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的觀點認為2017年是人工智能(AI)發展的元年,無AI不安防,或者說“AI+安防”促進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典型的影響體現在智慧警務、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領域。
從大政策展開,201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意見》指出“為有效應對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突出問題,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其指導思想核心是“健全點線面結合、網上網下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2015年5月,9部委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綜治辦、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了《發改高技[2015]996號 關于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最突出給出了視頻監控聯網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時間節點是2020年,距今還有差不多2年時間。
這兩份意見均為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設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導,間接的促進了視頻監控系統的市場,主要的影響體現在智慧警務的建設應用上。
本文試圖從中國安防市場、人工智能市場、雪亮工程/智慧交通市場三個維度分析“AI+安防”潮流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商機,以及對兩個典型的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智慧警務和智慧交通進行簡單探討。
一、中國安防市場分析
根據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17年末中國安防企業約為3萬家,從業人員達到160萬人,安防企業年總收入達到6000億元左右,比2010年增長了1.6倍,年均增長14%;2017年全行業實現增加值1960億元,比201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2.7%。
從產業構成來看:2017年在安防行業總收入中,安防產品總收入預計達到2450億元,安防集成與工程市場預計達到3050億元左右,運營服務及其他約為500億元左右。
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視頻監控、安檢排爆、入侵報警、出入口控制和實體防護等各個安防領域實現了全面發展,其中視頻監控發展最快。初步計算,2017年我國視頻監控產品產值約為1300億元左右,比2010年提高1.6倍,2010年以來平均增速達到17%以上。2017年市場總規模達到3300億元,占安防行業的53%,比2010年提高8個百分點。
二、人工智能市場分析
2017年可謂是人工智能的爆發元年,無論是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還是阿爾法狗讓柯潔甘拜下風,亦或是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2017年互聯網一直在被人工智能刷屏,人工智能發展的腳步已經勢不可擋。安防企業同樣沒有錯過人工智能“風口”,紛紛加入戰局。被譽為人工智能第一“著陸場”的智能安防已經開啟新一輪成長周期。海康威視發布“見遠行更遠”品牌理念;大華股份聚勢AI,打造視頻物聯產業新生態,安防行業各企業都在馬不停蹄的布局人工智能市場。
相關調查顯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超過370億美元。其中,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到56億美元左右。在下一階段,得益于技術持續進步和商業模式不斷完善,全球人工智能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快速釋放,帶動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30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60%;其中,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220億美元,年均增速接近65%。
人工智能在公安行業、交通行業、智能樓宇、金融、醫療行業的應用,對安防行業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對安防行業的推動力比視頻編解碼技術、H.265技術、傳輸高清等技術對安防的影響都更巨大而深遠。
深度學習在安防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隨著GPU、FPGA、TPU等智能芯片的運用使得運算效率大大提高,深度學習算法對于增強圖像和視頻分析的準確率也更為有效,在解決視頻結構化和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等方面也變得更為“智能”。
三、千萬以上智慧城市項目及雪亮工程分析
有人對2017年內與智慧城市相關單個項目招標和中標金額超過千萬的項目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統計樣本2664個項目,中標金額727億元。其中包括智慧城市類項目109個,中標金額167億元;平安城市類項目1035個,中標金額357億元;交通管控類(交警主導)項目854個,中標金額105億;智慧交通/智能公交(交委主導)項目666個,中標金額98億。我們可以得出,平安城市類建設占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占比高達49.11%,其次是交通管控類項目。
在平安城市的建設中,雪亮工程當屬熱門話題。“雪亮”來源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雪亮工程”是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在鄉村主要道路口、人群聚集地建設高清攝像頭,是以固定視頻監控、移動視頻采集、視頻聯網入戶、聯動報警系統為基礎,以縣、鄉鎮、村三級監控平臺為主體的信息服務項目。利用農村現有電視網絡,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信息接入農戶家庭數字電視終端,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專群結合,通過實時監控、一鍵報警、分級處置、綜合應用,實現農村地區社會治安防控和群防群治工作無縫覆蓋。
2017年,各省市積極行動,進行試點建設工作, 如有些地方公安系統推出了縣級公安、派出所警務服務、中心警務室值守終端和重點部門值守指揮四級平臺;綜治系統推出了縣、鎮、村級和重點部門綜治信息四級平臺。一些地方開始構建農村治安監控網絡,與平安城市天網、網格化服務管理服務應用融合,實現平臺互通、系統對接、信息共享、高效聯動,確保村鎮安全、政務信息通暢。
雪亮工程是平安建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雪亮工程的展開,市場潛力突顯。我國擁有2000多個縣(區),4萬多個鄉鎮,近70萬個行政村,250多萬個自然村,按照最基本的監控點配置,即可催生形成上千億元的安防市場需求。
至2017年,全國各部門、行業安裝的攝像機數量已達2800多萬臺,初步構建起覆蓋重點公共區域及行業領域的“天網”。截至2018年6月,全國已建成省級信息資源交換共享總平臺18個、省級綜治平臺20個,所有省級單位、353個地市級單位實現了綜治與公安視頻資源的互聯互通。
四、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的應用
政府在近三年時間密集出臺鼓勵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政策,足以說明政府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決心。從大力促成中國到2030年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決心可見,希望中國能夠“趕得上”這一次的技術革命,而不再僅僅是“不掉隊”的要求。而中國城市的政策方向則回歸以人為本的核心,城市的發展都圍繞著“高效、惠民、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城市建設迎來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
前文提及,根據中國安全防產品行業協會統計,至2017年,全國各部門、行業安裝的攝像機數量已達2800多萬臺,初步構建起覆蓋重點公共區域及行業領域的“天網”。這個數量僅僅是公安行業所覆蓋的攝像機數量,實際上可能更多。盡管如此,但對于將近20萬平方公里的城區面積來說,攝像頭的覆蓋面與數量是鳳毛麟角;從攝像頭數量/千人的維度來看,中國城市攝像頭密度平均水平僅達英美的20%-30%,而完善的監控系統是保障城市治安的有力手段,因此,監控攝像頭建設工程任重道遠;未來,尤其是二線及以下城市的監控攝像頭布防發展潛力巨大。
升級安防場景有助于搭建更高效的城市治安系統。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發展,AI+安防系統取代了傳統的安防措施。大型安全防范系統結合技術手段,具有探測、監控、報警、管理等基本功能,用于預防、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和重大治安事件,是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的基礎設施。
上千萬的攝像頭和龐大的監控網絡,瞬間就會產生海量監控視頻數據,從海量視頻數據中高效提取出有效信息,就成為智能視頻監控技術的關鍵。以一個一萬路視頻規模的城市為例,每月產生12PB 的視頻數據量,在這樣量級資源中找到目標人員、車輛宛如大海撈針,然而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則可自動抓取視頻中的目標圖片,并提取其語義化的屬性數據以及可用來比對檢索的特征數據,每月數據大概為僅15億條,而存儲容量下降到300TB 左右,即可實現秒級檢索,并刻畫目標的軌跡、進行行為分析。
2009年AI技術開始在多行業初步應用,其中安防監控是人工智能最先大規模產生商價值的領域,也成為許多AI技術研發公司的切入點。2012年,數字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促使眾多安防企業開始落地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另外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等國家政策整體推動了AI+安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AI和CV(計算機視覺)公司開始將安防領域作為其主要發展點之一。
從2005年提出的平安城市建設,到2011年獲批的平安城市建設,以及后續提出天網工程、雪亮等安防重點項目年,AI 在安防領域中不斷滲透,智能安防產品運用于實體事件的需求凸顯。從2012年起,傳統安防企業和AI+安防領域新興公司都開始注重產品在城市建設上的應用。另外,從地區維度上看,智能安防產品的應用最先出現在人口密集區域,典型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中部地區,這些地區對于智能化安防產品需求較高、安防應用的意義較大。
從2016年智能安防的概念被大面積提及開始,各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智能安防應用落地的舉措愈加頻繁,應用場景也從最初的公安和交通向其他行業拓展。
在安防產業鏈中,硬件設備制造、系統集成及運營服務是產業鏈的核心,渠道推廣是產業鏈的經脈。未來安防產業的運營升級勢在必行,通過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是眾多企業的發展趨勢。
安防的AI改造才起步,增量市場比存量市場可觀。2017年是AI+安防企業正式落地應用的第一年,具備深度學習算法或AI產品開始在政府、國安得到小范圍運用,包括提供個性化定制解決方案,隨著未來技術的成熟,以及國家政策的推動,在原有安防場景里,AI+安防產品大規模運用最多只有5年左右時間,這些年彎道超車的AI初創企業,以及積極擁抱AI新技術的傳統安防企業的行業格局變化值得期待。安防設備技術升級換代較快,從行業調研數據來看,一般3~5年就會升級換代一次。存量市場設備更新換代也恰好成為AI+安防市場發展的重要部分。但根據欣智恒數據表示,英國每千人約擁有75臺監控攝像機,美國平均每千人約有96臺監控攝像頭,而相比之下,我國攝像頭密度位居前列的北京與上海每千人配備的攝像頭數目均不到40,而其他二、三線城市人均攝像頭數量更是遠遠小于英美等發達國家。這也恰好說明我國安防領域仍有較大的增值空間。
硬件市場增長速度減緩,軟件和技術支持催生安防新場景應用。智能安防的發展方向主要從軟件硬件、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三方面入手:前端攝像機內置人工智能芯片,可實時分析視頻內容,檢測運動對象,識別人、車屬性信息,并通過網絡傳遞到后端人工智能的中心數據庫進行存儲。
視頻結構化發展,數據維度上大幅提升。大數據造就了深度學習,占大數據總量60%以上的為視頻監控數據,每年仍以20%的速度遞增。監控視頻已經全面高清化,而在高分辨率下,為確保視頻信息的正常傳輸和存儲,廠商處理視頻信息時往往采取結構化的方式,將海量數據分割處理,再通過后臺進行智能化整合與合理分類。而從視頻監控角度來看,智能算法讓信息傳輸發生質變。早期視頻編碼標準H.263以2-4Mbps的傳輸速度實現標準清晰度(720×576)廣播級數字電視;而H.264由于算法優化,可以低于2Mbps的速度實現標清數字圖像傳送;最新的H.265 High Profile已經可實現低于1.5Mbps的傳輸帶寬下,實現1080P全高清視頻傳輸。
五、智慧城市典型應用場景:智慧新警務
在警務應用方面,通過多年建設,我國已基本實現視頻監控多級聯網、報警監控中心平臺信息共享等目標。至2017年,全國各部門、行業安裝的攝像機數量已達2800多萬臺,初步構建起覆蓋重點公共區域及行業領域的“天網”。基本滿足了各部門、各警種進行情報研判、指揮通信、偵查破案、治安防控、社會管理、反恐防暴、維穩處突、規范執法等工作對視頻圖像信息的需求,圖偵技術已成為公安應后的第四大偵查技術。
以“視頻云+大數據應用平臺”為例。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視頻云+大數據應用平臺”整合人臉抓拍、視頻+門禁數據、四標四實數據、設備數據(WiFi)、車輛抓拍數據等多維數據,以視頻大數據的比對、分析、挖掘能力,從人、車、案等多角度協助基層民警開展打防管控工作,為基層公安機關開展立體化治安防控工作提供“尖刀利器”,也讓我們看到“AI+安防” 結合實際應用所帶來的新商機。
當前看來,通過探頭“站崗”、鼠標“巡邏”、天網覆蓋,時刻守護城鄉群眾安全;通過大數據比對,秒級鎖定嫌疑人;通過無人機空中“探視”,可即刻傳回清晰的現場場景,新興技術已成為公安機關提升戰斗力、把握治安主動權的強大助手,也成為了公安機關偵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重要支撐。
六、交通大腦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人工智能結合就產生多種類人的大腦系統,比較常見的建設理念就包括“城市大腦”、“公安大腦”、“警務超腦”和“交通大腦”,而目前最成熟,最深入人心的就是“交通大腦”。
城市交通大腦主要利用卡口式電警、信號燈聯網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系統數據,以GIS-T地理信息平臺為基礎,針對車輛、路口、路段、停車場、警力5個對象,解構城市交通運行的時空特征,讓交通管理者精準掌握路網容量、交通出行需求和路網運行狀態。其核心功能是構建設施設備檔案、車輛檔案、路口路段檔案、停車場檔案,在此基礎上實現“診”“巡”“判”“決”“轉”(科學診斷、自動巡檢、精細研判、智能決策、無縫轉換)等功能,實現信號燈智能化控制、交通擁堵治理、輔助決策、設備運維、警力調度、信息服務等多項業務應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AI對安防行業尤其是視頻監控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創造了大量的需求和新的商機。反過來說,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促使了“大腦”工程的建設,“大腦”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賴于AI技術,尤其是計算機視覺技術,這樣的影響必將在未來三年展現的更為明顯。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