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操作,應用處理器,應用處理器的結構和原理是什么?
流水線操作,應用處理器,應用處理器的結構和原理是什么?
與哈佛結構相關,DSP芯片廣泛采用流水線以減少指令執(zhí)行時間.從而增強了處理器的處理能力。要執(zhí)行一條DSP指令需要通過取指令、譯碼、取操作數和執(zhí)行等幾個階段、DSP的流水線是指它的幾個階段在程序執(zhí)行過程中是重疊的,即在執(zhí)行本條指令的同時,下面的3條指令也依次完成了取操作數、譯碼、取指令的操作。換句話說,在每個指令周期內。4條不同的指令處于激活狀態(tài).每條指令處于不同的階段。正是利用這種流水線機制、保證DSP的乘法、加法以及乘加運算可以在一個單周期內完成。這對提高DSP的運算速度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當設計的算法需要進行連續(xù)的乘加運算時.這種結構的優(yōu)越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友現。也正是這種結構。決定了DSP的指令基本上都是單周期指令。衡量一個DSP的速度也基本上以單周期指令時間為標準.其倒數就是MIPS。
應用處理器的產生來源和基本原理
在下一代多功能手機中,DSC、MP3、游戲和視頻等應用百花齊放。如果只用基帶芯片實現這些功能,那么將顯著增加CPU的負荷并影響通信處理性能。應用處理器(AP)適合于擴展手機功能,而且采用模塊化架構的AP子系統(tǒng)可重復用在不同移動系統(tǒng)制式的手機。
應用處理器是SoC解決方案的重要補充,今天的低功耗設計要考慮每兆赫茲毫瓦(mW/MHz)等級的功耗性能。某些應用處理器最低可以達到0.08mW/MHz,最高到0.42mW/MHz。為了支持更多的節(jié)電功能,還可以采用集成的智能LCD顯示屏,它有內置存儲器,用于緩存圖像,并有一個獨立的控制器,可以節(jié)省用于屏幕刷新的CPU周期。其它方法是通過0.13微米晶圓工藝實現的,既降低了內部I/O和核心電壓,又控制著泄漏電流。其它技術包括采用電源管理軟件來減少CPU工作周期和頻率。該技術的一個應用實例是基于ARM的Intel PXA27x XScale?處理器架構。
模塊化架構
這種雙處理器方案把基帶工作和AP工作分開,一個處理器實現基本的電話功能,另一個處理器實現多媒體功能。基帶處理器實現目前手機所做的呼叫/接聽等基本的電話功能,AP處理器專用于處理高負荷的多媒體應用。
應用處理器子系統(tǒng)的要求
1.連接簡單;連接的最簡單方式是采用一個SRAM接口。
2.“穿過”(pass through)特性
由于LCD連到AP而不是基帶處理器上,因此從基帶提取圖像送往LCD成為間接的動作。AP處理器上的“穿過”特性使得基帶處理器可以訪問LCD,即使該AP處于節(jié)電模式下。在這種模式下,不管是主LCD還是子LCD,基帶處理器都可訪問。可以“穿過”的最大器件數目設定為4。這為未來的擴展預留了空間。功耗在節(jié)電狀態(tài)下達到最低。因而手機的待機時間可以最大化。有了這種直接訪問特性,現有代碼無需修改就可重復使用。它減輕了工程師的工作負荷并縮短了開發(fā)時間。
3.基帶引導功能
通過利用這種特性,主程序可以存儲在不昂貴的NAND/AND閃存上。引導加載器將主程序從數據閃存加載到SDRAM,并最終在該SDRAM上運行它。一個不同的引導加載器可用來重寫/更新主程序。即使在重寫期間發(fā)生異常中斷,對最終產品也沒有任何損害。
4.視頻I/O
將YUV轉換成RGB或者將RGB轉換成YUV是靠硬件實現,不是靠軟件計算。這帶來速度和效率。例如:一個SXGA分辨率照相機傳感器的輸出YUV格式為4:2:2,每秒15幀,這意味著每秒可處理1,280×1,024×8×15=157,286,400字節(jié)。
5.集成基帶與AP
基帶系統(tǒng)和AP子系統(tǒng)的集成類似于把一個SRAM加到基帶處理器上。基帶應該最多保留7個I/O端口和一個中斷來控制AP。除去某些AP功能,如“基帶引導”和“穿過”,可以降低對I/O的需求。
應用處理器設計上分三大流派,一大流派是單ARM內核加陣列處理器,另一大流派為ARM內核+DSP。還有一大流派就是采用門級邏輯電路設計。還有極少數廠家使用RISC結構。
ARM內核最大的優(yōu)點是軟件操作平臺易于建設,同時性能也算不錯。缺點是性能功耗比不如DSP,因此ARM內核的運算單元適合與上層軟件鏈接而靈活控制手機中的多個設備,DSP就比較適合進行固定模式的運算。ARM性能和運行頻率關系很大。需要獲得比較強的性能就必須提高時鐘頻率,提高時鐘頻率就意味著功耗增大,德州儀器多媒體應用處理器使用的TMS320C55x DSP內核要比ARM11的效率也要高不少。
應用處理器的分類與發(fā)展
嵌入式系統(tǒng)主要由嵌入式處理器,嵌入式系統(tǒng)軟件和嵌入式應用軟件組成。但是嵌入式系統(tǒng)有不同的應用形式,不同的形式決定了不同的嵌入式系統(tǒng)架構。目前主要有三種嵌入式系統(tǒng)的架構。
1.IP 級的架構。
IP級的架構是系統(tǒng)級芯片的形式(SOC)。該架構把不同的IP單元根據應用的要求集成在一塊芯片上面,并且嵌入式軟件也可以集成在這個芯片上面。
2.芯片級的架構。
嵌入式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是芯片級的架構。芯片級的架構是根據應用的要求,可以選擇相應的處理器芯片,內存組件,1O接口芯片等組成相應的嵌入式系統(tǒng)。相應的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也固化在ROM中。
3.模塊級的架構。
模塊級的架構是以X86處理器溝通的計算機系統(tǒng)模塊嵌入到應用系統(tǒng)中。把操作系統(tǒng)改造為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把應用軟件固化在固態(tài)盤中。這樣這種系統(tǒng)體積小,可靠性好,具備了常用PC的通用性和便利性。這種嵌入式系統(tǒng)多用于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中。
Intel公司在2000年9月推出了基于StrongARM/XScale處理器的面向互聯網的嵌入式系統(tǒng)的架構,即Intel個人互聯網用戶架構PCA(Personal Internet ClientArchitecture)。PCA架構由應用子系統(tǒng),通信子系統(tǒng)和內存子系統(tǒng)組成。PCA 的應用子系統(tǒng)是由StrongARM/XScale處理器組成的。該處理器在嵌入式系統(tǒng)的支持下,管理擴充設備內存,用戶輸入輸出,電源管理及通信子系統(tǒng)之間的交互。PCA子系統(tǒng)是由一個或者多個處理器構成完成通信協議的處理。為了提高實時處理的性能,也可以增加DSP。內存子系統(tǒng)提供低電壓,低功耗,高級程度的Flash/SRAM/DRAM的管理。支持分級存儲體系,告訴緩存,片上內存,系統(tǒng)內存等。
我們可以認為Intel公司提出的PCA架構是嵌入式系統(tǒng)的第四種架構,作為該架構中的應用子系統(tǒng)的嵌入式處理器,Intel公司推出了XScale處理器。XScale和是采用ARM VSTE架構的處理器,使Intel公司的StrongARM的換代產品。XScale是以核的形式作為ASSP(Application Specific Standard Product) .Intel公司的PXA250和PXA210應用處理器就是為手持設備設計的ASSP。
Intel PXA250/210微處理器是F一代手持多媒體應用處理器,基于Xscale結構的高性能低功耗微處理器,廣泛應用于無線、手持和Internet設備當中。Intel PXA250內核是一個32-bit的微處理器,但是在他的結構設計中,處理器內核部分僅占了整個芯片的15%。絕大部分區(qū)域是為了提高其性能的集成程度和增強電源管理,降低芯片甚至是系統(tǒng)的功耗。 Intel PXA250內核是一個Intel Xscale內核微處理器。Intel Xscale本身是一個32-bit的RISC為結構。采用先進的ARM技術,是目前世界上交流行得32-bit嵌入式CPU。在技術_FARM和Intel Xscale兩者完全兼容。因此在采用Intel PXA250應用處理器進行軟件開發(fā)時,原來為ARM開發(fā)的代碼完全可以進行移植,或直接在基于Intel Xscale的微處理器上運行。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
相關閱讀:
- [處理器/DSP] Codasip發(fā)布適用于定制計算的新一代RISC-V處理器系列產品 2023-10-24
- [電子說] Andes旗下高性能多核矢量處理器IP的AX45MPV正式上市 2023-10-24
- [控制/MCU] 單片機的三大功能 2023-10-24
- [電子說] 思爾芯原型驗證助力香山RISC-V處理器迭代加速 2023-10-24
- [電子說] STM32基礎知識:中斷系統(tǒng) 2023-10-24
- [電子說] 講一講Apple Macintosh處理器過渡的故事 2023-10-24
- [電子說] GD32的中斷-外部中斷的實現 2023-10-24
- [汽車電子] 貿澤開售用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和自動泊車的 Texas Instruments TDA4x SoC處理器 2023-10-24
( 發(fā)表人: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