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坐標測量儀是指在一個六面體的空間范圍內,能夠表現幾何形狀、長度及圓周分度等測量能力的儀器,又稱為三坐標測量機或三坐標量床。三坐標測量儀又可定義“一種具有可作三個方向移動的探測器,可在三個相互垂直的導軌上移動,此探測器以接觸或非接觸等方式傳遞訊號,三個軸的位移測量系統(如光柵尺)經數據處理器或計算機等計算出工件的各點(x,y,z)及各項功能測量的儀器”。三坐標測量儀的測量功能應包括尺寸精度、定位精度、幾何精度及輪廓精度等。
三坐標測量儀三軸均有氣源制動開關及微動裝置,可實現單軸的精密傳動,數據采集系統采用高性能手動三坐標專用系統,可靠性好。應用于產品設計、模具裝備、齒輪測量、葉片測量機械制造、工裝夾具、汽摩配件、電子電器。
三坐標測量儀 - 基本構成
全封閉框架移動橋式測量機是一種精度高、測量速度快、性能穩定的測量系統。具有兼容多測頭系統功能:光學CCD影像測頭、激光測頭,具備極佳的性價比;能夠滿足車間檢測需要,廣泛應用于各種零件、工裝夾具尺寸檢測及模具制造中的尺寸測量和復雜形面的快速掃描檢測。
性能特點
1、 X向橫梁:采用精密斜梁技術
2、Y向導軌:采用獨特的直接加工在工作臺上的整體下燕尾槽定位結構
3導軌方式:采用自潔式預載荷高精度空氣軸承組成的四面環抱式靜壓氣浮導軌
4、驅動系統:采用本產高性能DC直流伺服電機、柔性同步齒形帶傳動裝置,各軸均有限位和電子控制,傳動更快捷、運動性能更佳
5、Z向主軸:可調節的氣動平衡裝置,提高了Z軸的定位精度
6控制系統:采用進口的雙計算機三座標專用控制系統
7、機器系統:采用計算機輔助3D誤差修正技術(CAA),保證系統的長期的穩定性和高精度。
8、測量軟件:采用功能強大的3D-DMIS測量軟件包,具有完善的測量功能和聯機功能。
三坐標測量儀 - 功能原理
簡單地說,三坐標測量機就是在三個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有導向機構、測長元件、數顯裝置,有一個能夠放置工件的工作臺(大型和巨型不一定有),測頭可以以手動或機動方式輕快地移動到被測點上,由讀數設備和數顯裝置把被測點的坐標值顯示出來的一種測量設備。顯然這是最簡單、最原始的測量機。有了這種測量機后,在測量容積里任意一點的坐標值都可通過讀數裝置和數顯裝置顯示出來。
測量機的采點發訊裝置是測頭,在沿X,Y,Z三個軸的方向裝有光柵尺和讀數頭。其測量過程就是當測頭接觸工件并發出采點信號時,由控制系統去采集當前機床三軸坐標相對于機床原點的坐標值,再由計算機系統對數據進行處理。
三坐標測量儀 - 主要特征
橫梁與Z軸采用表面陽極化航空鋁合金,溫度一致性極佳;并降低了運動部件的質量,減少測量機在高速運行時的慣性
三軸導軌均采用高精度自潔式空氣軸承,運動更平穩,導軌永不受磨損
三軸均采用高精度歐洲進口光柵尺,系統分辨率可達0.078um;同時采用一端固定,一端自由伸縮的方式安裝,減少了光柵尺的變形
Y軸采用整體燕尾式導軌,在降低機器重量的同時,有效消除了運動扭擺,保證了測量精度和穩定性
各運動軸均采用直流伺服驅動,確保運動的平穩和準確
X向采用精密三角梁專利技術,相比矩形梁和橫梁,重心更低,質量剛性比最佳,運動更加可靠
軟件為業界標桿的PC-DMIS BASIC (/PC-DMIS PREMIUM),功能強大,易學高效
采用海克斯康為Croma專業打造的IDC-Ⅰ控制系統,提高了機器的動態性能和測量精度
三坐標測量儀 - 常用掃描方法
三坐標測量機(CMM)的測量方式通常可分為接觸式測量、非接觸式測量和接觸與非接觸并用式測量。
其中,接觸測量方式常用于機加工產品、壓制成型產品、金屬膜等的測量。為了分析工件加工數據,或為逆向工程提供工件原始信息,經常需要用三坐標測量機對被測工件表面進行數據點掃描。本文以海克斯康和其中國華南制造公司思瑞三坐標的FOUNCTION-PRO型三坐標測量機為例,介紹三坐標測量機的幾種常用掃描方法及其草作步驟。
三坐標測量機的掃描草作是應用PC DMIS程序在被測物體表面的特定區域內進行數據點采集,該區域可以是一條線、一個面片、零件的一個截面、零件的曲線或距邊緣一定距離的周線等。掃描類型與測量模式、測頭類型以及是否有CAD文件等有關,控制屏幕上的“掃描”(Scan)選項由狀態按鈕(手動/DCC)決定。若采用DCC方式測量,又有CAD文件,則可供選用的掃描方式有“開線”(Open Linear)、“閉線”(Closed Linear)、“面片”(Patch)、“截面”(Section)和“周線”(Perimeter)掃描;若采用DCC方式測量,而只有線框型CAD文件,則可選用“開線”(Open Linear)、“閉線”(Closed Linear)和“面片”(Patch)掃描方式;若采用手動測量模式,則只能使用基本的“手動觸發掃描”(Manul TTP Scan)方式;若采用手動測量方式并使用剛性測頭,則可用選項為“固定間隔”(Fixed Delta)、“變化間隔”(Variable Delta)、“時間間隔”(Time Delta)和“主體軸向掃描”(Body Axis Scan)方式。
下面詳細介紹在DCC狀態下,進入“功能”(Utility)菜單選取“掃描”(Scan)選項后可供選擇的五種掃描方式。
1.開線掃描(Open Linear Scan)
開線掃描是最基本的掃描方式。測頭從起始點開始,沿一定方向并按預定步長進行掃描,直至終止點。開線掃描可分為有、無CAD模型兩種情況。
(1)無CAD模型
如被測工件無CAD模型,首先輸入邊界點(Boundary Points)的名義值。打開對話框中的“邊界點”選項后,先點擊“1”,輸入掃描起始點數據;然后雙擊“D”,輸入方向點(表示掃描方向的坐標點)的新的X、Y、Z坐標值;最后雙擊“2”,輸入掃描終點數據。
第二項輸入步長。在“掃描”對話框(Scan Dialog)中“方向1技術”(Direction 1 Tech)欄中的“最大”(Max Inc)欄中輸入一個新步長值。
最后檢查設定的方向矢量是否正確,該矢量定義了掃描開始后第一測量點表面的法矢、截面以及掃描結束前最后一點的表面法矢。當所有數據輸入完成后點擊“創建”。
(2)有CAD模型
如被測工件有CAD模型,開始掃描時用鼠標左鍵點擊CAD模型的相應表面,PC DMIS程序將在CAD模型上生成一點并加標志“1”表示為掃描起始點;然后點擊下一點定義掃描方向;最后點擊終點(或邊界點)并標志為“2”。在“1”和“2”之間連線。對于每一所選點,PC DMIS已在對話框中輸入相應坐標值及矢量。確定步長及其它選項(如安全平面、單點等)后,點擊“測量”,然后點擊“創建”。
2.閉線掃描(Closed Linear Scan)
閉線掃描方式允許掃描內表面或外表面,它只需“起點”和“方向點”兩個值(PC DMIS程序將起點也作為終點)。
(1)數據輸入草作
雙擊邊界點“1”,在編輯對話框中輸入位置;雙擊方向點“D”,輸入坐標值;選擇掃描類型(“線性”或“變量”),輸入步長,定義觸測類型(“矢量”、“表面”或“邊緣”);雙擊“初始矢量”,輸入第“1”點的矢量,檢查截面矢量;鍵入其它選項后,點擊“創建”。
也可使用坐標測量機草作盤觸測被測工件表面的第一測點,然后觸測方向點,PC DMIS程序將把測量值自動放入對話框,并自動計算初始矢量。選擇掃描控制方式、測點類型及其它選項后,點擊“創建”。
(2)有CAD模型的閉線掃描
如被測工件有CAD模型,測量前確認“閉線掃描”;首先點擊表面起始點,在CAD模型上生成符號“1”(點擊時表面和邊界點被加亮,以便選擇正確的表面);然后點擊掃描方向點;PC DMIS將在對話框中給出所選位置點相應的坐標及矢量;選擇掃描控制方式、步長及其它選項后,點擊“創建”。
3.面片掃描(Patch Scan)
面片掃描方式允許掃描一個區域而不再是掃描線。應用該掃描方式至少需要四個邊界點信息,即開始點、方向點、掃描長度和掃描寬度。PC DMIS可根據基本(或缺省)信息給出的邊界點1、2、3確定三角形面片,掃描方向則由D的坐標值決定;若增加了第四或第五個邊界點,則面片可以為四方形或五邊形。
采用面片掃描方式時,在復選框中選擇“閉線掃描”,表示掃描一個封閉元素(如圓柱、圓錐、槽等),然后輸入起始點、終止點和方向點。終止點位置表示掃描被測元素時向上或向下移動的距離;用起始點、方向點和起始矢量可定義截平面矢量(通常該矢量平行于被測元素)。現以創建四邊形面片為例,介紹面片掃描的幾種定義方式:
(1)鍵入坐標值方式
雙擊邊界點“1”,輸入起始點坐標值X、Y、Z;雙擊邊界方向點“D”,輸入掃描方向點坐標值;雙擊邊界點“2”,輸入確定第一方向的掃描寬度;雙擊邊界點“3”,輸入確定第二方向的掃描寬度;點擊“3”,然后按“添加”按鈕,對話框給出第四個邊界點;雙擊邊界點“4”,輸入終止點坐標值;選擇掃描所需的步長(各點間的步距)和最大步長(1、2兩點間的步長)值后,點擊“創建”。
(2)觸測方式
選定“面片掃描”方式,用坐標測量機草作盤在所需起始點位置觸測第一點,該點坐標值將顯示在“邊界點”對話框的“#1”項內;然后觸測第二點,該點代表掃描第一方向的終止點,其坐標值將顯示在對話框的“D”項內;然后觸測第三點,該點代表掃描面片寬度,其坐標值將顯示在對話框的“#3”項內;點擊“3”,選擇“添加”,可在清單上添加第四點;觸測終止點,將關閉對話框。最后定義掃描行距和步長兩個方向數據;選擇掃描觸測類型及所需選項后,點擊“創建”。
(3)CAD曲面模型方式
該掃描方式只適用于有CAD曲面模型的工件。首先選定“面片掃描”方式,左鍵點擊CAD工作表面;加亮“邊界點”對話框中的“1”,左鍵點擊曲面上的掃描起始點;然后加亮“D”,點擊曲面定義方向點;點擊曲面定義掃描寬度(#2);點擊曲面定義掃描上寬度(#3);點擊“3”,選擇“添加”,添加附加點“4”,加亮“4”,點擊定義掃描終止點,關閉對話框。定義兩個方向的步長及選擇所需選項后,點擊“創建”。
4.截面掃描(Section Scan)
截面掃描方式僅適用于有CAD曲面模型的工件,它允許對工件的某一截面進行掃描,掃描截面既可沿X、Y、Z軸方向,也可與坐標軸成一定角度。通過定義步長可進行多個截面掃描。可在對話框中設置截面掃描的邊界點。按“剖切CAD”轉換按鈕,可在CAD曲面模型內尋找任何孔,并可采用與開線掃描類似方式定義其邊界線,PC DMIS程序將使掃描路徑自動避開CAD曲面模型中的孔。按用戶定義表面剖切CAD的方法為:進入“邊界點”選項;進入“CAD元素選擇”框;選擇表面;在不清除“CAD元素選擇”框的情況下,選擇“剖切CAD”選項。此時PC DMIS程序將切割所選表面尋找孔。若CAD曲面模型中無定義孔,就沒有必要選“剖切CAD”選項,此時PC DMIS將按定義的起始、終止邊界點進行掃描。對于有多個曲面的復雜CAD圖形,可對不同曲面分組剖切,*#將剖切限制在局部CAD曲面模型上。
5.邊界掃描(Perimeter Scan)
邊界掃描方式僅適用于有CAD曲面模型的工件。該掃描方式采用CAD數學模型計算掃描路徑,該路徑與邊界或外輪廓偏置一定距離(由用戶選定)。創建邊界掃描時,首先選定“邊界掃描”選項;若為內邊界掃描,則在對話框中選擇“內邊界掃描”;選擇工作曲面時,啟動“選擇”復選框,每選一個曲面則加亮一個,選定所有期望曲面后,退出復選框;點擊表面確定掃描起始點;在同一表面上點擊確定掃描方向點;點擊表面確定掃描終止點,若不給出終止點,則起始點即為終止點;在“掃描構造”編輯框內輸入相應值(包括“增值”、“CAD公差”等);選擇“計算邊界”選項,計算掃描邊界;確認偏差值正確后,按“產生測點”按鈕,PC DMIS程序將自動計算執行掃描的理論值;點擊“創建”。
6.應用要點
(1)應根據被測工件的具體特點及建模要求合理選用適當的掃描測量方式,以達到提高數據采集精度和測量效率的目的。
(2)為便于測量草作和測頭移動,應合理規劃被測工件裝夾位置;為保證造型精度,裝夾工件時應盡量使測頭能一次完成全部被測對象的掃描測量。
(3)掃描測量點的選取應包括工件輪廓幾何信息的關鍵點,在曲率變化較明顯的部位應適當增加測量點。
三坐標測量儀 - 數據管理一、數據轉換
數據轉換的任務和要求:
(1)將測量數據格式轉化為CAD軟件可識別的IGES格式,合并后以產品名稱或用戶指定的名稱分類保存。
(2)不同產品、不同屬性、不同定位、易于混淆的數據應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并在IGES文件中分層分色。
數據轉換使用《三坐標測量數據處理系統》完成,草作方法見軟件用戶手冊。
二、重定位整合
1 、應用背景
在產品的測繪過程中,往往不能在同一坐標系將產品的幾何數據一次測出。其原因一是產品尺寸超出測量機的行程,二是測量探頭不能觸及產品的反面,三是在工件拆下后發現數據缺失,需要補測。這時就需要在不同的定位狀態(即不同的坐標系)下測量產品的各個部分,稱為產品的重定位測量。而在造型時則應將這些不同坐標系下的重定位數據變換到同一坐標系中,這個過程稱為重定位數據的整合。
對于復雜或較大的模型,測量過程中常需要多次定位測量,最終的測量數據就必需依據一定的轉換路徑進行多次重定位整合,把各次定位中測得的數據轉換成一個公共定位基準下的測量數據。
2 、重定位整合原理
工件移動(重定位)后的測量數據與移動前的測量數據存在著移動錯位,如果我們在工件上確定一個在重定位前后都能測到的形體(稱為重定位基準),那么只要在測量結束后,通過一系列變換使重定位后對該形體的測量結果與重定位前的測量結果重合,即可將重定位后的測量數據整合到重合前的數據中。重定位基準在重定位整合中起到了紐帶的作用.
PID控制是:比例,積分,微分控制的縮寫。
P參數:決定系統對位置誤差的整個響應過程。數值越低,系統越穩定,不產生振蕩,但剛性差,到位誤差大;數值越高,剛性越好,到位誤差小,但系統可能產生振蕩。
.I 參數:控制由于摩擦力和負載引起的靜態到位誤差。數值越低,到位時間越長;數值越高,可能在理論位置上下振蕩。
.D參數:此參數通過阻止誤差變化過沖給系統提供阻尼和穩定性。數值越低,使系統對位置誤差響應快;數值越高,系統響應越慢。
三坐標測量儀 - 日常保養
三坐標測量機的組成比較復雜,主要有機械部件、電氣控制部件、計算機系統組成。平時我們在使用三坐標測量機測量工件的同時,也要注意機器的保養,以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說明三坐標測量機的基本保養。
機械部件
三坐標測量機的機械部件有多種,我們需要日常保養的是傳動系統和氣路系統的部件,保養的頻率應該根據測量機所處的環境決定。一般在環境比較好的精測間中的測量機,我們推薦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常規保養,而如果用戶的使用環境中灰塵比較多,測量間的溫度濕度不能完全滿足測量機使用環境要求,那應該每月進行一次常規保養,對測量機的常規保養,應了解影響測量機的因素:
1.壓縮空氣對測量機的影響
1).要選擇合適的空壓機,最好另有儲氣罐,使空壓機工作壽命長,壓力穩定。
2).空壓機的啟動壓力一定要大于工作壓力。
3).開機時,要先打開空壓機,然后接通電源。
2. 油和水對測量機的影響
由于壓縮空氣對測量機的正常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氣路的維修和保養非常重要。其中有以下主要項目:
l每天使用測量機前檢查管道和過濾器,放出過濾器內及空壓機或儲氣罐的水和油。
l一般3個月要清洗隨機過濾器和前置過濾器的濾芯。空氣質量較差的周期要縮短。因為過濾器的濾芯在過濾油和水的同時本身也被油污染堵塞,時間稍長就會使測量機實際工作氣壓降低,影響測量機正常工作。一定要定期清洗過濾器濾芯。
每天都要擦拭導軌油污和灰塵,保持氣浮導軌的正常工作狀態。
3. 對測量機導軌的保護要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用布或膠皮墊在下面,保證導軌安全。
工作結束后或上零件結束后要擦拭導軌。
當我們在使用測量機時要盡量保持測量機房的環境溫度與檢定時一致。另外電氣設備、計算機、人員都是熱源。在設備安裝時要做好規劃,使電氣設備、計算機等與測量機有一定的距離。測量機房加強管理不要有多余人員停留。高精度的測量機使用環境的管理更應該嚴格。
4. 空調的風向對測量機溫度的影響
測量機房的空調應盡量選擇變頻空調。變頻空調節能性能好,最主要的是控溫能力強。在正常容量的情況下,控溫可在±1℃范圍內。
由于空調器吹出風的溫度不是20℃,因此決不能讓風直接吹到測量機上。有時為防止風吹到測量機上而把風向轉向墻壁或一側,結果出現機房內一邊熱一邊涼,溫差非常大的情況。
空調器的安裝應有規劃,應讓風吹到室內的主要位置,風向向上形成大循環(不能吹到測量機),盡量使室內溫度均衡。
有條件的,應安裝風道將風送到房間頂部通過雙層孔板送風,回風口在房間下部。這樣使氣流無規則的流動,可以使機房溫度控制更加合理。
5. 空調的開關時間對機房溫度的影響
許每天早晨上班時打開空調,晚上下班再關閉空調。待機房溫度穩定大約4小時后,測量機精度才能穩定。
這種工作方式嚴重影響測量機的使用效率,在冬夏季節精度會很難保證。對測量機正常穩定也會有很大影響。
6. 機房結構對機房溫度的影響
由于測量機房要求恒溫,所以機房要有保溫措施。如有窗戶要采用雙層窗,并避免有陽光照射。門口要盡量采用過渡間,減少溫度散失。機房的空調選擇要與房間相當,機房過大或過小都會對溫度控制造成困難。
在南方濕度較大的地區或北方的夏天或雨季,當正在制冷的空調突然被關閉后,空氣中的水汽會很快凝結在溫度相對比較低的測量機導軌和部件上,會使測量機的氣浮塊和某些部件嚴重銹蝕,影響測量機壽命。而計算機和控制系統的電路板會因濕度過大出現腐蝕或造成短路。如果濕度過小,會嚴重影響花崗石的吸水性,可能造成花崗石變形。灰塵和靜電會對控制系統造成危害。所以機房的濕度并不是無關緊要的,要盡量控制在60%±5%的范圍內。
空氣濕度大、測量機房密封性不好是造成機房濕度大的主要原因。在濕度比較大地區機房的密封性要求好一些,必要時增加除濕機。
7. 改變管理方式防止”假期綜合癥”
解決的辦法就是改變管理方式,將“放假前打掃衛生”改為“上班時打掃衛生”,而且要打開空調和除濕機清除水份。要定期清潔計算機和控制系統中的灰塵,減少或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故障隱患。
使用標準件檢查機器是非常好的,但是相對來說比較麻煩,只能是一段時間做一次。比較方便的辦法是用一個典型零件,編好自動測量程序后,在機器精度校驗好的情況下進行多次測量,將結果按照統計規律計算后得出一個合理的值及公差范圍記錄下來。操作員可以經常檢查這個零件以確定機器的精度情況。
Z軸平衡的調整
測量機的Z軸平衡分為重錘和氣動平衡,主要用來平衡Z軸的重量,使Z軸的驅動平穩。如果誤動氣壓平衡開關,會使Z軸失去平衡。處理的方法:
1) 將測座的角度轉到90,0,避免操作過程中碰測頭。
2) 按下“緊急停”開關。
3) 一個人用雙手托住Z軸,向上推、向下拉,感覺平衡的效果。
4) 一人調整氣壓平衡閥,每次調整量小一點,兩人配合將Z軸平衡調整到向上和向 下的感覺一致即可。
行程終開關的保護及調整
行程終開關是用于機器行程終保護和HOME時使用。行程終開關一般使用接觸式開關或光電式開關。開關式最容易在用手推動軸運動時改變位置,造成接觸不良。可以適當調整開關位置保證接觸良好。光電式開關要注意檢查插片位置正常,經常清除灰塵,保證其工作正常。
三坐標測量儀 - 應用領域
廣泛的應用于汽車、電子、機械、汽車、航空、軍工、模具等行業中的箱體、機架、齒輪、凸輪、蝸輪、蝸桿、葉片、曲線、曲面等的測量、五金、塑膠等行業中,可以對工件的尺寸、形狀和形位公差進行精密檢測,從而完成零件檢測、外形測量、過程控制等任務。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