分配資源,如果想要加倉的話,會和有長期合作關系的交易所一起合作。
鄧超:Paul,今年年初你接受采訪時說,在區塊鏈項目融資中,從發行Token向股權融資轉變。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轉變?
Paul Veradittakit:我們投資的是團隊。他們做一個事情,換了自己的業務模式,或者用法幣做一個業務模式,又換了一個業務模式來發行數字貨幣。我們還是想要和這些公司站在一線,現在是特別有道理的,很多資本的配置者會返回到傳統的VC上,很多家族企業也加入進來,甚至包括一些大學捐贈基金業投資于這些項目。
有看到長期投資者進入到這方面的投資領域,他們肯定是想要投資于這些團隊的最終成果。所以我們也是希望能夠保證靈活性,和這些公司保持步伐一致。不管是Token發行還是股權融資都可以,有很多混合交易。又做股權融資,又幫助他們發行Token,我覺得這是是比較好,在未來應該是一個趨勢。最終我們還是想要確保,不管他們創造什么價值,我們都能從中受益。
圖為Kyle
鄧超:Kyle,最近你有一篇文章說世界計算機應該在邏輯上中心化,但這背離了去中心化的主流觀點,你怎么看?
Kyle Samani:通常有三種類型的“去中心化”:架構上的去中心化,指的就是系統當中多少個節點;政治上的去中心化,指的就是有多少人可以施加控制力,包括規則和交易的選擇;邏輯上的去中心化,有沒有一個終點,邏輯形成后,其他人就可以用這個系統。
一般來說,邏輯上去中心化的系統往往很笨重。因為沒有一種方式,整合這樣的系統。如果看加密貨幣,看擴展方面的挑戰,其實很多解決方案都是非常聰明的,包括Layer2、零知識證明、分片等問題是這些技術很有可能會破壞邏輯上中心化的網絡。雖然不是完美的分裂,但是會慢慢侵蝕這樣的系統。比如說有一些狀態、通道,你要在系統上去運行是非常難的。實際上給應用邏輯帶來非常不必要的復雜性,特別是對開發者而言。我們非常支持架構上和政治上的去中心化,但是在邏輯上我們覺得這個系統應該是盡量中心化的。
鄧超:未來一到兩年,你們覺得哪些技術會被談論,還會繼續投資呢?
John Ng Pangilinan:我是在東南亞工作,新加坡的金融行業非常強大。我對于金融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比如說DeFi。
Sam Rosenblum:這個行業發展很快,整個市場的基礎設施還會持續下去,仍然是我們投資的機會。
Paul Veradittakit:我們希望中介都能夠被去除,就是實現去中介化,希望能夠讓去中心化的愿景不斷發展我們會繼續投資于這些方面,不管它會采取什么樣的形式。
Kyle Samani:我們還會繼續投資像協議、優秀的區塊鏈團隊,不管是對沖基金還是公募基金,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上,都會積極探索這些方面。
來源;巴比特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