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或許將會成為RedCap商用發展過程中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但前有NB-IoT“星火燎原”、后有LTE Cat.1“臥薪嘗膽”的經歷,如今RedCap為何而來?又將如何登上舞臺?其后又將如何發展?
RedCap全稱為Reduced Capability(降低能力),是一個相對的概念。RedCap主要通過對5G速度等能力進行精簡,以便精準適配中低速物聯場景,提高設備和網絡的性價比,從而可以加快5G物聯網的擴展應用,實現5G的規模化發展。其標準于2022年6月隨著5G R17標準凍結而宣告面世,之后進入標準演進、技術驗證、終端研發以及商用預演階段。
如今經歷了疫情考驗帶來的短暫滯漲后,全面放開后的第一年——2023年,或許將會成為RedCap商用發展過程中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2月8日,高通技術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個5G NR-Light(也稱“5G RedCap”)驍龍X35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
2月22日,中國電信天翼物聯與芯模廠商智聯安、利爾達聯合發布基于3GPP R17定位規范的全球首款5G RedCap低功耗定位模組;
2月27日,移遠通信宣布推出基于高通驍龍X35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的5G RedCap模組Rx255C系列;
2月28日,中國聯通宣布,發布全球首款通用型5G RedCap商用模組產品NX307。
眾所周知,在整個物聯網產業當中,通常產業鏈中芯模廠家的就緒會被視作商用終端和應用即將落地的前奏。而最近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高通、移遠通信、智聯安、利爾達等產業鏈上主要玩家密集傳出一系列提振信心的消息,顯然讓業界對RedCap商用變得更加期待。
然而,前有NB-IoT“星火燎原”,后有LTE Cat.1“臥薪嘗膽”,如今RedCap為何而來?又將如何登上舞臺?其后又將如何發展?
RedCap的到來將解決5G哪些問題?
“以我所見,RedCap像是3GPP針對5G標準‘不得已而為之’的產物”,這是5G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解運洲對RedCap的直觀印象。盡管聽起來略顯無奈,但卻足以看出產業鏈上下對于RedCap所寄予的希望之重。事實上,如果更明確的對這句話進行解讀,應該是“目前5G的應用程度和整體生態規模還遠未達到所期待的目標”。
縱然5G應用規模進展緩慢有其諸多的客觀因素限制,比如網絡部署的規模、技術標準演進的步伐、上游芯模廠商的節奏……但以上結論并非解運洲一人之詞,在智次方與數位產業鏈人士溝通的過程中,幾乎都得到了相似的看法。當談到具體限制5G進一步發展和普及的“罪魁禍首”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指向了當前居高不下的5G成本。
移遠通信高級產品總監姚立同樣告訴智次方,成本是業界一直非常關注的問題,5G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部分應用場景來說,5G極致性能帶來的高成本等問題影響了其商業進程、應用覆蓋面等方面,發展前景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2020年到2021年間,產業鏈就形成了一個共識——把規模做上去,把價格做下來。一般來說,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通常有三種:第一種是從政策的角度,通過鼓勵大家使用的方式推動新技術的普及;第二種是通過運營商做補貼,帶動產業鏈的積極性;第三種則是從技術角度入手進行創新,比如針對4G裁減得到的Cat.1,針對5G裁減得到的RedCap等。
雖然與第三種相比,前兩種方式也可以達到“把產業規模做上去,把成本價格做下來”的目的,但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參與者深有體會。
相比之下,第三種方式早在2021年5月就有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彼時中國聯通聯合多家廠商發布了業界首款低成本5G模組——雁飛5G模組,該款模組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含稅價僅為499元。之所以能夠在5G建設僅兩年便將5G模組價格帶進500元大關以內,就不得不歸功于聯通在通用模組基礎上做了很多創新,比如通過裁剪降低基礎器件和設計成本,同時針對某些特定場景進行增強等。
而隨著RedCap標準的凍結,將更進一步鼓勵芯模廠商在5G終端上進行更精簡的設計,比如RedCap使用了更小的頻譜帶寬,在Sub-6GHz頻段上的帶寬僅為20MHz,而傳統的5G則為100MHz。3GPP R18還進一步規劃將其帶寬縮小到5MHz。另外,RedCap還減少了收發天線的數量,降低了MIMO層數,引入了如eDRX等節能手段等,這些都將有利于芯模產品更進一步實現成本降低的目的。
像本次由中國電信天翼物聯聯合芯模廠商智聯安、利爾達發布的全球首款低功耗5G RedCap定位模組產品,基于3GPP R17低功耗高精度定位規范,采用單模設計。現階段通用型5G模組即便經過補貼壓價后也需要4、5百元,但據智次方向三家負責人了解,由智聯安負責設計制造的RedCap定位芯片成本,目前僅為市面上5G手機芯片成本的十分之一。
當然,除了對模組本身進行壓價之外,產業鏈也在其他方面推動5G及RedCap整體成本的降低,例如利爾達在提供整體技術解決方案的同時,正在推動與周邊供應商的緊密合作,建立基于RedCap的完整供應體系,通過提升產業鏈集成度,推動模組層面的產品更快進入行業客戶的預期范圍。
利爾達5G事業部經理田志禹告訴智次方,隨著RedCap普及度的提升,未來模組價格將持續向4G模組的價格靠攏,進一步支撐5G應用創新。但同時他也強調,如果說RedCap僅是相對目前5G模組價格占優,恐難以被市場廣泛接受,產業鏈也難以“行穩致遠”,RedCap更重要的優勢在于其所具備的5G新特性,能夠滿足千行百業垂直應用的需求。
RedCap對物聯網產生了什么影響?
如果說高昂的價格僅僅是反映了問題的“表”,那么供需之間導致的價值不匹配才是問題的“里”。
與以往網絡部署最大不同的是,物聯網所呈現出的是高度碎片化特征。物聯網應用場景復雜、各行各業甚至個別客戶的訴求亦具有差異化,這導致實際用戶對網絡的指標要求并不一樣。這在智次方與諸位業內人士的交談中也得到了印證——大家都提到在實際場景中存在著網絡速率與場景需求之間不匹配的問題。
比如在高度自動化的智慧工廠里,雖然5G的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高可靠特性,能夠滿足工業機器人精準控制的需求。但工廠中往往還有更大一部分設備是用不到eMBB那般高的速率的,像視頻傳輸、工業傳感設備等等。同時這些設備往往又需要比mMTC(NB-IoT和eMTC)更高性能,比4G網絡更低時延的連接支持。
運營商是受到RedCap啟發而獲益的對象之一。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實驗室總監王志成認為,推動RedCap應用除了能夠降低5G應用面臨的成本難題之外,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夠實現它的價值充分融入到各行業的UC當中去。而這將最終促成運營商真正完成時代角色的轉變——從“運營商的物聯網”到“物聯網的運營商”。
舉個例子,如今三大運營商都在拓展其定制網服務,如果按照傳統的建網交付思維,大部分的項目都只能停留在“建網”層面,一旦網絡建好就意味著整個服務的結束,事實上可能并沒有與客戶的業務產生交集。而數字化賦能“在骨不在皮”,運營商不僅要統籌網絡部署,更需要考慮將自身CT能力與客戶OT業務深度融合,從而真正嵌入到垂直行業當中。
而推動RedCap將促使運營商轉換思路,通過中國電信能力魔方平臺和RedCap提出定制化服務,將一個一個的具體行業應用場景挑出來,根據實際情況對它所需的上下行、時延、抖動以及定位精度等要求嚴格、準確定義,從而使這張5G定制網能夠能加精準的配合垂直行業需求運營。這背后不僅是簡單的產品提供,還會涉及到之后的運維、服務、客服以及產業鏈的投放等一系列工作。
當然,基于物聯網的特征,以網絡連接的規模化為前提,運營商不僅要把整個物聯網掰開揉碎,同時也需要進行同行業需求的整合,尋找最大公約數,提供相對標準化的原子能力。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基于RedCap針對港口、電力、鋼鐵、礦山和化工五大行業開展場景驗證,為RedCap的盡快部署奠定了基礎。
而在未來,這樣的受益還會不斷傳導到產業鏈各方,運營商、設備廠商、終端廠商和應用集成商,會越來越多的緊密合作并持續深入到垂直行業,結合實際場景進行聯創與互動。每個行業每類產品接入網絡都有各自的需求特點,運營商、芯模廠商們的努力也會持續推動RedCap從“能用”到“好用”,最終通過精益求精的設計更好地作用于5G To B生態。
RedCap對物聯網產生了什么影響?
當前,產業界針對物聯網早已總結了“10%-30%-60%”的“高、中、低”三個不同類別速率的金字塔需求模型,并達成了共識。而以NB-IoT、Cat.1等為代表的蜂窩物聯網技術憑借成熟的技術和產業鏈,在國內每年擁有上億連接的增長規模。因此,這也引起了業界對于RedCap發展的一絲擔憂。
事實上,對于每一種技術而言,基于它所服務的階層不同、適用的行業應用不同,也都會有自己獨自的生存空間,這是每一項新技術產生的前提。況且RedCap還擁有一大殺手锏——5G原生的特征,這是NB-IoT、Cat.1甚至4G都不具備的能力,也使得RedCap在很多行業應用場景中具備了基礎性優勢。
比如在電網環境下,RedCap可以憑借uRLLC超低時延支持差動保護;而在單獨的工業園區或智慧工廠,基于數據不出園的要求,RedCap配合5G專網UPF下沉方案,能夠在5G一張網部署的情況下建立相對外界隔離的模式,保障數據安全——這些都是4G所不具備的。
除此之外,RedCap也正在通過加入新特性,來更進一步滿足實際應用場景中所面臨的挑戰。比如加入定位功能。在R17標準中,定位精度目標從室內3米、室外10米進一步提升到了亞米等級,定位的時延要求小于100ms;在工業物聯網場景中,R17定位精度誤差要求小于20cm。
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銷售高級副總裁王志軍告訴智次方,事實上,面向5G To B的項目中,終端側對定位的訴求要更加強烈,同時數量也更多。而基于5G特性的RedCap,將把物聯網終端中的“啞終端”變成了“會開口說話的終端”。
從目前來看定位市場已是百家爭鳴的姿態,針對室內、室外分別擁有不同的定位服務方案。比如在室外,基于衛星定位的技術早已成熟,并且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針對室內的藍牙AoA定位、UWB定位等技術也隨著市場需求和應用創新而受到關注。
但是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室內室外定位都仍然無法做到一張網的覆蓋,需要采用融合定位的技術實現,比如GNSS+藍牙AoA或者GNSS+Wi-Fi等。而當應用場景有回傳位置信息等數據傳輸需求時,還需要通過綁定其他通信技術方案,比如藍牙AoA+4G融合的定位方式,其中4G能夠用來進行信息傳輸。
但如果以5G ready為前提,通過部署5G一張網就能輕松解決室內室外定位銜接的問題,同時無需增加其他輔助技術用于通信。另外,基于5G的定位將大大降低部署成本,因為能夠復用現成的5G室內外基站,而無需重復布網建站,避免了大量的勞動成本的投入。最后,RedCap引入的大量節省能耗的技術,將實現5G定位的低功耗要求,這也會減少后續大量的運維成本。
RedCap將呈現怎樣的商用節奏?
毫無疑問,2023年將會是RedCap商用的元年,而且RedCap商用的發展速度要比預想中來的更快。根據此前行業預計,RedCap的發布大概要等到2024年,但從市場來看顯然已經超過了這一預期,而且從目前試點和客戶反應來看,甚至會比這個速度更加樂觀。
在芯片方面,智聯安將會在今年第三季度規模化量產5G RedCap高精度低功耗定位芯片,從4月開始,其將進行小批量的實驗局,在數類典型的B端場景中做樣品的部署,之后在測試和調試完畢后,進行規模化出貨。
未來,在2024年中,智聯安還將開發出針對RedCap數傳功能的軟件,從而真正實現芯片定位+通信一體化能力。目前,智聯安正在與三大運營商展開積極合作,跟隨運營商5G專網進行落地,最終帶動RedCap由點向面的推廣與普及。
在模組方面,移遠通信在2023年初便已經正式對外發布了其Rx255C系列5G模組,并且面向全球市場設計了包括RG255C和RM255C兩大版本。目前該系列產品正處于緊鑼密鼓的研發完善階段,預計將在今年二季度提供首批模組工程樣品,供垂直行業客戶測試,今年底正式進入商用階段,充分滿足市場上對RedCap的需求。
利爾達方面,除了與智聯安合作研發5G RedCap高精度低功耗定位模組之外,也將瞄準帶有數傳功能的RedCap模組的研發,有望于今年年底發布工程樣品。
不過,盡管業界對于RedCap商用的呼聲在逐漸增加,但仍需要理性來看待。田志禹表示,呼聲高意味著產業對于RedCap抱有較高的期待,是引領產業向前的動力,但任何行業都需要時間進行培育,尤其是在工業領域。基于更高的生產安全要求,在工業領域的信息化升級中,從產品導入到規模爆發實際上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驗證。甚至在汽車領域的周期會相對更長,一般在2年左右。
按照網絡代際升級的規律,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4G網絡會迎來“光榮退役”,RedCap作為5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有望完全承擔起連接中高速率場景的重任。現在我們仍無法斷定這一天具體是哪一天,甚至質疑它是否會到來。但可想而知的是,RedCap一定會“不斷生長,隨時爆發”。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