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PC 業務營收疲軟的英特爾裁掉了 12000 名員工,此舉讓我們不禁開始擔憂這家掀起微處理器革命的公司的未來。
現今增長迅猛的智能手機市場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ARM的微處理器技術之上的,而 ARM 只是一家規模不大的英國芯片設計公司,它并不具備量產芯片的能力。在 iPhone 出現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里,它的市場份額就連英特爾的廣告預算都不如。
另一方面,自從在 1971 年推出了席卷全球的 Intel 4004 以來,英特爾就一直牢牢占據芯片產業第一的寶座。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這家由集成電路之父,摩爾定律提出者,數字時代最具遠見的先知戈登·摩爾(Gordon Moore)一手創辦的公司怎么會完全錯過移動的大潮呢?
如果想了解英特爾在 iPhone 問世之后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家芯片公司為何能夠締造一個“Wintel”雙頭壟斷的帝國——它是如何運用一系列的商業策略來維持自己的驚人利潤,排除競爭對手,并最終觸怒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
這其實算不上是一段技術競爭的故事,而更像是一段商戰故事。我們經歷過的“PC 時代”其實是在商業和技術結合之下創造的。盡管以前的英特爾能夠全面轉向生產微處理器,但是它現在已經無法不顧一切地投身移動領域。
在我們開始挖掘歷史之前,我不得不先破除人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誤解。我們可以在讓-路易·加西(Jean-Louis Gassée)最近發表的這篇文章中看到這種想法,我暫且稱之為“ARM 性能魔法論”。
其實……性能魔法論是錯誤的
英特爾之所以會在移動領域敗給 ARM,并不是因為過時的x86指令集架構(ISA)存在缺陷,也不是因為 ARM 架構的性能參數有多么神奇。在處理器集成晶體管數量已達數十億級的今天,任何鼓吹某種架構能夠全面勝過另一種架構的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我在大概五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寫過這個話題——其中的觀點直到今天仍然適用:
首先,任何 ARM CPU,包括英偉達生產的,都不可能在未來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內在原始性能上接近英特爾的桌面和服務器 x86 CPU。英特爾將繼續保持芯片處理性能的領導地位,而至強(Xeon)也會繼續作為 CPU 性能的最高代表。單線程性能是一個非常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英特爾毫無疑問是這方面的佼佼者。ARM 在這方面的表現已經被專家和分析師過度吹捧了——你不能在手機 CPU 核心撒上一把魔法粉就能把它變成酷睿(Core)i3、i5或者至強等級的芯片。那些想看到多核 ARM 芯片吊打至強的人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如愿。
另外,ARM 不斷提升芯片的性能,它的能源效率將無可避免地開始下降。這里也不會有什么魔法,僅僅是架構不同對處理器功耗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兩塊性能相當的多核 ARM 芯片和多核至強芯片在執行高強度計算工作時的功耗也會差不多,不相信這點的人就相當于相信 ARM 性能精靈的存在。
認為 ARM 的功耗本來就低于 x86 的想法是PentiumPro 時代的遺留物,當時還存在著“x86 稅”這種說法。
英特爾將PentiumPro 超過 10%的晶體管預算都用在了一個特殊元件之上,后者可以將臃腫的 x86 指令轉換為更簡潔的“微指令”。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里,摩爾定律已經將芯片晶體管的數量從數百萬個抬升至上百億個,而轉換元件的晶體管數量卻沒有怎么增加,它們在現代 x86 處理器上的集體管占比已經非常低了。
總而言之,那些認為 ARM 的功耗優于 x86 的人已經落后于時代十年了。
在探討完這個問題之后,下面進入正文的內容。
架構封鎖
自 PC 時代來臨以來,英特爾一直享受著高銷量和高利潤兼得的市場地位。這家公司賣出了不計其數的芯片,同時還能給它們標上遠遠高出合理水平的定價。
英特爾能夠長期高價銷售芯片的背后有一個技術原因:x86 架構封鎖。處理器采用的架構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因為性能的高低,而是向后兼容的能力。
對于Windows這種龐雜的軟件平臺來說,一旦它為某個架構進行編譯之后,再為另一個架構重新編譯和優化將會非常困難。雖然即時編譯和轉換被認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但是它們一直都沒有得到推廣,所以架構封鎖的問題時至今日仍然存在。
除了某些失敗的商業嘗試和實驗版本以外,大眾市場上的 Windows 可以說是只面向 x86 架構的。這意味著戴爾、Gateway 和其他銷售“Wintel”PC 的品牌可能只是想要 Windows 電腦,但它們還不得不購買與之捆綁的英特爾芯片。
在這種“雙頭壟斷”的局面之下,英特爾和微軟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攫取大量的財富,在將 PC 售價一再推高的同時讓系統集成商只能從中分得微薄的利潤。在Wintel聯盟之中,英特爾尤其善于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壓低后起競爭對手的利潤,讓它們難以生存下去。下面是它慣用的手法。
利潤黑幫
比如說英特爾想要提升自己的利潤,它會跟戴爾說,“我們要開始提高 CPU 的價格了。”由于戴爾實際上沒有其他高性能 x86 處理器可以選擇(我稍后會談到 AMD),所以它就只能無奈接受英特爾的提價。
現在戴爾既然要為每臺出貨的 PC 向英特爾支付更多的錢,那么它接下來有三個選擇:1)它可以提高產品售價,但是在競爭殘酷的 PC 市場里,提高售價無疑會削弱它的產品競爭力。2)它可以通過讓出利潤來承受英特爾的提價(這樣將會累及它的股價)。3)它可以轉而壓榨其他 PC 元件的生產商(例如顯卡、聲卡、主板等),通過榨取它們的利潤來維持自己的利潤。
不出意外,戴爾和其他大部分 PC 廠商都傾向于選擇第三種做法。因為市場上有多家顯卡制造商,所以戴爾可以在英偉達(Nvidia)和 ATI 之間來回壓價,要求他們給出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才能繼續作為戴爾電腦的供應商。其他元件的生產商也會面臨同樣的處境。
這就是英特爾從 PC 產業的上下游“竊取”利潤的基本手法,首當其沖的是像英偉達和 ATI 這樣的顯卡制造商。
至于來自 AMD 的競爭,英特爾的主要抵御手段是“Intel Inside”品牌推廣項目。英特爾會向 PC 廠商支付一筆費用,讓它們在自己的 PC 上貼上一個“Intel Inside”標簽,還會在產品的廣告上加入一個“Intel Inside”標志。這實際上就是在提供回扣。
我之所以稱之為回扣,是因為它的操作是這樣的:英特爾為了提升自己 CPU 的利潤,強迫戴爾壓榨英偉達或 ATI 的顯卡利潤,然后英特爾通過補貼 PC 產品營銷的方法將一部分從英偉達和 ATI 身上攫取的利潤返還給戴爾。
這樣一來,戴爾可以在維持元件成本的同時得到一筆營銷補貼,英特爾則可以做到提升利潤和削弱競爭對手。在這種雙贏的局面下,戴爾還有什么理由威脅轉投 AMD 呢?(戴爾后來確實推出了采用 AMD 芯片的產品,這條新聞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拒絕 ARM
英特爾運用上述手段獲取了豐厚的利潤,而且他們想要不惜一切地維護這些利益。這家芯片制造商曾經擁有一條運作良好的 ARM 處理器生產線,但是他們認為高銷量低利潤的產品是毫無意義的,于是最終賣出了這條生產線。
正當 ARM 開始興起,喬布斯秘密開發 iPhone 的時候,英特爾仍然沉浸在高額的利潤之中。因此它理所當然地拒絕了為史蒂夫·喬布斯生產 iPhone 用的 ARM 芯片。英特爾不想進入手機 CPU 這個低利潤的業務,而且它當時也沒有想到 iPhone 將會掀起自IBM個人電腦以來最大的技術變革。于是英特爾當時的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婉拒了喬布斯的提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其他的手機廠商都對 x86 架構的手機芯片也沒有積極的興趣。因為每一家手機廠商都對英特爾的手段了如指掌,它們深知如果自己選擇了低功耗 x86 CPU,那么英特爾就會利用架構封鎖逐步榨取它們的利潤。
它們當然不想讓英特爾在智能手機領域重施 PC 時代的故技,所以包括諾基亞在內的一眾手機廠商都沒有動力與英特爾合作,他們更愿意采用低價、普遍的 ARM 架構。
盡管大多數 ARM 芯片的性能都落后于英特爾芯片,但是 ARM 的好處在于它為系統集成商提供了選擇。跟 x86 架構的情況不一樣的是,如果某家 ARM 供應商想要壓榨你,你大可以轉投另一家供應商。也許 ARM 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晶體管制式都不如英特爾,但是它們總是非常低價、易用和隨處可得,而且還可以避免架構封鎖的威脅。
Atom 的失敗反擊
后來,英特爾終于意識到 ARM 是自己在低功耗芯片領域的威脅,所以作為防御手段,它推出了 Atom 低功耗 x86 處理器產品線。但是 Atom 處理器的表現實在太弱了——基于 Atom 的Windows上網本基本上都無法使用。
Atom 之所以會這么糟糕,是因為它必須如此。如果英特爾推出的是一款低利潤、高性能、低功耗的 x86 處理器,那么服務器制造商將會馬上放棄價格高昂的至強芯片,轉用這款低價替代品。
英特爾自然不愿意低利潤 x86 產品蠶食高利潤 x86 產品的份額,所以它只能采取折衷的辦法,比如利用 Atom 來阻止 ARM 攀上筆記本電腦的市場,而不是將 x86 下放給智能手機。
總結
本文的篇幅較長,總結起來就是英特爾錯過了移動 CPU 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的特點是高銷量、低利潤,這點并不符合英特爾高銷量、高利潤的經營方式,所以對它來說,推出低利潤的產品就相當于砍掉自己現有的搖錢樹。
另外大家應該明白的一點是,如果你的全部業務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壟斷地位之上,而且你的豐厚利潤是來自壓榨合作伙伴和打壓競爭對手的話,你是肯定不會受人待見的。當你嘗試進入任何新領域時,現有的玩家都不會愿意跟你合作,以免受制于同樣的伎倆。
到了 2016 年的這個時候,就算英特爾想要全力投入移動市場恐怕也無能為力了。無論 x86 移動處理器的性能有多么美好,英特爾內部都不會有人敢于將整家公司押到這上面,因為它一直以來都在利用架構封鎖來壓榨整個產業鏈。
事實上,如果蘋果有一天將自己的筆記本和桌面電腦產品從 x86 轉向 ARM 架構,這肯定不會是因為 ARM 的性能魔法,或者 x86 架構已經過時——而會是因為 ARM 芯片與英特爾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差距已經變得足夠小,這樣蘋果就會轉而選擇成本更低的 ARM。
基于 ARM 的MacBook在 CPU 性能表現上也許(永遠都)比不上同級別的英特爾芯片筆記本電腦,但是蘋果不會介意這些,因為 ARM 可以讓他們降低產品售價或提升利潤,而且忠實的果粉們是無論如何都會買賬的。
至于英特爾接下來要怎么走,它只能選擇原地踏步或壯士斷腕。如果選擇原地踏步,他們永遠都無法進入汽車或物聯網這些時下熱門的領域,只能一直維持高利潤的 x86 架構封鎖模式。如果英特爾想要繼續發展,他們就不得不放棄一部分的利潤——要么放手讓低利潤的x86產品蠶食現有的高端產品,要么重新回到ARM芯片業務。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