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國防部一位發言人表示,其正在與其他機構合作,決定是否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企業名單。另據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樓本周已提交一份建議給美國商務部等相關部門,最終中芯國際是否列入實體名單,需由商務部等確定。
Kitty點評:若此次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企業名單,那么可能對美國半導體設備和EDA軟件向中芯國際的出口受到限制。雖尚不清楚這份實體名單的細則,但這將不再只是針對某家IC設計公司的代工業務限制,而是對中芯國際的研發生產制造的限制。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且工藝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眼下,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制程已經量產,并繼續研發7nm工藝。一旦實體名單落地,將不可避免地延緩或者阻礙中芯國際的代工業務以及先進工藝的研發。對于通信芯片、處理器芯片、FPGA等芯片而言,先進工藝尤其重要。前有中芯國際購買EUV光刻機受阻,現有美國實體名單威脅,可以看到先進工藝的研發與量產恐放慢。
就在上個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進一步限制了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件生產的產品,此禁令使得華為向第三方芯片公司采購芯片也因使用了美國技術而受到限制。
此次,美國擬再出重拳限制中芯國際的研發制造,是再次對全球供應鏈安全的嚴重破壞。不過,打擊他國企業的同時,也令包括Lam Research,KLA Corp和Applied Materials等提供關鍵芯片制造設備的美國公司受到影響。
另外,中芯國際在最新官方聲明中表示,中芯國際一直合法依規經營,關于“中芯國際涉軍”的報道不實。中芯國際愿以誠懇、開放、透明的態度,與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見和誤解。
美國打壓華為,引發美國半導體廠商芯片積壓
9月1日,據路透社報道,一位分析師表示,美國政府對華為采取的限制措施,引發了整個芯片行業大量積壓未售產品的庫存,而華盛頓方面提出的支持芯片行業的援助計劃,遠遠達不到填補缺口所需的資金。
VLSI Research首席執行官Dan Hutcheson周一向路透社表示:“在表面之下,有大量的庫存積壓。我們看到集成電路的庫存水平比經濟下滑之前更為典型。美國參議院提出的法案將向美國國內半導體制造商提供超過228億美元的資金,但表示,這還不到所需金額的一半。500億美元更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Dan Hutcheson表示,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導致美國芯片廠商被排除在外,其他國家的芯片廠商還在進入中國市場。
SEMI(國際半導體協會)更是請求美商務部能對8月17日之前生產的芯片網開一面,給美企120天時間用來賣貨。
Lily點評:
根據瑞銀的數據顯示,2019年高通63%的銷售來自中國市場,美光的50%銷售來自中國,德州儀器43%的營收來自中國,美國如果用技術來挑戰市場,最終的結果,去中國化真的可以成功,企業也是遭遇業績下滑或者倒閉的危機。SEMI的統計顯示,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降低了海外用戶采購美國設備共和軟件的意愿,一些跟華為無關的企業,已損失近1700億美元。
國內整機企業在選擇芯片供應商時,因為美國芯片政策不斷變化,大家都在調整尋找國內替代供應鏈,比如監控視頻龍頭企業稱,為了扶持國產供應商,還會選擇比如拿出10%的訂單,一起合作逐步提升性能。這樣間接降低了采購美資廠商的產品。帶動國內芯片廠商的技術升級和產品升級。
還有華為供應鏈的示范效應,華為2018年對外采購部件花了700億美元(約4778億元人民幣),其中從美國企業采購芯片的金額達到110億美元(約750億元人民幣)。這些芯片的訂單已經有一部分轉到國內芯片廠商,美國制裁的中國廠商的名單不斷拉長,未來受傷的美國半導體企業也會不斷增多。
存儲供應商美光正式確定于9月14起斷供華為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依舊沒有松口。盡管諸多美國芯片廠商申請了繼續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但美國政府尚未給出明確的“通行許可“。近日在BMO技術線上峰會中,存儲廠商美光也宣布將根據美國禁令對其供應鏈做出調整,對于合作伙伴華為深感抱歉,未來將不能為其提供內存與閃存芯片的供貨。
Leland點評:對美光來說,來自華為的營收高達其總營收的13%以上,而最近由于禁令影響,其占比已經低于10%,雖然有所降低,但對美光來說依然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來源。美光首席商務官Sumit Sadana提到,雖然美光可以將這些產品轉向其他客戶,但難免會對美光的整體收入造成影響。而對于華為來說,CPU等芯片的斷供仍不至于截斷其整個手機業務的發展,但內存和閃存芯片將為華為的全部產品線帶來深遠影響。盡管如此,華為仍可以轉向三星和SK海力士等韓國廠商尋求穩定的存儲芯片供應,SK海力士也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壓力對其業務并不存在實質性影響,華為的問題也早在今年年初納入了我們的應急業務計劃。從長遠看來,隨著禁令的截止期限在即,華為最好的折中方式是選擇日韓企業作為供應商,但以華為目前的囤貨趨勢來看,手機主芯片的選擇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蘋果自研GPU將于明年下半年推出 補全核心部件最后一塊版圖
8月1日,據外媒報道,已經在6月份宣布自研Mac CPU計劃的蘋果,還將推出自研的GPU,代號為“Lifuka”,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將于明年下半年推出。
Simon點評:
蘋果自研GPU并非完全是一個新消息,早在2017年蘋果便開啟了自己的GPU自研之路,而此前蘋果一直與Imagination進行合作,獲得該公司的技術授權協議。但在今年1月2日,蘋果宣布重新與Imagination破鏡重圓,放棄了自己自研GPU的道路。
而在更早的時候,2016年,蘋果將自己的手伸向了合作伙伴Imagination,有報道稱,至少有25名該公司的研發人員跳槽去了蘋果,其中包括6位高級研發人員,可謂把自己的合作伙伴挖空了。
這也是為何蘋果有底氣在2017年宣布自己獨立研制GPU,并且在其后續發布的A11、A12等芯片中都能看出,新款芯片性能的確有躍升。但是即便如此,在今年也重新與Imagination合作,繼續使用其技術授權,就是因為難以繞過其專利技術。
而在PC/NB端,蘋果此次宣布自研GPU算是再次嘗試,從宣布轉向Arm指令集的Apple Silicon后,拋棄AMD GPU便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好處自然是不少的,比如功耗更好控制,可以針對macOS進行專門的定制,使用同一內存架構避免了PCI的延遲,CPU和GPU之間可以有更好的溝通。
一直以來,蘋果PC/NB端的短板就在GPU,這也是許多用戶詬病的地方,而今采用了自研GPU,相信在性能上能夠得到一定提升。并且GPU除了常用的圖形基礎界面、視頻硬解、游戲實時渲染等內容之外,在科學運算等專業領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因此這塊版圖,蘋果最終還是要收入自己的囊中,并且這次與Imagination的情況不同,同樣在使用OpenGL和OpenCL的情況下,蘋果自己做出GPU的可能性較大。也可以期待一下,最終蘋果這塊GPU的效果到底如何。
據媒體消息,新唐科技(Nuvoton)在9月1日宣布已完成收購松下半導體相關業務。
Kevin點評:新唐科技成立于2008年4月,同年7月承接了華邦電子分割的邏輯IC業務正式展開營運,且在2010年8月在臺灣掛牌上市。新唐科技目前自身有單片機、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系統晶片、智能家居音頻、電源管理、云計算、GUI和IoT解決方案。此外,新唐科技擁有一座可提供客制化模擬、電源管理及微控制器產品制程的6英寸晶圓廠,除負責生產自有IC產品外,還提供部份產能作為晶圓代工服務。
此次新唐科技收購的松下半導體相關業務包括感測技術、微控制器技術、以及包括MOSFET、RF-GaN、激光二極管等在內的半導體組件業務。這些業務中大部分是新唐科技之前沒有或者不擅長的業務,收購之后,可以豐富新唐科技的產品線。業內人士基本都知道MCU想要實現高利潤率并不容易,單獨的模擬芯片也是,現如今不論是模擬器件供應商,還是數字芯片供應商都要么提供一些具有完整功能的模塊,要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給客戶。而如果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產品的話,不論是構建模塊還是完整的解決方案都要容易得多,可靠性和穩定性也更容易把握。
獨家中標!紫光展銳拿下中國聯通Cat1項目
9月3日,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中國聯通Cat1芯片集中必選項目結果出爐,紫光展銳成功中標。中國聯通在招標時設置的最高價是3.9美元/套,這意味著,Cat.1將作為中速率IoT場景的主流無線接入技術,正在迎來大規模的市場增長。
根據公布的招標信息顯示,本次采購規模為500萬套,是截至目前運營商Cat.1芯片招標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此次中國聯通Cat.1芯片集中比選項目的大規模采購,對Cat.1產業鏈乃至整個蜂窩物聯網產業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將推動Cat.1產業的快速規?;l展。此次項目的成功中標,再一次印證了展銳在Cat.1領域的全面領先優勢。
Lily點評: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新基建,在發展移動物聯網方面,工信部明確指出要建立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其中NB-IoT和4G Cat.1作為中低速率物聯網應用的承載者,已經成為促進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的關鍵技術。
目前全國30%的中低速率業務需要Cat.1 網絡,供應這個芯片的廠商主要有紫光展銳、高通、翱捷科技,紫光展銳這次中標,標志著中國廠商完全有能力獨立自主做好Cat1市場,LTE Cat1未來是近億級市場,市場容量巨大,中國廠商可以憑借自主能力拔得頭籌。
百度投資100億建2個云計算中心,服務器裝機達20萬臺
9月2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與百度簽署項目投資合作協議,百度將在順德區建設人工智能云計算產業基地,分別在順德高新區和順德區均安鎮暢興工業園三期各選址100畝地塊投資建設兩個云計算中心。
合作協議顯示,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服務器裝機規模達20萬臺,將為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區的人工智能、云計算、自動駕駛、大數據、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創新孵化提供強有力支撐。
Carol點評: 該項目將采用百度第四代領先的IDC基礎架構,擁有超大型神經網絡、超大規模高性能計算集群,以及萬億級搜索數據、百億級定位數據、百億的圖像和視頻數據。百度集團副總裁兼總編輯張東晨表示,該基地將成為“AI+5G”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底座,支撐各類軟件在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語音技術和大數據方面的應用。
另外從產業鏈供應的角度來說,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是個很長的產業鏈,百度此次在建設兩個云計算中心,服務器裝機量達20萬臺,這也將需要大量SSD、DRAM、NAND Flash等存儲產品,另外這也需要一大批交換機、光模塊、電源等產品,及各類相關技術和電子元件產品,可見百度該項目的建設將會給一些產業鏈企業帶來不少機會。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表示,該項目落戶也將為順德區的人工智能、云計算、自動駕駛、大數據、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創新孵化提供強有力支撐,為創建智慧城市起到至關重要的基石作用。
全球新能源乘用車7月銷量環比增長7.7% ?特斯拉Model3歐洲市場交付不足千輛
根據EVsales數據,全球新能源乘用車7月銷量達24.8萬輛,環比上漲7.7%,同比上漲67.1%,也創下了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新高。得益于中國市場,7月特斯拉Model 3的全球銷量達2.2萬輛,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49%的份額。
根據EVsales數據,包含純電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在內的歐洲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共交付113,659輛,環比上漲22.4%,暢銷車型來看,雷諾Zoe環比微跌9.2%,以9,388輛的成績蟬聯第一,占歐洲7月新能源市場份額的8.3%。累計銷量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3在7月歐洲市場的交付出現明顯回落,總銷量沒有突破四位數,市占率僅為0.8%。
Lily點評:在全球新能源車加速市場滲透的時候,特斯拉的車型在中國和歐洲市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現象。筆者發現,在歐洲市場上,特斯拉的Model3遭遇了競爭對手大眾、雷諾、寶馬的激烈競爭,大眾e-Golf和雷諾Zoe銷量破兩千,環比分別上漲101.0%和96.9%,分別占德國新能源市場的7.3%和7.9%,特斯拉要想在歐洲市場取得更好的成績,顯然要在暢銷車型和產品性能上打敗競爭對手。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