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芯片
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AMD創造了第一種由自己原創設計的x86芯片K5,與英特爾的奔騰芯片展開對抗。從性能方面來說,這種處理器大致上能與奔騰相比;但這種芯片直到1996年才上市,比Pentium Pro晚了一年。
與此同時,一家名為NexGen的小型硅谷公司則做了一件AMD沒能做到的事情:憑借僅有60人的工程師團隊,NexGen與英特爾展開了對抗,從IBM那里獲得了少量的融資。這家公司當時的負責人就是阿提克?拉扎,這是一位天才橫溢的巴基斯坦工程師,曾在英國和美國受過教育,在1979年來到美國,當時他名下僅有3000美元的現金(到2009年,拉扎將其位于帕洛阿爾托的一處物業掛牌出售,開價2400萬美元,不過到最后沒有賣成)。拉扎也希望能擊敗英特爾,但他知道以NexGen當時的規模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時任微軟首席執行官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對NexGen頗感興趣,他特地抽出了45分鐘時間與拉扎面談,但到最后卻演變成了長達四小時的晚餐會議。蓋茨建議拉扎與桑德斯接洽,原因是AMD擁有芯片制造能力,但卻需要一種更好的產品來發揮這種能力。拉扎當時表示,他愿意與桑德斯進行交流,但不知道如何與其接觸,更不用說能引起后者的關注了。
“當我第一次經介紹跟桑德斯見面時,他甚至都等不及聽完我的名字——后來他一直都在叫我拉賈(Raja)。”拉扎說道。“他滔滔不絕地講了45分鐘,告訴我AMD會如何讓我感到迷戀。我呆在那里,臉上掛著笑容,但我怎么才能與這樣一個人溝通呢?那時蓋茨對我說道:‘桑德斯是個不該被低估的人——他擁有三種品質:聰明,非常自我本位,思想天馬行空。’”
蓋茨拿起了電話,給桑德斯打了過去。“如果不是當時蓋茨打了那個電話,那么我們原本都不會擁有那樣的動量。”拉扎承認道。
在1995年,AMD以6.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NexGen。收購完成后,拉扎出任AMD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他被廣泛視為桑德斯最終的繼任人——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桑德斯甚至把拉扎稱作是“微處理器設計領域中的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當時,AMD還接手了NexGen正在開發中的Nx686處理器。在適應了在AMD工廠中進行生產的一些設計困難以后,AMD在1997年推出了一種能跟英特爾奔騰II兼容的處理器,這種處理器可以插入最早的奔騰處理器所使用的Socket 7主板,從而允許電腦很容易地進行升級。這種處理器就是K6,它對AMD來說標志著一個轉折點,無論是在速度還是價格方面都能跟英特爾競爭。
“奔騰MMX現在已經是徹底過時的處理器!”電腦硬件和測試網站Tom’s Hardware在1997年4月份這樣宣稱。“K6 223的定價將低于奔騰MMX 200,而其速度則幾乎在某個方面都要更快。在Windows 95系統下,K6的速度比現有的任何處理器都要快,時鐘速度很可能將跟Pentium II一樣快。”
隨后K6被升級至K6-2,后者在一年以后問世;再然后是K6-III,這種處理器在1999年的大多數時間里盛行一時。在公眾看來,這種過渡可能像是直接發生的;但在實際上,幕后的進展并非那么順利。
失去自制的邊緣
桑德斯的管理風格有些古怪,在帶來忠誠的同時也會制造摩擦。曾在2000年到2010年之間擔任AMD營銷副總裁的帕特里克?摩爾海德(Patrick Moorhead)還記得他到AMD求職時被桑德斯面試的那一天。“我把我的1990年款豐田凱美瑞停到了他的賓利敞篷車旁邊。”摩爾海德在接受ArsTechnica采訪時說道。“我們談起如何才能讓這個行業變得不同,如何才能重組這個行業。坦白的說,我喜歡當時的那種感覺。”
但好久不長,很快拉扎就開始對桑德斯的管理方法感到不滿。從1979年開始,桑德斯就一直保留著自己位于比福利山莊(Beverly Hills)的辦公室,每周通勤到硅谷一次,然后在周五回到南加利福尼亞州,直到下個周一。“如果(桑德斯)一直都很上心,那么我還可以接受。”拉扎說道,“但他根本不是那樣的人。如果我晚上太晚打電話給他,或是早上太早吵醒他,他都會不高興。而我是一個愿意全年無休的人。”
正如《紐約時報》在1989年報道的那樣,那時AMD的企業文化還已經失去了公司初創時的節儉習慣。“桑德斯越來越奢華的風尚也變成了一種‘傳染病’。”報道寫道。“不帶勞力士的銷售員很可能會發現他們那不夠貴的手表被高管丟掉,原因是高官們希望看到這家公司擁有某種特定的形象。曾在AMD供職的員工說道,那是一種氣氛,整個公司中的工程師都會揮霍無度,遠遠背離了AMD草創時的日子,當時桑德斯曾拒絕過一項電動削筆器的預算申請,因為太貴了。”
拉扎也對支出問題感到擔心,他認為這是桑德斯個人生活方式的一種延伸。在AMD收購NexGen以后不久,拉扎就造訪了桑德斯位于洛杉磯的豪華住宅。“我說道,房子很漂亮。”拉扎說道。“而他回答道:‘是我跟麥當娜搶回來的,我們爭奪了一場,我勝出了。’然后我說:‘好吧……’桑德斯隨后說道;‘我知道你想什么,我花得太多,而賺得不夠多。我一直都是這樣的。’”拉扎說道,當時桑德斯的這番話就像是在他肚子上打了一拳那樣讓人令人難受。“然后我就說;‘希望你在AMD不會這樣做吧。’但結果是他依舊我行我素,”桑德斯補充道。
隨后就出現了財務問題。前首席財務官巴頓回憶道,在AMD不斷延長K6系列處理器“壽命”的同時,這家公司是如何每隔幾個星期就陷入災難的。“在每周一早上召開的運營會議上會有人說:‘我們遇到麻煩了。產量突然急劇下降,下個星期我們要沒有東西可賣了。’”巴頓說道。“那種情況所帶來的財務問題太糟糕了。沒東西可賣了!注定要完蛋了!然后,所有人都會接到一個任務,然后一兩天內就會有電子郵件或是電話過來說:‘問題解決了,情況甚至更好了,銷量會上去。’”
巴頓說道,每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時,桑德斯都會堅決地向每個部門委派任務。對拉扎自己說,很多次他都只能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把那些不斷重復出現的問題隔絕開來,讓事情重返正軌。而在財務方面,巴頓及其團隊不得不作出向投資者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每個問題的決定。“我們一個季度一個季度地瀕于失去自制的邊緣,這種情況持續了數十年時間。”他說道。“在我職業生涯的其他時間里,再沒有其他什么東西能讓我覺得更煩惱了。”
盡管面臨這些問題,但K6及其升級版還是為AMD最成功的架構之一奠定了基礎,也就是被稱為速龍(Athlon)的K7架構。
尋找繼任人
速龍XP是市面上最后一款成功的K7架構處理器
對AMD來說,K7架構在所有方面都是取得了成功,這種架構的性能表現很好,其時鐘速度也從剛剛推出時的500MHz一路提高到了壽命周期接近結束時的最多2.33GHz,這使得AMD得以在時鐘速度之戰的時代里有能力與英特爾展開對抗;在那個時代里,不斷增長的時鐘速度跟今天不斷擴展的CPU核心一樣具有營銷作用。此外,K7還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勝利——舉例來說,讓AMD得以推出一款1GHz的處理器,從而在市場上“痛擊”英特爾。
但是,在AMD于1999年6月23日推出K7的幾個星期以后,拉扎就離開了這家公司,當時有傳言稱他與桑德斯大吵了一架。
拉扎的離職讓分析師感到迷惑不解。“那肯定會降低人們對這家公司競爭能力的信任感。”Cahners MicroDesign Resources首席分析師格文奈普(Linley Gwennap)在19999年對《洛杉磯時報》說道。“在AMD的高級管理層中,拉扎是真正了解K6和K7架構背后技術的人物之一。”
根據拉扎今天的說法,當時桑德斯堅持要在德國的德累斯頓(Dresden)建造一家工廠,而拉扎對此表示反對(這家工廠在2000年春天完工,到今天仍是AMD分拆出來的GlobalFoundries公司的一部分)。
“當時整個經濟模式中的困難在于,AMD沒有足夠的資本來為建立工廠提供資金。”拉扎說道。“讓我跟桑德斯最終發生沖突的事情是,桑德斯不成熟地借用資金開始了建設一家新工廠的進程;而在那時,我們至少在一年內并不需要一家工廠。如果那時我們在一年后才建造這個工廠,那么原本可以積累足夠多的利潤,能夠承擔得起在德國建廠的成本。他為一種從根本上來說沒有效率的資本結構奠定了基礎,而在隨后的日子里,AMD從來都沒能從這種資本結構中恢復過來。我當時跟他說,不要那么做,而且把(購買訂單)攔了下來。但是,他在沒有告訴我的情況下加快了整個程序。”
拉扎和巴頓都回憶道,桑德斯有一句咒語般的名言:“真正的男人都有工廠。”拉扎認為,這句話“既是男性至上主義者的言論,同時也是你能說的最愚蠢的事情”。他覺得,在德國建廠的決定是桑德斯“最重大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之一。在從AMD離職以后,拉扎就從來也沒有再跟桑德斯說過話。
盡管拉扎離開了,但K7還是引起了轟動。在2000年,AMD的凈銷售額達到了46億美元,與1998年的25億美元相比幾乎翻了一番。然后,這家公司就租借了圣何塞體育館來大事慶祝。但是,英特爾則繼續用奔騰III等芯片來挑戰AMD;在不久以后,英特爾就利用“Intel Inside”營銷活動橫掃了整個世界。
魯毅智在2002年到2008年之間擔任AMD首席執行官
在拉扎離職以后,桑德斯需要一位新的“法定繼承人”來接替他的位子。他看中了魯毅智(Hector Ruiz),后者當時是摩托羅拉半導體產品部門的負責人。在1998年,AMD與摩托羅拉達成了一項交叉授權協議,令摩托羅拉得以在自己的手機其他便攜式設備中使用AMD的閃存,而摩托羅拉則將幫助AMD生產基于銅的(意味著速度更快)微處理器。正是由于這項交易,讓桑德斯和魯毅智得以相識。
桑德斯可能覺得,魯毅智的個人經歷使其擁有成功的潛力,后者出生在墨西哥的一個邊境小鎮,但每天都會穿越邊境到德克薩斯州南部的一所高中上學,并在這所學校了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學業。在1999年夏末,桑德斯在奧斯汀的一家牛排餐廳中請魯毅智吃飯。在魯毅智向其介紹自己即將出版的新書《彈弓:AMD反抗Intel殘暴統治解救整個產業》(Slingshot: AMD‘s Fight to Free an Industry from the Ruthless Grip of Intel)時,桑德斯開始向他解釋,為何到AMD任職要比魯毅智當時的工作好。下面讓我們根據魯毅智的回憶來重現一下當時兩人對話的場景吧。
“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找到一份真正的工作。”桑德斯單刀直入的說道。“到我這里來吧,我保證你會在一兩年時間里成為首席執行官。”
我知道桑德斯的習慣是很粗暴地說事情,經常都會讓人拍案而起。因此我緊緊地盯著他,問了他很多問題,試圖判定這只是典型的桑德斯式的夸口之詞,還是他確實是認真的。而當時我得到的印象是,他是認真的。桑德斯成功地激起了我的興趣,現在AMD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這聽起來像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如此。
首先,桑德斯已經開掉了多名首席運營官,這些都是他準備用來接替自己職務的人。在過去一段時間里,AMD董事會一直都在向桑德斯施壓,要求他安排一項繼任計劃。但是,他的選擇無一長久;業內人士都說,在桑德斯手底下干活是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領導崗位上就更是如此,因此看起來他并不準備或是并不愿意放棄控制權。在我考慮(是否到AMD任職的)可能性時,我的一位良師益友給了我一個建議:“是什么讓你覺得你能長久(地跟桑德斯相處下去)?”
其次,即使我能在桑德斯手底下工作,而且能夠堅持下去,誰又能知道AMD的成功機會有多大呢?在當時,AMD在業內還只不過是個“小角色”,而英特爾則是規模超大的、無可爭議的行業領導者。桑德斯也會說,他運營下的這家公司一直都面臨生死關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事實也確實如此。那時,英特爾是占據統治地位的“冠軍”,而AMD則只不過是看起來永遠都無法翻身的“受壓迫者”。
盡管桑德斯是想讓我運營一家公司,但坦白的說,當時我運營下的一個部門都比AMD整個公司還要大。在1998年時,摩托羅拉半導體部門的銷售額幾乎相當于AMD凈銷售額的三倍,達到了25億美元。但我認為,在一家像AMD那樣生氣勃勃的公司里,我或許能變得非常不同。再者,與我從事的技術工作相比,AMD已經遠遠跑在最前線。
到最后,魯毅智選擇接受了這份工作。2000年1月份,AMD宣布任命他為新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在短短的兩年以后,桑德斯就退休了,然后魯毅智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當魯毅智接掌大權時,他開始進行“大清洗”,留下了一些資深的員工,但同時辭退了一批頂級高管(曾擔任AMD首席財務官的巴頓已經在2001年離開了這家公司),引入了新的人才。
到最后,魯毅智發現這家公司實際上已經不再真正是一家處理器廠商,而是恰好也出售微型處理器的閃存廠商。AMD在2000年實現了創紀錄的凈利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家公司有能力向設備廠商出售閃存。因此,魯毅智決定改變這家公司的“航向”。
與預想中相比,魯毅智的這項改革措施真正實施起來要更加困難。雖然桑德斯言辭浮夸,但魯毅智卻發現“桑德斯已經無意識地給AMD灌輸了一種‘第二好’的心態。”正如魯毅智在自己的書中所寫的那樣:“桑德斯是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充滿活力,永遠都不會承認AMD有可能失敗;但在另一方面,他好像從來都不愿意付出長期的努力來制定一項戰略性計劃。其結果是,我們擁有平庸的客戶計劃,漫不經心的名聲,根本沒有全球化的戰略……簡而言之,AMD內部沒人相信這家公司能在市場上擊敗英特爾,甚至無法對其造成重大的威脅——甚至就連桑德斯本人也是抱有這樣的想法。”
但在魯毅智接任首席執行官時,AMD所占市場份額在15%附近徘徊,與過去五六年時間里的份額基本持平。魯毅智嘗試讓AMD變成一家“高端”芯片廠商,能向IBM和戴爾等公司出售產品,而不只是面向個人電腦市場上的“價值型”客戶。當時AMD擁有一個“突襲”的機會,而且也在一個高端市場上這樣做了,那就是服務器市場;對AMD來說,這家公司需要通過這個市場來提高自己的利潤率。AMD的K8架構從一開始就是為支持服務器而設計的,其皓龍(Opteron)處理器是這家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功之一。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