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華為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了旗下的新機P10以及P10 Plus。從P6的初露鋒芒到如今的依然在品牌上樹立旗幟的P10,華為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家在品牌建設上取得成功,并使自家手機獲得品牌認同和品牌溢價的廠商。關于P10的具體特性,華為的發布會和宣傳資料中已經有詳細的介紹,筆者也相信P10會是一款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手機。
在宣傳資料中,華為和眾多手機廠商一樣,也將快速充電作為自家手機的亮點之一,考慮到近年來手機廠商紛紛將快速充電作為宣傳的亮點之一,“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更是成為某手機品牌的廣告宣傳,筆者就快速充電做一個說明和澄清。
越來越多手機廠商開始鼓吹快速充電
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將快速充電作為差異化競爭的殺手锏,IC設計廠商和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快速充電解決方案,在MWC 2016上,OPPO亮出了一項被一些媒體譽為“黑科技”的VOOC超級閃充,其最大的特點是:15分鐘能充滿一部電池容量為2500mAh的手機。
華為旗艦機Mate9也將快速充電作為自己的亮點,其宣傳資料中更是宣稱:改寫“續航”定義。宣傳其SuperCharge動態充電電壓超級快充技術,可以實現充電電壓可在3.5-5V之間動態調節,輸出電流最高能達到5A。華為Mate 9只要30分鐘就可充滿58%,充電速度比華為Mate 8提升50%。
在一次360奇酷手機發布會上,周鴻祎提到了奇酷手機的十大“黑科技”。其中就有渦輪閃充技術。360奇酷手機的這一閃充技術可以做到充電10分鐘,通話4小時。而在媒體的報道中更有“360手機N4將采用最新的快充技術,并且能夠做到1小時充滿”的宣傳。
魅族在幾天前宣布參加MWC2017,在海報上顯示會亮相一款新產品“比快更快”的快充技術,充電速度將比華為Mate 9快2.2倍。
小米的宣傳資料里也宣稱:小米5采用了高通QC3.0快充技術,充電10分鐘,微信4小時。。。。。。手機沒電不必焦慮,用補妝的時間充上電,就能再聊4小時微信,看上2部電影。
而最近關于華為P10的媒體報道中也表示,P10系列在滿電量情況下重度使用能用1.3天,同時手機搭配了超級快充,30分鐘可充電50%,使用一整天。
可以說,快速充電已然成為眾多手機廠商追捧的對象,那么,形形色色的快速充電方案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又會對手機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手機快速充電的實質是提升充電功率
雖然眾多廠商紛紛提出了各自的快速充電方案,比如高通的Quick Charge,華為的Fast Charger Protocol、SuperCharge,步步高的VOOC閃充技術等。但這些快速充電解決方案其實可以分為兩大類,提升充電電壓或提升充電電流。
舉例來說,普通充電器充電時電壓和電流分別為5V、1A-2A,充電功率一般為5W-10W。高通通過調整充電器的輸出電壓和電流,使電壓和電流可以達到9V、2A或12V、1.67A的水平,使充電功率達到18W,以提升電壓的方式實現了快速充電。華為和步步高的做法其實是類似的,都采取提升充電電流的做法,雖然電壓依然是5V,但將電流提升到4A-5A,使充電功率高達20W-25W,從而實現各自手機廣告宣傳中的快速充電。
誠然,采取增大電壓或增大電流快速充電的做法也要做一些技術改造,比如,普通手機的microUSB只能夠承受2A的電流,為了實現4A-5A電流的快速充電,就必須對充電借口和電路板線路都要進行改造,但這種小改造的技術含金量相對有限,并沒有一些廠商所宣揚的那么神奇。
目前,在廠商的宣傳中,原理非常簡單的提升電壓或電流增加功率的做法,卻被廠商起的英文名或中文+英文的名字精心包裝,把部分消費者忽悠到一愣一愣的。增加充電功率實現快速充電的簡單做法在各種宣傳包裝下,使一些不明所以的消費者覺得快速充電儼然成為了黑科技。。。。。。
必須指出的是,廠商在將快速充電作為宣傳亮點,卻對獲得快速充電的特性而付出的代價閉口不談。其實,無論是提升電壓還是提升電流,兩種快速充電方式都有一定弊端,具體會有哪些弊端文末會具體介紹。
快速充電與長續航不可兼得
目前,搭載鋰電池的智能手機最飽受詬病的就是續航有限,一天一充、一天兩充非常影響用戶體驗,然而目前各大廠的手機越做越薄,那么在體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使手機續航盡可能的長呢?
那就是選用能量密度較高的鋰離子電池,也正是因此,在安全性上存在瑕疵,但擁有比較高能量密度的鈷酸鋰電池獲得了市場的青睞。不過,受限于技術,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是有天花板的,比如NCA18650電池大約是200+Wh/kg,在不改變正極和負極材料的情況下,這已經是目前技術的極限了。
然而,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不可兼得的——為了獲得更高的功率密度(功率密度指的是單位重量的電池充放電的速率,一般用最大的功率除以電池系統的重量,單位為W/kg),就必須用更多導電劑;要獲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就必須用更多的活性物質。而手機搭載的鋰離子電池的空間是有限的,這就會導致導電劑用的多,自然減少了活性物質的用量,進而獲得功率密度較高,但能量密度較低的電池。反之,則可以獲得能量密度較高,但功率密度較低的電池。
將功率密度做高,最簡單的思路就是采用薄電極并多加導電劑,但這會導致能量密度的損失。采用新材料也是一個選擇,比如選用鈦酸鋰材料作為負極,鈦酸鋰材料具有結構穩定、安全的優點,搭配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可以獲得具有較高功率密度的鋰離子電池,不過這卻以損失能量密度為代價,而且由于鈦的價格不菲,這種電池的性價比相對有限。
總之,以現在的技術而言,要想同時實現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本身就是不現實的,這也是很多強調快速充電的廠商,往往對電池的能量密度三緘其口的原因。
向消費者隱瞞的真相
之前提到了,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可兼得,電池廠商所做的僅僅是做少許優化,并尋找一個平衡點,實現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壽命和成本平衡,而手機廠商則根據電池的特性制定自己的快速充電方案。實事求是的說,現在手機廠商所宣傳的快速充電,其實質都是以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壽命或成本為代價的。
如果能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壽命和成本等方面全部實現革命性突破,那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另外,無論是提升電壓還是提升電流,兩種快速充電方式都有一定弊端。也許是為了降低成本,也許是出于其他一些因素的考慮,很多智能手機都沒有搭載庫侖計。什么是庫侖計呢?庫侖是電量單位,1庫侖=1安培·秒,庫侖計則是用來測定電量。
由于智能手機沒有搭載庫侖計,這就導致在檢測電池電量的過程中,大多采用測量電壓的方式測定充電和放電程度,這會導致電池的電量顯示實際上只是一個電池實時電壓的換算關系,而并非真實充入電池中的電量。
在此情形下,如果采用提高電壓的方式快速充電,雖然表明上看起來由于較高的充電電壓而顯示出較高的手機電量,但實際上,能充入多少電能一方面取決于充電功率,另一方面也取決于電池內的化學擴散反應速率,因為充電本質上是把電能轉變為電池的化學能,如果化學擴散反應跟不上,雖然手機表面上顯示出有較高的電量,但實際上并沒有沖進那么多電能。而且相對較高的電壓充電還會帶來一定安全風險。
采用大電流充電方式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根據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一旦電流倍增,由于充電線、手機電路、電池都存在一定電阻,就會使電流通過手機電路板、充電線和電池產生的熱量呈幾何倍數增加,不僅會增大電源管理單元、電路板被燒壞的概率,還有一定概率使電池材料發生分解等一系列安全問題。
正是因此,電池廠商往往出于安全和經久耐用方面的考慮,專門設計電路卡死了充電電流的上限,本質上就是限制大電流充電——因為這種做法不僅具有一定風險,還會損害電池壽命。
因此,對于快速充電,應該辯證的來看,不宜過度追捧,“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確實能方便人民的生活,但一些廠商通過這種宣傳贏得消費者青睞攫取巨額利益的同時,對快速充電的優點大書特書,對付出的代價顧左右而言他,這顯然不是真誠的態度。
評論
查看更多