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通信行業已經有一段日子了。換了行業之后,慢慢的淡忘了通信的各種艱辛和酸甜苦辣。
前天晚上,突然在夢中回到以前做移動通信(核心網)技術支持的日子,回到了7*12小時工作,每天提著筆記本,沒有一天(包括過年)能很安穩的吃飯,睡覺的日子,回到了之前一年要出差250天以上的日子。
SendRoutingInfo,ProvideRoamingNumber.。。
IAM,ACM,ANM.。。
CallingPartingNunber,CalledPartyNumber,NatualofAddress.。。.
Mc,Nc,Nb接口。。.
PC尋址,GT尋址,直連,LSTP,HSTP轉發。。.
E163/164,E212,E214.。。
46000-》86139,46001-》86130.。。
信令地址,語音硬件地址,語音邏輯地址。。.
“到RNC信令中斷了,怎么辦?”“先看下傳輸是否有問題,如果沒有,重啟模塊試試!”“還是不行”“我連上來看看,你打開log開關!”“信令網關出故障了。。.”“。。.先切換到備用模塊!。。.客戶那里先不要驚動。。.”
原來我在通信工作已經十年了,這一切怎能輕易忘懷,這已經深深的刻入了我的骨髓我的基因。
通信人聰明,刻苦,勤奮,奉獻;給予甚多,所求甚少。
正如愛妻告我,“關于通信你還是寫一點吧,以后也能給孩子看看”,于是我便有了寫“通信十年”的想法,把我的一些經驗,回憶,尤其是對這個行業的參悟,分享給各位。
一、行業分析
通信行業,本質上我認為就二類公司:運營商和設備商。運營商國內是移動,電信,聯通;國際上有近百家。設備商目前有5大家,都是全球級別的巨無霸,E,H,A,N,Z;這些公司基本上都可以提供從核心網到無線,IP,傳輸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還有一些做計費和信令分析的有一定技術含量。其他的不值一提,如DT,FH,Gen。還有一些小公司比如工程公司,集成公司,勞務外包公司,還有提供諸如DDF架子等低技術含量配件的公司。
終端設備廠商和SP廠商,軟件公司等,我認為更貼近于終端用戶,是消費電子業態,在此不作過多闡述。
通信行業,在國內經歷了2大高潮,1是90年代中期固網大發展,2是2000年左右的移動通信大發展。在這期間,通信行業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家家有電話,人人有手機。也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通信在大眾心目中樹立了“高技術,高待遇”的觀念。
通信行業對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和周邊同學都覺得通信比其他專業難讀多了。又要懂硬件,又要懂軟件,還有數據庫,信號系統,無線射頻,模擬技術,數字技術;單數學課就7,8門。工作后也覺得這個行業是挺難,要嚴謹,細心,不能出差錯,又要有毅力和耐心。
通信行業已經從2G,3G進入了4G時代,移動辦公和娛樂的時代已經來臨。幾乎每個人都在享受著通信行業帶來的好處,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其中的艱辛,還有各種XX。
二、通信困局
通信行業外表風光,有占了“高科技”的光,不少家長都愿意送子女去學習。實際上,通信行業在2000年前后的移動通信浪潮的風光過后,就逐步開始走下坡路。高瞻遠矚的H公司任總就曾經提出“冬天來了的口號”,也有一些人后知后覺。
從2005年起,各通信公司的實際薪資平均漲幅就基本上很難跑贏通脹;運營商的兄弟們反映事情越來越多,人和薪資缺不見增加;2007年起,各設備公司就此起彼伏的傳出裁員的新聞(老本吃光了)。不爭的事實是,摩托被谷歌收購,北電被A收購,A,L合并(目前A內部還有很多人提起L就咬牙切齒,認為L拖累了A),西門子和N合并,現在是又退出了;還有很多小公司直接關門大吉。一個行業,在向上發展之時總歸會有不少公司加入;而走下坡路的時候總會有公司退出,可能倒閉,可能合并(抱團取暖?),可能撤出。很顯然,通信行業屬于走下坡路的情況。我一直在分析個中原因,分析思考。直到離開,我才深入的挖掘出其中的原因。正所謂“不知廬山正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列出我本人總結出和行業內部常見流傳的幾個原因,然后一條條分析。
1)H公司的狼性競爭(不是主要原因)
2)TD的神話變鬼話(重要原因)
3)行業特點(首要原因,會具體分析)
● H公司的狼性競爭
首先我不太認同這個說法。但是行業都在流傳,我在此就談一下。H公司是我崇拜和認同的一家公司,任總是中國少有的受到我尊敬的企業家。H公司曾經多次向我發出邀請加入,由于各種原因,都沒有去。但是大家不可否認的是,H公司從一個小型民營企業,做到目前世界銷售額第2(和第1差不了多少),利潤第1的世界領先通信設備企業,并且涉足通信****,軟件,手機終端等多個領域。
從客觀上講,H公司打破了之前外資企業壟斷的局面,使中國人在世界上揚眉吐氣,其規模和利潤的增長速度舉世矚目。正如“考試成績不好,不能怪同學晚上讀書用功”一樣,不能把整個行業的衰敗與沒落怪罪于H一家公司。而況,H本身盈利狀況良好,只能說其他廠商競爭不過而已。固然,H的員工極其辛苦,也有“非正常XX”,但是無論如何員工有干與不干的自由。而況,離開通信行業后,發現其他行業競爭激烈程度一點都不亞于通信,勞動強度有很多公司超過了H。
● TD的神話變鬼話
2009年1月7日,中國政府正式向中國移動頒發了TD-SCDMA業務的經營許可,中國移動也已經開始在中國的28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進行TD-SCDMA的二期網絡建設。
3G終于發牌了,這一年不久以后,聯通,電信也相繼拿到了WCDMA和CDMA2000-EVDO的3G牌照。
3G在中國真的運行順暢了嗎?2013年12月,4G牌照(TD-LTE)發布,很顯然是打了中國3G政策的一個耳光。在3G成本都沒有收回的情況下,這么快的發放4G牌照,只能說中國的3G政策是完完全全失敗了。至少中移動對TD是失去信心了(轉W就打自己耳光太明顯了,所以美其名曰發展4G)。
TD-SCDMA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如果百度一下,會有很多結果,什么中國特有知識產權的3G標準啦,什么智能天線啦,什么技術領先啦。。。
我們先看速率:
CDMA2000EVDORevA下行3.1M上行1.8M;
WCDMAHSPA下行14.4M上行5.75M,后續還可升級到HSPA+42M下行;
TD-SCDMATD-HSUPA2.8M下行1.6M上行。
TD-SCDMA是最慢的,實際測試結果大家也都可以感受到,聯通》電信》移動。只要看看哪個運營商的3G上網卡賣的好就知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除了套餐贈送,有人會出錢買移動的MIFI上網卡嗎??)
那么其他呢?智能天線,大家都知道這是扯淡。覆蓋,MyGod。切換?比起W和C差遠了。對同步要求高,技術難度大。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產業鏈的極其不成熟。(即使技術先進,產業鏈不成熟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甚至是致命的缺點)設備商還可以強制命令生產,用戶可沒人陪你玩,這樣終端就少了。所以,蘋果,Nokia(前幾年還是很牛的)都不陪你玩,三星裝模作樣應付一下,出TD的大多是國產廠商和山寨廠商。
作為消費者來說,你愿意很沒面子的用一個破爛手機,上著速度慢的所謂“中國知識產權”的網絡嗎?所以,換運營商!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不想換號碼,也不想用2個手機,那就2G網絡先用著唄,打電話發短信反正沒有問題,大不了忍受下慢網速,不用3G。
就這樣,一大批有著充分消費能力的人群,無法享受成熟的WCDMA或者是CDMA2000,只能忍受著龜速的E甚至是G。
要說高層實在有智慧,爭來爭去,最后移動通信運營商整合到3個(為什么不是4個或者2個?因為3個標準啊)。最好的W給最弱的聯通,C給電信,順便照顧下美國大爺的面子;TD給移動,移動不是“實力雄厚”嘛!
為什么TD這么弱的“阿斗”硬要扶上位呢?國家怎么沒有要求大家的電腦都不用Intel和AMD的CPU,強制要用“龍芯”和“漢芯”呢?(這里開一個玩笑,漢芯是上海交大的丑聞)
是為了國家安全嗎?不是,這不是“兩彈一星”,不是航母,核潛艇和殲10戰斗機。
是為了支持創新嗎?不是,TD的核心網信令“兼容”WCDMA,說穿了就是直接抄襲,連一點修改的痕跡都沒有的。(你好歹把IAM換個名字叫IAM-TD啊,SRI改為SRI-Chineseversion啊,直接抄也太偷懶了吧!!)TD的無線性能很差,就算是創新,也是不值得推廣的“創新”。(注:TD-LTE其實和TD-SCDMA關系不大)
是為了規避專利費用嗎?不是,W是歐洲ITU標準,基本沒有專利流氓。而況,目前各大設備商,在ITU都有話語權,沒有廠家會忽視中國這樣大的市場,使用昂貴的專利費用來設置壁壘。
這樣一個技術指標差,產業不成熟,而且各方面反對意見甚多的標準,申請個“專利”也就罷了,為何要硬性攤派倉促上馬呢?
估計高層認為通信業尤其是中移動“家大業大”,玩的起。成功了是“中國知識產權”的偉大勝利(核心網沒有知識產權的嗎?),失敗了也沒什么大不了。
就這樣一個草率的,非常不專業的,很多業內精英很早就提出反對聲音的TD上馬的決定,就這樣通過了。
造成的后果:
1)嚴重違反“技術中立”的原則。表明上看只是強制中移動一家使用TD,實際上是強迫中移動的7億用戶使用不成熟的標準,無法享受成熟的3G****。
2)嚴重違背技術“標準統一,優勝劣汰”的準則。技術標準目前的趨勢是統一,比如互聯網上的TCP/IP協議。2G時代的2個標準GSM和CDMA已經給很多人所詬病,3G時代居然還多了一個標準,還是一個極其不成熟,落后的標準。
3)為了等TD成熟,3G發牌等到2009年。歐洲國家WCDMA已經用了5,6年了。
以上幾點導致了
1)運營商想買W(或C),用戶想用W(或C)但是用不到。中移動網速低信號差所以用的人少;聯通電信網絡可以但是用戶少。由于通信產業鏈的是用戶-》運營商-》設備商;用戶不買單,因此大家都挨餓。
2)多一套不成熟但是主推的標準對于研發,網優的成本也增加很多。
3)用戶等得黃花菜都涼了。很多依賴于3G的應用也收到很大影響,影響一大片通信周邊產業。
● 行業特點
通信行業之困局,和這個行業的特點很有關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總結下來,主要是,盛極而衰,市場方向和大船難題。
1) 盛極而衰
通信業在90年代的固話浪潮和2000年左右的移動浪潮中曾經非常風光。但是,這幾年風光不再,趨于沉淪,這是每一個行業的必然趨勢,有盛有衰。你們知道80年代初紡織廠工人的工資超過銀行嗎?你們知道80年代末出租車司機個個賺大錢,很多人找空姐當女朋友嗎?
你們知道90年代鋼鐵廠要托關系才能進的去嗎?比起那時的銀行,公務員可是吃香多了。
只是這個盛衰的過程在通信行業表現得比較快,比較明顯罷了。
90年代安裝固定電話,2000年左右的手機潮,由于通信行業對于GDP拉升和整個社會效率提升幫助很大,因此國家也作了很大的投資,整個行業蒸蒸日上。
有一個老的運營商員工對我說,我94年去裝電話的時候,每天3點以后不出去的。去了用戶家安裝,還要給我敬煙遞酒塞錢,哪像現在,事情難做錢又少!
顯然,上面提到的“好日子”是無法持久的,經濟學原理說明當一個行業存在超額利潤時,就會有其他競爭者涌入瓜分利潤,直到利潤下降到正常水平。
通信行業就像一個富家子弟童年大手大腳慣了,成年后家道中落,一下子不適應了。雪上加霜的時,奢侈的習慣一下子還沒改過來。
更可怕的是,由于整個行業曾經的輝煌以及過于高調,到目前為止社會上不少人還認為通信行業是“暴利”,因此整改,責備,“去壟斷”之聲音不絕,資費是只降不漲。利潤是什么,利潤=收入-成本。成本低了,利潤還是保持高位。這就是中移動財報的真相。削減的成本,正是克扣供應商和基層員工的血汗錢。漂亮的財報,給社會還是造成了“通信油水多”的印象,真是管中窺豹,盲人摸象。
真應了一句古話,“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開句玩笑話,真該好好學習下電力系統,員工個個月薪上萬,行業虧損要求國家補貼,電費屢屢漲價。“悶聲發大財”遠遠勝過“打腫臉充胖子”啊。
2) 市場方向
客觀的講,整個通信行業這幾年還是進步不少的,在2G-》3G-》4G,從TDM承載到信令語音IP化;傳輸速度的飛速提升等等。但是,整個行業最關鍵的問題在于沒有把握住市場方向。單單有技術指標,用戶是不買單的。比如,蘋果手機的硬件從來就不是最頂級的,但是軟件,生態環境,用戶體驗做的好,功能完善。比如汽車行業,按用途分為家用轎車,SUV,跑車,客車,貨車等也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如果按照四缸,六缸,八缸分,就是純技術派,你造個100缸的汽車用戶就買了嗎?
這和整個通信行業以技術為導向,而不是市場為導向有莫大的關系。歷史已經證明了,很多優秀的技術,如果不符合市場需求,難免失敗的命運。很多好的應用和商務模式,通信業沒有建立起來。設備商賣硬件,賣完就Over了,只能等下一輪國家投資;運營商呢,到頭來淪為管道化,為微信微博一類熱門應用作嫁衣。
另一個原因是,“成本收益逆向定律”,這個詞是我想出來的。具體來說就是,技術的發展會使邊際成本越來越高,而邊際效益越來越低。比如,沒有手機的時代出現第一代模擬網,大家都搶著用還搶不到(除非老百姓實在用不起),據說一個手機好幾萬。模擬轉數字2G(GSM),確實很不錯,信號好耗電省,大家也都爭著用。2G-》3G速度進一步提升,但是我如果只是打電話發短信,也可以不用3G。到了4G更是如此,如果我用了W,那么4G對我來說至少目前可有可無。
舉個更通俗一點的例子,一個人經常要從A地跑到B地,兩地相隔100公里。走著去的話,要3天,整整72小時又特別累。于是乎,他買了第一輛車,一輛二手小破車,時速50公里。單程一下子節省了70個小時!!這筆投資非常劃算。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有了錢,買了輛時下的新車,時速100公里。節省了1個小時。再過了幾天,他還想快些,重金買了一輛跑車(法拉利啊),時速200公里,可是這里只節省了半個小時,維修啊,油費什么的還賊貴。
這不就是2G-3G-4G的寫照嗎?整個行業走上了拼速度,拼帶寬而沒有良好商務模式的怪圈和歧途。成本越來越高,效益越來越低。
可是有人覺得這還不夠,價格戰才是撒手锏!語音資費從2000年的0.6元雙向收費慢慢變成了0.1元單向收費(有的資費套餐不是這樣,大致估算吧)下調12倍;如果算上2000年到現在通貨膨脹5倍總有吧,那就是降價到1/60。技術再先進,再降低成本也架不住這么折騰啊!而況,人工,水電這類成本是只升不降的。
設備商這下子遭了秧,很多地方**機5元,10元一線,白送都有(為的是搬遷對手,再換個維護合同);要知道在90年代100元一線,還是美金!數據上網資費的情況和這個差不多。
這樣的價格戰,不能起到良性競爭的作用,只能是加速這個行業的沉淪。毛利如此低甚至是負數,還能有多少凈利潤呢?量已經不會再有大的增加了。
3) 大船難題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