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北京通信展,曝出大量5G發展數據和觀點,讓我們對中國5G更清楚、更有信心。但近日看到了一些斷章取義的文章和現象,讓我不吐不快。
具體是為了更好發展5G,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等多位專家和企業高層,分析了5G建設初期存在問題和應對之策。盡管這些問題是3G、4G發展初期都存在,屬于客觀規律,但有群“標題黨”馬上迎來“狂歡”:把這些問題無限放大化,認為5G沒殺手應用、5G建網體驗不好,所以得出結論——中國5G不行。
我比較替專家悲哀的是,無論這些外行批評者還是通信圈內行,都沒有把專家的演講內容,仔仔細細看一遍,就誤解或者故意曲解專家意思。我們知道,否定式內容更易抓眼球,難道否定中國5G是為了閱讀量?更可悲的是,這些標題黨的言論被一些外媒傳播。
北展四天,我都去了現場,陸續聽了數字經濟論壇、ICT中國高層論壇、UBBF等論壇,后續又看回放,回顧了幾個5G論壇嘉賓演講,也與大量行業人士對話交流。
回顧北展5G,我的整體感知是:專家、運營商、設備商等產業人士,都盛贊中國5G成效——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他們對中國建設最成功5G有信心,所以提出了中國如何打造最成功5G的真知灼見。
毫無疑問:中國5G已經實現全球領先
中國5G發牌一周年,在2020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網絡、體驗、終端、用戶、業務等多個方面,實現全球領先。
首先,從建設能力上看,根據工信部最新的數據,中國5G的基站數量已達到60萬站(全球約80萬個),年底將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基站建設數量和覆蓋范圍已居于全球首位。
今年中國三大運營商建設5G,還挑戰了多個極限場景,在6500米的珠峰部署5G,挑戰了高寒、高海拔、高施工難度,支持珠峰直播;在534米的礦井陽泉煤礦部署5G,應對嚴苛全生產技術標準下,提升礦井效率、降低人員安全風險。
其次,從技術創新下的用戶體驗方面看,中國三大運營商不斷提升5G下行帶寬和上行帶寬。
在下行速率提升上,中國5G網絡規模部署Massive MIMO大帶寬技術,讓5G網絡下行均可達到1Gbps以上的峰值速率。
中國移動基于4.9G+2.6G的200M帶寬,通過載波聚合技術實現了下行峰值3.2Gbps的測試速率,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實現基于3.5GHz頻段200MHz載波聚合,實測下行速率均值超過2.5Gbps。
在港口等垂直應用所需的上行速率提升上,中國運營商利用SUL專屬頻譜,在實驗室測試中,可以使上行速率突破1Gbps。
中國電信2019年就推出5G超級上行技術,并應用到深圳等地實際網絡中。今年8月,中國聯通攜手華為在5G室內覆蓋場景,率先完成全球首個200M帶寬的SA組網5G專享時隙(C-band 4:6)驗證,實測上行峰值速率超過1.2Gbps。中國移動在7月的5G專網啟航計劃線上發布會上也發布包括發布超級上行在內的多項5G專網能力,在山東現網等進行了驗證。
總結看,中國5G建設應用了大規模多入多出、載波聚合、動態頻譜共享、上行增強等領先技術,有力保證5G用戶上下行網絡的極致體驗。
最后,從商業閉環角度看,當前中國的5G手機的累計出貨量已達1.2個億(全球約1.7萬5G用戶),價值拐點將很快到來,面向個人的創新業務也將很快進入高速發展期。韓國運營商所探索的AR類個人應用,已經進入商用。中國發展的多視角直播、自由視角直播,以及一些云VR/AR也在逐步進入規模商用的階段。
5G要持續發展,就要持續創新解決問題
我們知道,新生事物有其發展規律,存在機遇,必然存在挑戰。5G尚處于發展初期,還會持續建設和發展多年。這些問題是全球各國都會遇到的問題,并不是只存在中國。要加速5G成功,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發現問題,持續通過創新解決問題。
如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所言,中國5G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下一階段將聚焦極致體驗和商業成功,消除目前某些區域存在的零星“假、啞、差”的問題,全面建成全球最成功的5G。比如運營商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和網絡優化工具實現柵格級精度的問題區域識別,并基于專家經驗庫進行智能化體驗問題定位,最大程度的改善5G用戶的體驗問題。
請大家注意,此處提到的問題都是某些區域存在的零星問題,也是屬于正常客觀規律,并不是說5G整個生命周期一直就如此,不能因此“棒殺”5G,停止不建了。目前5G發展并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去實踐,去試錯,去找答案。
可以預見,中國建設5G標準和節奏,必將是世界的標準和節奏,會吸引大量國外模仿。分析,中國在如下幾個方面積累豐富經驗,也給了我們建設全球最成功5G的信心。
第一,中國政府推出積極的產業政策。中國各地政府高度關注5G建設,在降低建站成本、降低用電成本、優先配置產業資金、牽引產業聯合創新、孵化培育5G創新應用及拓展,以及打通法規、監管環節等等方面,均對5G發展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首先,早在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就下發了降低部分無線電頻率占用費標準的通知文件。自發牌起的一至三年免收、四至六年減收頻率占用費。同時,降低3GHz以上的頻率占用費標準,這一政策無疑為中國5G商用,奠定了良好的開局。
其次,在5G規模部署過程中,面臨著基站站址獲取難,進入成本高等問題。同樣,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在各項政策中對5G站址規劃、建站資金及站點用電予以了支持。
各地政策特別重視桿站站址的獲取問題,注重資源利用的集約化,實行5G站點資源開放,大力發展智慧燈桿。
各地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幫助運營商環節電費的壓力。一方面,各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采用各種方式降低基站電費,加快推進5G基站轉供電改直供電。另一方面,有些省份也對基站用電進行補貼。
對于5G建設需要的大量資金,地方政策進行了兩個維度的支持,即:按照建設階段和應用落實直接進行資金補貼,或多方籌措集資金設立5G產業基金予以融資便利。
最后,在推動5G應用產業創新和發展方面,國家及各地政府已制定實施明確政策。各地政府在5G政策中也做了重點部署。
比如今年4月,國家發布“新基建”規劃,明確5G作為重點方向之一。工信部已經發布了包括了醫療、教育、電力、港口、制造、超高清、車路協同等垂直領域的七項5G創新應用提升工程,同時也明確提出了相關5G加快網絡部署、豐富應用場景、加大研發力度、構建安全體系、加強組織實施等五方面18項措施。
全國已有1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5G 通信網絡建設”列入2020年重點工作。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除西藏外)均已發布了5G專項建設方案和產業推動的行動計劃。
多地政府也在大力推動5G應用與地方經濟融合,加速5G產業聚集。例如,廣東省早在2020年5月,提出建設首批八個“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山西省提出要求2020年底前,5G+智能礦井示范項目達到2個;2022年底前,示范項目達到15個。相信國家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5G產業政策都將為5G產業發展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5G產業生態的成熟度發展迅速,超出預期,還將持續發展。2019年,中國的5G手機占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的3.5%;而截至今年6月份,這個占比達到了41.5%。
我國5G產業生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在2C方面5G套餐用戶超1.5億,終端累積發貨超過1.2億,隨著三大運營商5G網絡覆蓋的完善,5G網上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個億;在2B方面,CPE、模組等已推出超過100款。三大運營商toB項目合計超過5000個,相關總營收超過15億。
同時大家關心的在終端價格方面,全球首款5G手機超過8000元RMB,而用時1年后,5G千元手機推出。5G手機進入千元機時代的速度,比4G、3G時代產業發速度快一大截。
雖然當前5G工業模組的價格相比于4G模組,還處于偏高的水平。但是我們看到,一方面隨著5G首發行業應用場景的價值顯現與商業閉環,將持續推動5G工業模組的豐富;另一方面在規模效應下,5G工業模組的成本也必將大幅度降低,進一步推動行業應用。
記得2019年業界發布的第一個5G模組約為3000人民幣,而2020年僅在中國,行業模組市場需求量在200-300萬個,相信5G模組價格有望很快降至500元以下。截至今年7月底,市場上已出現有364款5G商用終端設備。
總結:中國必將建成最成功的5G
毫無疑問,中國有5G發展最優質的土壤。中國有最大規模的用戶群體,全球頂尖的運營商和通信廠商,領先的移動互聯與行業信息化應用基礎,優質的創新生態,以及來自國家有力的政策支持。
這一切為中國5G產業創新與5“機”協同發展提供了最佳的發展環境。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ICT基礎設施作為新基建之“基”,也為孕育創新、促進轉型、培植發展新動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以前2G、3G、4G時代,我們也一度處于落后情況,導致我們不得不花費更多成本建網。面向5G未來,我們應滿懷信心。而且,5G的快速發展,需要全產業鏈“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 ? ? ?責任編輯:tzh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